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27443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一、单选1-5:CBCCC 6-10:C(FACBDE)BCC 11-16:DDADAD二、填空1、100 2、高度集中 3、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综合国力 5、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6、“一化三改造”、生产力、国家工业化、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7、生产力标准 8、劳动是谋生的手段三、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初级阶段。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国民经济总体而言的,应该看他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和所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国民收入是否占优势,这是全局的主体性和局部的差异性的统一;第二,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有量的标准,还要有质的标准,这是质和量的统一;第三,公有制不能局限于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

3、形式,这是基本形式和多种形式的统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参考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初级阶段。4、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答: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答:第一,发展生产力是历

4、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和表现。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一、名词解释1、所有权:是一种归属关系,所有者对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可以自由地处置,如出售、转让或自用等。2、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称所有制结构,他是指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全民所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4、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部分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又一基本形式。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我国公有制企业、公司或其他经

5、济组织与外国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共同投资,按照股份公司建立的企业。6、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济。7、私营企业: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8、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9、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由员工共同出资入股组成的企业,职工既联合劳动,按劳分配,又联合投资,按资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以企业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简答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形成的一依据是什么?答:(1)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

6、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结构的状况决定的;(2)其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3)再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也是由我国其他经济条件决定的。2、简述股份合作制经济的特征。答、股份合作制经济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2)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3)盈利性和互助性相互兼顾;(4)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存在。3、股份合作制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1)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统一,而股份制经济仅仅实行资本合作;(2)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民主与股份

7、民主相结合,是劳动支配着资本,二股份制企业是资本支配着劳动,劳动者没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只有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才能决定一切;(3)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存在,劳动者除了劳动收入以外,还可以按照入股资本的多少获取股份收入,而股份制企业劳动者在获得工资以后,全部的剩余价值归属投资的股东所有和支配;(4)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具有内部封闭性的特点,而股份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股份合作制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有联系表现在:二者都存在资本合作,按资分配,都可以成为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4、全民所有制经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答:全民所有制经济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产

8、资料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2)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3)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任何集团和个人都不得瓜分它,或将其占为己有。全民所有制经济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1)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不断扩大的物质基础;(2)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 (3)它是保障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前提条件;(4)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5、第三章内容,放第三章写。6、简述私营经济经营机制的自身特点

9、。答:(1)具有明显和较强的动力机制和市场导向机制;(2)具有完全独立和效率较高的决策机制;(3)具有自负盈亏的硬预算约束机制。三、论述题1、论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答:(1)首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其次,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生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推动力;(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堆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解决我国紫荆不足的矛盾,促进国名经济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产业结构变化

10、趋势的要求2、论述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客观依据,怎么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答: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客观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1)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正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2)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3)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4)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5)第五,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通

11、过下面三点来理解:(1)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国名经济总体而言的,应该看他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和所提供的国民声场总之及国民收入是否占优势,这是全局的主体性和局部的差异性的统一;(2)第二,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有量的标准,还要有质的标准,这是质和量的统一;(3)第三,公有制不能局限于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这是基本形式和多种形式的统一。第三章 分配结构一、名词解释1、生产要素: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人们一般把它概括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2、公平: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公正平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

12、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4、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5、资本: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要素。6、级差地租:现实中的土地存在肥沃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追加投资不同等事实,从而带来不同的级差收益,分为级差地租1和级差地租2级差地租1指的是同时投入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级差地租2指的是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及其依据。答:分配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第一,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二,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的创造做出了实际的贡献。第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 第四,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2、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答: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动态实现过程,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在其激励与带动下逐步实现的。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答:(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并且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三、论述题1、论述社会主义初

14、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要性。教材P46第三段,课堂划过的5点。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是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要兼顾公平,兼顾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2)效率优先,可以打破平均主义,促进资源利用,提高生产力。同时,也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3)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要求。兼顾公平可以为促进效率提供保障。2、论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与联系。答(1)两种分配方式的产权主体不同。 (2)两种分

15、配方式所处的地位不同。(3)两种分配方式所遵循的原则不同。(4)两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对象不同。联系:(1)两者本质上都是按要素所有权及实际贡献进行的分配。 (2)两者的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试述它的客观依据。答: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动态实现过程,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并在激励与带动下逐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客观依据是:(1)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存在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2)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必然造成个人实际收益上的不等。(3)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个人收入的差别。4、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决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有哪些?答: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再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