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27077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鉴赏专题训练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 .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1 .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 规啼声悲哀。2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3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山寺夜起江提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

2、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参考答案】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 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 第五句开门惜夜景” “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 “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刘

3、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刘长卿(约7约786 ),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 属河北)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 沙时。栖迟:居留。1 .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

4、简要分析。2 .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写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 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 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 “寒林” “人去” “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 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 情。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 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

5、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 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2 .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第 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 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 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 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 时昏耳贵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

6、”,“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 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再过金陵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 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1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2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

7、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 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 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 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2 .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借古讽今,表现作者 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 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唐叔良溪居【明】张羽高斋每

8、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烛灯光静坐中。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地(xi 6):灯烛灰,此指香灰。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2 .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 处。【参考答案】1 .这首诗塑造了在奚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2分。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开阔的居所未反映其隐士的身份,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 自遣的隐居生活,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2 . “犹”字可见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唯

9、溪居上有“片雨”,表现了心态的平和。“己”字含有惊 悟之意,见疏林间掩映秋水,乃悟秋日己到,树木调零,表现了内心的闲适。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早行(宋)刘克庄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何烦看堪子,来往暗知津。【注】堪(hc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1 .本诗颔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 的特征。2 .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比喻 朦胧2 .首联写出发之早,突出“认未真”;颔联承接次句“认未真”,以“云似雪”、“树如人” 写早行者的错觉;颈联移步换景,从时间的推移中转写途中景物“

10、认渐真”;尾联再写“早认 真”,流露出惯于早行者的感慨。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海棠(宋)王安石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烧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海棠(宋)崔H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1 .两首诗用 、字表现海棠的特点。2 .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参考答案】1 .娇、嫩2 .第一首拟人手法,描写海棠叶和花,显出叶娇柔、花妖娇的美。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笔 虽巧但仍不能写尽海棠的美,无法满足自己吟咏的兴致,以此表达喜爱之情。第二首比喻手法, 海棠如刚出浴的美人,绿叶红花如美人身上的绿绸嫩肤,娇嫩无比。用典,“

11、华清出浴初”运用长恨歌中杨贵妃赐浴华清池的典故,表现海棠之美。对比,用桃李的娇美无法和海棠的娇美 相比,表达喜爱之情。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海棠之美,后两句虚写,假如桃李能言,欲与海棠 比娇美,也会自认无法比得上。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贫筲竞长纤纤笋,鄢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 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 诗作答。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

12、.赏析第二联中“竞” “闲”二字的妙处。2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 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绿竹、红花,色彩鲜艳、明 快,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 “闲”字则把 羊鄱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2 .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既有无辜 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 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八、阅读下

13、面两首诗,完成下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1 .赏析颔联。2 .诗人“黯然”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诗试作分析。【参考答案】表达1 .不用一个系词(全由名词叠加而成),不着半点雕饰,运用白描手法,选典型的季节风物, 作者对生活和风景的热爱。2 .感叹国事,双鬓苍苍。羞于过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想归隐田园而暂不得的无奈。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处士卢帖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养麦花。注:养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季开小白花。1

14、.这首诗中“卢贴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2 .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养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 “遥识”以及“入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帖山居处所的幽僻; 老树的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卢贴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2 .借景衬托人物性格,点明访问的季节。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养麦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后, 才显现出满山的洁白,这与卢贴山居的环境相合,以此来表现人物品行的孤高;又点明了访问的季 节是春天。表达了作者的景慕和赞许之情。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

15、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 .诗这首诗选择了那些意象、表现了景物哪些特点?2 .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具体分。【参考答案】14 .意象:红桃、绿柳、落花、啼莺;特点: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15 .闲适恬静。H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1 .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2 .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 高,层次分明。色彩鲜明艳丽。以“碧” “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以乐景写哀情,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