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26847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导学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领略骈体文形式上的三个特点:全篇用骈偶句法(个别统领字、叹词和句末助词不包括在内);特殊的用典方式(通过比喻、衬托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平仄协调。2、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3、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一、 自学质疑1. 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写洪州地里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2.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把“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并说说作者是怎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的?2. 课文用了大量的典故,请写出3-4节中的典故,说说这些典故有

2、什么作用?4.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二、 合作探究(1)名句赏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三、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分野 B.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迅速 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相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23题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2.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B.三

3、、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3.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

4、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第二课时3. 自学质疑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2. 明确: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错落之美;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映之美 “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3.(典故不全的自行补充)运用典故,简练含蓄,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

5、同。有明用,有暗用。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北海”“东隅”不甘沉沦“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终军”表示请缨无路“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二、合作探究 1.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

6、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7、”,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2.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三、 当堂检测1.D2.C3.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