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培养性-论文网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26600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培养性-论文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培养性-论文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培养性-论文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培养性-论文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培养性-论文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培养性-论文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培养性-论文网论文摘要: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直都是阅读教学,那么阅读能力就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于初中生来说,学好语文的阅读课十分重要。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阅读的要求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任何形式的阅读活动都是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和加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下创新。论文关键词:艺术性,培养性,阅读教学阅读,不论在平时的学习任务中还是考试比例中,所占的份额都是最重的。这个说法相信在学界内不会有什么异议。对于初中生来说,经过了六年的义务教

2、育初级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正在形成,不同的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开始发生变化,甚至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或者加以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一听了一节好课,人们经常会说:“这节课真好,我都不想下课,这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这句话正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尤其是阅读教学更应具有这种艺术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兴奋的情绪下、积极的思维下,所学到的知识内容更容易被智力

3、库存接纳,而且保存的时间更长久。一直以来,上语文阅读课的时候,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然后老师范读课文,学习字词,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课文,最后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似乎这成了语文阅读课的固定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认为只要自己按照这个模式学习,自己也能学会,老师在这时似乎显得有些多余。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固定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呢?如果,把教师比作乐队的指挥者,学生是听众,指挥者靠手中的指挥棒来使音乐的旋律跌宕起伏,听众的思绪随着多变的音符一起沉浮,感受鲜明的节奏,这不仅抓住了听众的耳朵更抓住了听众的心。阅读教学的艺术性也该如此。教师是指挥者,学生是听众,课文就是乐谱,

4、它需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在一起,它需要语文教师把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需要把局部性教学设计和整体性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整体。这个整体像一支交响乐队,在指挥者的指挥下演奏着和谐而美妙的名曲,令听众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甚至感受到灵魂的洗礼。具体来说,一支乐队演奏各种曲子都有一定的气氛,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样,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有一定的课堂气氛,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需要愉快、欢乐的氛围,祝福需要肃穆、哀悼的氛围,小巷深处需要沉思、感动的氛围,荷塘月色需要宁谧、幽深的氛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需要义气、振奋的氛围,等等。另外,阅读教学的课堂自身也

5、需要有一定的气氛,即热情、主动和求知的气氛。固定的阅读模式首先是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关于作者的知识就是让学生死记,长时间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样新课一开始就令学生觉得呆板又乏味。不如颠倒一下,以背影为例,在精彩的分析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说:“既然这篇课文写的这么耐人寻味,大家想不想知道出自谁之手?”这样,既摆脱了固定模式的束缚,又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分析,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是求知欲望最强的时期,用这样的方法讲阅读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潜能,这不正是一举两得吗?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可能跟随学生一辈子,学生也不可能一辈子都追随老师。所以

6、,语文阅读课上,语文教师不单单是引领学生认识字词、分析课文,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单凭教师的“教”就可以学会的,却在于平日的培养,这就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性。当然,这个培养性不仅表现为知识能力,还有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等等多方面的体现。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春,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对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解读是关于“一年之计在于春”,告诫学生们要珍惜时间,但我认为,应该加进去一点,就是爱护、保护环境这方面的内容,如今的环境破换日益严重,要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做起。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展现了嫩绿的春草、争艳的

7、春花、轻柔的春风、绢细的春雨一系列美好的境界,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性不光是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们创造这种美好境界的本领。我想,创造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升华。三前面提到,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个性化倾向正在形成,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很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讲讲思考的过程更是少有,一般都是,老师先讲一段,再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思路去分析下一段,把学生变成了老师的复制品,这就抹灭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现代社会需要这样一类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的过程即是对信息的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的过程。陈小平评价邓彤的明湖居听书时曾说:“没有空白时段供学生思想翻飞,一切精彩的师生交谈便失去了依据。”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在阅读课上“格式化”学生们的思路,应该在带领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进入理性思考的境界,从而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不要总觉得初中生的思想认识还很幼稚,说不定经过他们充满想象的大脑加工后,会迸发出更多有创意、有价值的东西。参考文献1 韩雪萍;张春林;鲁宝元;应当建立一门阅读学【J】,华夏出版社, 2010年6月期2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