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265838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央电大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央电大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央电大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央电大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科教育学类教育技术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讨论稿)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类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业人员及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素质要求方面,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本专业为专科起点本科,在能力要求方面,通过三年业余学习与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够: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有能够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3具有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力;4能够运用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教育技术培训;

2、5具有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力。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一)本专业教学计划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二)本专业的必修课程为统设课程,由中央电大开设,在全国电大开设本专业的教学点均执行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分标准。(三)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列的选修课程供地方电大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需要自开有针对性的选修课。地方自开课程的教学进度、教材、教学管理、考试工作等由各省级电大负责。(四)凡课程安排有平时作业和实践性环节的,必须按要求完成。其成绩考核按中央电大有关形成性考核的规定执行。三、实践环节设置及管理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

3、践练习”与“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两部分。(一)课程实践练习课程均要安排实践性作业,可纳入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中。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还要安排课内实验、实习,中央电大负责设计课程实验、实习的目标、过程和要求,地方电大负责实验、实习的具体安排、实施及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结果计入课程总成绩。实践练习的学时数不得低于教学计划规定的数量。(二)专业集中实践环节1集中实践环节由中央电大提出统一要求,地方电大负责组织实施。本专业安排一次教育教学实习(4周),给学生提供一个集中、综合体验所学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机会,提高本专业的实践能力。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毕业实习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讲授、教学课件的开发

4、等多种形式。可结合实际进行,提倡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方法,应用于组织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考核标准见具体实施细则。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时4 周(4 学分)。2撰写毕业作业是毕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论文答辩工作按照中央电大统一要求和规定执行。四、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教育技术专业主要采取“网络学习教学辅导课程学习包”这种基于网络、资源、项目(任务、问题)的有支持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体验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索过程。主要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网络媒体、音像教材、

5、CAI课件、直播课堂等。五、修业年限与毕业标准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毕业所需最低年限不低于3年。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六、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七、课程说明必修课: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英语(1)、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教育技术导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6、、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网络学习工具及应用、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选修课: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传播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统计与SPSS、教育信息技术处理、教育技术管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校园网规划与维护、学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多媒体学习资源开发标准、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Photoshop图像处理、Dreamweaver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教育电视系统、摄影技术、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现代教育原理、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师学导论、课程与

7、教学论、比较初等教育、中国教育简史、教育评价、学校管理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科学与技术、人类与社会、艺术欣赏、美术作品欣赏、音乐名家名曲等。必修课简介:1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1学期。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

8、的习惯和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2高等数学(1)本课程 5 学分,课内学时 90 ,开设一学期。课程的主要内容: 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 、无穷级数(不包含傅里叶级数)、常微分方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知识,掌握

9、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受到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学时包括:电视课(或CAI)10学时,上机实验52学时,定期辅导10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

10、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4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5学分,90学时,其中实验占36学时,第三学期开设。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算术、逻辑、比较、位、条件、逗号、赋值、输入、输出等运算符和表达式,分支和循环控制结构,模块化程序设计(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函 数重载、库函数、变量作用域和存贮类),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枚举、数组、结构、指针、类等),动态存储空间的分配与释放,C+操作环境、编译预处理、文件链接和工程文件的使用,类与

11、对象的概念,操作符重载与函数模板,+标准输入输出流、文件流和串流,等等。 先修课程:计算机入门及操作技能训练(在集中实践环节中)、计算机组成与汇编语言等。5教育技术导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科内容有较为详实和细致的了解;系统地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与方法;基本掌握各种学习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具有基本的技术素养;掌握网络学习与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概述;当代学习科学;学习媒体与技术素养;网络学习与研究;教

12、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与方法;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教育技术与当代教育改革;教育技术研究的实践范式。6教学设计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本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主干课。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能够独立的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促进人类学习和绩效的提高。为学生进行教育技术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概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设计与人类绩效技术;教学设计与知识管理技术等。7信息技术教学论本课程3学分,3

13、6+18学时,其中18学时为实践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块和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素养等。8信息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角度掌握信息化学习的理论基础,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各种理论在信息化学习的指导意义与功能作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学习概述;认知主义理论与信息化学习;行为主义理论与信息

14、化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化学习;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与信息化学习;人本主义理论与信息化学习;社会学习理论与信息化学习;教育传播理论与信息化学习;其他信息化学习理论介绍;信息化学习理论应用案例分析。9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本课程3学分,36+18学时,其中18学时为实践学时。本课程以如何开发和制作多媒体信息为主题,着重介绍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媒体信息的基本方法,介绍常用的综合性多媒体应用系统。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各种多媒体信息的处理与应用方法,掌握常用多媒体综合应用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概述;文本媒体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图形和图像媒体信息的处理

15、与应用;动画媒体信息的处理与应用;音频媒体信息的处理与应用;视频媒体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多媒体系统的应用。10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本课程3学分,36+18学时,其中18学时为实践学时。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为:课程设计的相关理论,网络课程的基本范式,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网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多种学习策略的情境设计,界面形式、链接层次和资源库的设计,网络课程分析的4个维度(信息、教学、知识和交互),典型网络课程案例的评析等。11网络学习工具及应用本课程3学分,27+27学时,其中27学时为实践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实践,使学生掌握网上常用的学习工具,主要为web2.0的社会性软件工具,了解这些工具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提高个人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技术运用能力;并通过这些工具的掌握学会合作学习,能紧跟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web2.0、社会性软件的概述;各类工具介绍及使用,如博客、社会性书签、Tag标签、RSS阅读、WIKI百科、google系列等。12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本课程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教学电视片的性质、结构及其制作规律;掌握教学电视片的摄制、编辑过程和声音处理方法;了解教学电视片中有关特技、字幕和动画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