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26435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蛮横hn摭拾zh谷穗su 颤抖chnB冰雹bo 胳膊bo 抹煞m 溺爱nC迷惘wn 炫耀xun 给予i 浃背jiD干瘪bi 怪癖p 晨曦x 引吭hn【解析】B项,“抹”在此处应读m;C项,“给”在此处应读j;D项,“瘪”应读bi。【答案】A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涉猎温柔慈祥不毛之地新芽竟长B急躁 后悔莫及 幸灾乐祸 奋力以赴C沉缅 历历在目 灰心丧气 痴心妄想D磕绊 欣欣向荣 怨天犹人 望眼欲穿【解析】A项,竟竞;C项,缅湎;D项,犹尤。【答案】B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步入高中的校门,面对陌生的同学

2、,她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我行我素的人。B当人体不活动、不运动时,摄氧量减少,循环系统不顺畅,肌肉因太少使用而张力变小,骨骼中的钙质入不敷出,常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C他为自己在2012年中考发挥不好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以致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D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命运是多舛的。先是母亲早逝,寄居于外婆门下,后遇到贾宝玉,心里却充满矛盾。从而形成自己自怨自艾的性格。【解析】A项,“我行我素”指完全按照自己本来的一套去做,不顾及别人的看法;B项,“入不敷出”是指收入不够开支,不能用于钙质的吸收与消耗;C项,“怨天尤人”应该改为“自怨自艾”,因为根据选项中为自己的“发挥”、“对自己的能力”可以看

3、出,“他”并没有埋怨别人,没有把“中考发挥不好”归于客观,故此处应该使用“自怨自艾”;D项,“自怨自艾”就已经含有“自己”之意,所以应该把“自己”删掉。【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心头回响。B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解析】A项,不合逻辑。“心头”应改为“耳边”;B项,句式杂糅。应删除“之手”;C项,表意不明。到底是20多个职工,还是2

4、0多个子女?有歧义。【答案】D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B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C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D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解析】D项中两个问号均应为逗号,因为冒号后面的句子都是做“检点”的宾语,不是独立的疑问句。【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生命如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

5、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夏日,

6、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6

7、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和夏日?有什么用意?_【答案】作者笔下的春天,因土地贫瘠而充满艰辛劳作的气息;作者笔下的夏日,又是一个因自然灾害使农人和庄稼饱受焦灼挫折的季节。这样的春天和夏日并不是人们所期待和盼望的,但作者正是借此想要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因此人在青年时期,首先要有理想,其次还要有承受挫折打击的勇气,并且要克服自身的鲁莽,不断地努力拼搏。7“我怀着希望播种”中的“希望”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主旨,“希望”又指的是什么?_【答案】(1)“我”的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人生的希望与收获。8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

8、种的土地。_(2)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_【答案】(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可能有谁来帮你走完,不管这条路多么艰难,都要靠自己去开拓。(2)想通过脱离实际的幻想去谋求事业的成功是完全不可能的。9阅读文章写夏日的段落,概括说明“我”的人生历程。_【答案】(1)“我”在人生历程中变得坚强而成熟。(2)“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3)“我”克服自身的鲁莽,不断地努力拼搏。(意思对即可)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感谢生命李丹(1)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

9、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2)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荫道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3)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4)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5)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我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我不忍

10、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飘去。我看见它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6)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7)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

11、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荫,而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8)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9)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10)圣经

12、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衍变而来。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尽管至今为止,世上已有无数学者对生命的奥秘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进行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11)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12)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

13、必悲观,不要绝望,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的挑战和蔑视啊。(13)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10第5段说:“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作者景仰杨絮的什么呢?_【解析】根据(5)、(6)两段的文意概括,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答案】杨絮带着种子的希望,撒下一地生命(或依靠风力传播种子)。杨絮使世界变得盎然,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11作者为什么说杨絮“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请结合原文回答。_【解析】探讨语句含意往往需要“瞻前顾后”,对此句的理解需“顾后”,在语句所在段的后半部分即可找到答案。【答案】成千上万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得到生命,其余的便早早夭折了。但它们仍如期而至,只管耕耘,不问收获。12请简要分析第(9)段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