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25908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在中西医学比较研究中,人们尚未进行外科学的总体比较,然而深入实质地去考 察它们,或许能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一、比较的前题要比较中西医外科学,首先得确认:什么是外科学?中西医外科学具有可比 性吗?对于外科学的概念,外科学概要是这样描述的:“外科学是专门研究外 科疾病的发生、病理变化、发展规律、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科学”中 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根据宋代外科新书,把中医外科概括为, “研究体表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为主的专门学科”,这又将引出另一个概念 外科病。所谓外科病,是指运用外科方法治疗的疾病。西医外科学教材通常将其分为 五大类,即损伤、感染、肿瘤、畸形以及

2、结石、梗阻、血液循环障碍、内分泌功 能失常(如甲克)等其它性质的疾病。中医外科学教材则相应分为疮疡、皮肤病、 肛门病、肿瘤(中医名词),以及风、毒、痰等其它病5类。事实上,这都是远远 不够的。外科病与内科病没有截然的界限,外科学与内科学则是相对的。鉴于以上,我们认为中西医外科学是可比的,尽管中西医外科学的理论、中 西医外科病的范围、中西医外科疗法的内容存在巨大差异,我们正是要从这些差 异之中,去寻找它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分析形成差异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 瞻望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未来前景。二、差异在哪里对比中西医外科学,人们一定可以找到很多区别:西医长于手术,中医长于 方药;西医长于形迹,

3、中医长于气化;西医长于局部,中医长于整体;西医长于辨病, 中医长于辨证等等。但是要进行深入具体的比较,还得从它们最基本的要素着手。1外科学的两种理论 这实际上是中西医两种理论在外科领域的体现。就病 因而言,中医外科学归为外感六淫、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 不节、房室损伤等方面;西医外科学归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机体防御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等。就病理而言,中医强调气 血凝滞、经络阻塞在外科发病中的重要地位,并考虑脏腑整体功能失调、邪盛正 衰等因素;西医则重视血循环障碍、水肿、炎症、变性、坏死等组织形态变化在 外科病中的作用。就诊断而言,中医外科有辨

4、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特色,体现 出以疾病表象为依据进行归类划分的诊断模式;西医外科多从现代实验检测出发、 反映出以微观病理改变为特点的疾病诊断体系。就治疗而言,中医外科形成了消、 托、补内治与多种外治方法相结合的内外合治格局;西医外科则采取重点发展各 种手术疗法以拓宽外科治疗病域的战略方针。2外科病的不同范围本来,“外科病”一词具有同样的内涵,但由于中西医治 疗方法的差异,其外延却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区别。翻开中医外科学教材,一 眼就可以看出,它几乎完全局限在体表疾病的范围内,如疡疮、皮肤病、瘿瘤、 乳房病、肛门直肠病以及烧伤、冻伤、蛇咬伤等等。而西医外科病的范围就宽广 得多,其分化的基本学科

5、就有普通外科学、神经外科学、胸心血管外科学、血管 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科学、烧伤科学、整形外科学、器官移植外科学、显微 外科学,实验外科学等等,其病种数以千计。可以断言,随着手术疗法的继续发 展,外科学的病域还会不断增多,不少内科病还会变成外科病。而且,妇、产、 儿、五官等多种临床学科都早已与外科手术疗法融为一体,也可以说是外科病的 范围。3外科疗法的异向追求归根结底,外科学的内容和外科病的范围都取决于 外科疗法的发展。提起外科学,人们很自然地把它和手术治疗连在一起。然而, 由于未成熟地解决疼痛、出血、感染等难题,中医的手术疗法一直停留在早期切 排、烙法、砭镰、挂线、结扎等简单操作上,并积极

6、寻找多种外用和内服的药物 疗法。因而,中医外科学不仅没有进军到体内疾病,在体表疾病上也选择了“夕卜 病内治”的思维取向与此相反,西医外科学坚持了全力发展外治疗法的道路。近 代以来,各种手术疗法以及所伴随的无菌术、麻醉术、输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 进,实现了从体表外科向体腔外科迈进的划时代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少不 了药物疗法和整体调节的配合,但手术疗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三、历史的昭示无论东西方,外科都是形成和分化得最早的临床学科之一。随着外伤、体表 感染和战争救护,外科操作就在反复实践中发展起来。先是涂裹、包扎、吸吮、 按摩等原始的外治法,继而认识了一些止血、止痛、解毒的药物,发明了砭石、 骨

7、针、竹针、小刀、柳叶刀、镊、钳、探针等简单工具。直到现代外科学随西方 医学“泊来”之前,中国的外科临床仍局限在体表疾病和外伤的范围内。为什么中 医外科学不能象西医外科学那样从体表走向体内,成为拥有众多分支学科,并推 动妇、产、眼、耳鼻喉等学科突进的一大学科群呢?其实,西医外科学在19世纪以前也同中医外科的情形相仿,至U美国外科医 生麦克道尔首次打开腹腔并成功切除病变卵巢之前,其外科治疗大致只限于急症 处理,涉及部位为体表四肢,如骨折整复、创口处理、截肢、拔牙、导尿、灌肠、 导泻、放血、排脓、接生等。技术高超的医生则可施行结石清除术和腹部穿刺抽 脓、疝切除、气管切开等手术。麦克道尔的成功虽为外科

8、学上的里程碑,却是一 系列基础学科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现代外科的每一点进步,都融汇着基础医学和诊疗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中医外科在早期是较为注重操作技巧的,后来,正统的“儒医”习气形成了“重 内轻外,重理轻技”思维偏向,人们主张“治外必本诸内”,外科著作突出反映了内 治法和外用药物的治疗经验,手术疗法则在“尽属刽徒”的声讨中逐渐减少。既没 有深入研究人体的解剖结构,又没有探索手术中的疼痛、感染和失血的防治办法, 中医外科学自然无法实现从体表疾病向体内疾病过渡的伟大转变。四、思考与瞻望以上可见,现代外科学的进步,展示了以发展手术疗法为主线的不断开拓、 不断创新的艰难历程。中医外科学没有走上这一步,但

9、它以其特殊的思路和丰富 的经验,对现代手术疗法仍有相当重要的互补作用。这表现在:1发展必要的保守治疗,以减少手术创伤在现代外科学里,手术是主要的 治疗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不仅存在很多禁忌症和危险性,而且其 创伤性治疗本身也是万不得已的利害性选择。例如急腹症患者,象胆道蛔虫病、 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单纯性或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肠梗阻、溃疡病穿孔 等等,过去多采用手术疗法,后来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思路。采取通里攻 下、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治法,对其早中期病例运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已 取得明显效果;又如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癌肿病例,采用对症处理与改善机 体整体状态相结合的中

10、西医结合疗法,对其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有显著价值。2研究独特的传统操作,以充实现代手术疗法的内容手术疗法本身应包括 多种外治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操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如枯痔疗法,药物锥 切疗法、针刺麻醉、结石总攻疗法等等,已取得重要进展,中西医动静结合治疗 骨折则丰富和发展了现代骨科疾病的治疗学思想。其它如敷贴、熏洗、熨法、烙 法等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充实现代外科疗法的内容。3.进行相应的整体调控,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必要的辅助治疗,往往是 手术成功和彻底的关键。例如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例,先进行中医药整体治疗,再 行择期手术,通常比急症手术成功率高,危险性小;其它如手术并发症,手术后 遗症的综合调理,以及中医药在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等等,值得深入研究,以利 于手术疗法的更好开展。总之,历史形成了中西医外科学的巨大差异,也酝酿了二者的互补倾向。正 如今天的外科学没有国界一样,未来的外科学将消除门户之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