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00万吨烟气量焦化厂余热回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24589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100万吨烟气量焦化厂余热回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某100万吨烟气量焦化厂余热回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某100万吨烟气量焦化厂余热回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某100万吨烟气量焦化厂余热回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某100万吨烟气量焦化厂余热回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100万吨烟气量焦化厂余热回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100万吨烟气量焦化厂余热回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某煤焦化有限公司100万吨焦炉余热回收项目技术方案晋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市晋盛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烟气余热回收与脱硫脱硝集成化项目部目录、/ 、.前言、余热锅炉技术方案三、余热回收工艺四、余热回收系统主要设备五、电气部分六、技术经济指标七、工程清单八、工程界区九、效益分析一、前言备煤车间送来的配合煤装入煤塔,装煤车按作业计划从煤塔取煤,经计量后装 入炭化室内。煤料在炭化室内经过一个结焦周期的高温干馏制成焦炭并产生荒煤 气。炭化室内的焦炭成熟后,用推焦车推出,经拦焦车导入熄焦车内,并由电机车 牵引熄焦车到熄焦塔内进行喷水熄焦。熄焦后的焦炭卸至凉焦台上,冷却一定时 间后送往筛焦工段,经筛分按

2、级别贮存待运。煤在炭化室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汇集到炭化室顶部空间,经过上升管、桥管进入集气管。约800C左右的荒煤气在桥管内被氨水喷洒冷却至 84C左右。荒 煤气中的焦油等同时被冷凝下来。煤气和冷凝下来的焦油等同氨水一起经过吸煤 气管送入煤气净化车间。焦炉加热用的焦炉煤气,由外部管道架空引入。焦炉煤气经预热后送到焦炉地 下室,通过下喷管把煤气送入燃烧室立火道底部与由废气交换开闭器进入的空气 汇合燃烧。燃烧后的废气经过立火道顶部跨越孔进入下降气流的立火道,再经蓄 热室,又格子赚把废气的部分显热回收后,经过小烟道、废气交换开闭器、分烟 道、总烟道、烟囱排入大气。对于其中经总烟道进入烟囱热烟气的仍

3、有较大的余热回收价值。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且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出发,山西亚鑫煤焦化有限公司拟 对现有100万吨/年焦炉烟道气的余热进行回收,目前该焦炉总耗煤气量约为 180000 Nm3/H排烟温度约为260C,大量热量被直接排入大气,能源浪费严重, 而目前集团中蒸汽还存在较大缺口且入炉煤含水量较高,若能利用该部分热量产 生蒸汽,就能达到节约煤气/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具体项目方案设计如下:烟气先经过余热锅炉换热产生0.8mpa饱和蒸汽,出余热锅炉后温度降到160C焦炉已知参数:1、烟道气成分如下:COH20QN26.4120.063.6869.852、烟气流量(Nm/h ):150

4、0003、烟气温度C):210- 2604、饱和蒸汽压力(mpa :0.8设计参数:1、出余热锅炉烟气温度(C):1702、余热锅炉设计蒸发量(t/h ):4.2-7t/h3、余热锅炉设计压力(mpa :1.04、锅炉系统阻力(pa):10005、烟气系统阻力(pa):3000余热锅炉技术方案余热回收工艺流程图技术方案如下:该系统由热管蒸气发生器、软水预热器、汽包、上升管、下 降管、外连管路和控制仪表等组成,并且互相独立。主要技术特点:1、地下烟道开孔技术:如何实现地下主烟道在焦炉正常行产情况下在线开孔, 是本项目成功实施的第一关键。我公司根据多次地下烟道的开孔经验,成功总结 出一套行之有效施

5、工方案。#II-RkMTr 3WMF 划 UWE.MLUniLWCB汎明;1.3. *MFHM5J1:SEM fctu h wm |:fcF地下烟道路截面尺寸如上图所示nr血F#开孔及布筋图支模示意图50 X 70木枋 3000 48架管0 12对拉螺杆70040X 40X 3钢板止水环与对拉螺杆焊接60X 60X 15木枋沪3厚300宽钢板止水带水平施工缝0 14钢筋(L=100mm与对拉螺杆焊接#支撑系统图#2、防止地下烟道、余热回收设备、引风机间环流形成的技术。由于地下烟道翻板 阀与地下烟道周围的150-200的环隙,在风机工作的过程中,风机出口压头大于 风机进口压头,且进口压头低于烟囱

6、吸力,因此在设备烟气进口处与风机出口处 间地下烟道有环流存在。经验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增大风机功率是没有作用 的,因为随风机功率的增加,其环量也在增加,其结局是或影响焦炉总烟道负压 度从而影响焦炉的正常生产,或影响余热回收的正常产汽量,这也是一般设备制 造厂家在焦炉余热回收上失败的原因之一。我们公司科学严谨的技术分析,在工 艺设计上采取安全保障措施,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3、地下双烟道吸力不平衡调节技术。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两个地下烟吸力往 往是不一致的,而风机的进口吸力是一样的,如何调整两个地下烟道吸是本项工 程的另一关键技术。#三、余热回收工艺1、烟气工艺流程在地下主烟道翻板阀

7、前开孔,将主烟道 300C废热烟气从两条地下总烟道路 引出,经钢制分烟道汇聚到钢制总烟道,经余热回收系统换热降温到160-170 C后,经锅炉引风机进入脱硫塔后再进入主烟道翻阀后的地下烟道,经烟囱排空。工艺系统组成:A地下总烟道;b地上钢制烟道;c余热锅炉系统;d引风机;e烟囱2、水汽系统工艺流程外来20C的原水经过软化水处理系统,到软化水箱,由软化水箱经水泵进入 除氧器,经除氧器除氧后。再由给水泵补入软水预热器,然后进入锅炉汽包,汽包 水和蒸汽发生器内水自然循环,在汽包内蒸汽与水分离产生0.8MPa饱和蒸汽。1水系统的供水量每小时8吨,供水压力0.3MPa水源由软水总管供给软化水处理系统,然

8、后经软化水箱进入除氧器,除氧器提供补水管, 将处理后的水补给软水预热器。 系统软化水采用全自动软水器,他可将软水器运行及再生的每一个步骤实现自动控制并采用流量感应器来启动再生。 从软化水箱到除氧器和软水预热器的给水系统均配两台电动给水泵(均为一开一备),水泵扬程除满足系统压力外,还要克服水柱爬升高度及沿程阻力。 软水预热器、蒸汽发生器、汽包、软化水系统、除氧器均设有排污出水口, 可定期清除内部残留污物及水垢。系统水箱设有给水取样;蒸汽聚集器设有水取 样点,对换热器水进行取样。四、余热回收系统主要设备1、余热换热器系统换热器本体范围内的主要系统如下:(1) 蒸汽及水加热系统:蒸汽输出;汽水取样系

9、统;给水系统;排污系统。(2) 疏放水系统换热器本体范围内的各设备、管道的最低点设置疏、放水点,确保各下降管、 省煤器、蒸发器等的进出口联箱疏、放水的畅通。(3) 排污系统在蒸汽聚集器的盐段设连续排污,在水系统的下联箱设定期排污,排去适量 的换热器污水以确保蒸汽品质。在换热器本体下部配置1台定期排污扩容器,排污降温池布置在换热器本体下部,且预留好排污降温池位置。(4) 汽水取样系统-换热器本体汽水取样,取样系统包括:给水取样:PH值、电导率、O 2炉水取样:PH值、磷酸根、电导率2、余热换热器系统设计:(1) 换热器烟气进口至出口,烟气阻力小于 1000Pa。(2) 系统正常排污量不超过换热器

10、给水流量的 3%(3) 换热器疏放水系统能在一个小时内,将整台换热器的水以重力放空。(4)管道、阀门、排污扩容器及附件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符合标准规范有 关确定。(5)负责提供换热器与其它设备之间的接口设计,并提供换热器接口清单表。(6)换热器设有水压试验接口,提供试验方法和详细说明(包括试验用水的水质 和水温)。(7)换热器的取样点、监视点、排污点、放气点及停炉放水点全部带有根部阀, 如为法兰连接配带反向法兰、垫片及紧固件。(8)供测量烟道及余热换热器本体各段温度的测量元件。(9)在符合设计条件及系统正常投运时,保证达到以下运行性能: 换热器在设计工况参数下能达到额定值。并保证长期安全

11、运行,所有附件 及配供的测控设备均能正常投运。 主蒸汽额定汽温偏差为士 5C,在可能运行的条件工况下,各段受热面的金 属壁温都在允许范围之内。 换热器从启动到最大连续负荷范围内,水循环安全可靠。 换热器适用于露天布置,并采取适当防雨,避雷的措施。 换热器设计在定压运行下有良好的对负荷变动的适应性,在变负荷运行时,换热器应有足够的安全可靠性,以适应系统或控制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偏差。 换热器设计中有有效的停炉保护措施,并提供有关设备及系统3余热换热器汽水系统工艺及设备布置余热换热器包括:蒸发器一、蒸发器二、省煤器、共三组受热面以及蒸汽聚集 器、热力除氧器。余热换热器采取立式布置,分成受热面部分和公

12、用部分。4、换热器整体布置热管换热器分成热管联箱、热管支架、等组件。公用部分分成二层设置,均为钢结构。一层布置蒸发器、省煤器。二层布置蒸汽聚集器、热力除氧器设置在现有转运站一层内布置锅炉给水泵、除氧水泵,软水箱、汽水取样分析装置。蒸汽聚集器及内部装置蒸汽聚集器直段长度约为6000mm两端相配椭球形封头,并设有人孔装置。 筒体和封头的材料均为 Q345R该蒸汽聚集器通过两个支座(一个活动支座,一 个固定支座)搁置在钢架梁上,蒸汽聚集器的中心线标高为12m由省煤器来的水从蒸汽聚集器前部进入分配管。蒸汽聚集器内的汽水分离元件为均汽孔板和丝 网捕沫器,布置在蒸汽聚集器顶部。蒸汽聚集器正常水位在蒸汽聚集

13、器中心线以 下100mn处,正常水位范围为士 75mm蒸汽聚集器内设有磷酸盐加药管、连续排污管、紧急放水管、再循环管。底 部为集中下降管。在蒸汽聚集器上还设有双色水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2 个) 等装置,以供换热器运行时监督、控制用。5.设备设计、制造执行的标准和规程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GB308十2008无缝管材GB445F 4460 2003图样GB1800-1803 79公差与配合GB1182-1184 96 形状和位置公差GB/T131-2006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注法GB3502009表面粗糙、术语、表面及其参数JB/T5994-92装配通用技术

14、要求GB984- 85堆焊焊条GB50232010GB/T13237- 91 HG/T3181-2009GB150-1998JB4708-92 JB/T4730-2005GB5117-1995GB98 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工业金属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薄板和钢带高频电阻焊螺旋翅片管钢制压力容器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碳钢焊条72B02-1997硅酸铝耐火纤维炉衬工程技术条件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B/T1615-91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换热器本体的设备性能(1)蒸汽发生器的性能参数(表1)蒸汽发生器的原理为:热流体的热量由热管传给水套管内的水(水由下降管输 入),并使其汽化,所产汽、水混合物经蒸汽上升管到达蒸汽聚集器,经集中分离 以后再经蒸汽主控阀输出。这样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