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尘控制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236572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尘控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扬尘控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扬尘控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扬尘控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扬尘控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尘控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尘控制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潼南区气象局新观测场工程扬尘控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四川君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2017年7月 20日1目录一、 工程 概况1二、环 境管理11、工作目标12、组织管理13、工作制度24、管理制度2三、扬 尘控制51、组织机 构的建立52、机构职 能53、管理机 构图54、建筑粉尘的产生源头65、主要技术措施76、施工场区布置97、管理制 度92一、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潼南区体育公园。由于本工程建设场地为山地,基础施工过程中边坡的防护和治理成为本工程安全防护的重点。2、设计概况本工程建筑面积约 999.11 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约 849.47 平方米,两

2、层,高 8.10 米,框架结构;值班用房约 74.80 平方米,一层, 3.9 米,框架结构;配电室约 74.84 平方米,一层,高 3.9 米,框架结构。观测场占地约 2100 平方米;内容包括:房屋主体、室内外装修、观测场内道路及硬质铺装、水电气及绿化等配套设施,以及购买气象仪器、设备等。二、环境管理1、工作目标1 我们将根据环境管理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现场。2 本工程中,我们将重点控制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管理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等。在制定控制措

3、施时,考虑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社区关注程度、法规符合性、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等。2、组织管理1 在项目经理部建立环境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3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2 根据现场情况, 项目经理部成立 35 人的场容清洁队, 专一负责清场外周围 20 米以内以及场外交通道路向外延伸 200 米区域内的清洁保洁,并洒水降尘。3、工作制度1 每半月召开一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情况, 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2 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 每半月组织一次

4、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记录表评比打分,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4、管理制度( 1)防止大气污染1 土方施工阶段,主要采取洒水降尘措施,现场内存放土方以回填量为限,集中堆放并将表面拍实覆盖。2 建筑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运输或采用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凌空抛撒,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污染。3 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4 现场内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场地全部铺设碾压碎石, 硬

5、化路面,做到黄土不露天。45 对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必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并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出现场。6 确定车辆出场专用大门,其它大门不准车辆出行,在出场大门处设置清洗冲刷台,车辆经清洗和苫盖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沙出场造成遗撒。7 现场内锅炉供暖和烧水茶炉采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燃气燃料。8 禁止在现场采用热熔沥青等施工中对大气污染的防水材料。(2)、防止对水污染1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 严禁将非雨水类的其它水体排进市政管网。2 现场内基础降水的清洁水,在合理利用后,经导向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线。3 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沉

6、淀池,将污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市政管线,严防施工污水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线或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4 加强对现场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在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1 现场混凝土震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震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放。2 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0 时至次日早 6 时,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5对混凝土输送泵、电锯等强噪音设备,采用封闭、遮挡,实现降噪。3 模板、脚手钢管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4 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使用大锤。5 用电锯切

7、割时,应及时有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6 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7 建筑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4)、废弃物管理1 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2 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3 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5)、其他管理1 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贮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2 对施工机

8、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汇漏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63 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4 施工作业人员不得在施工现场围墙以外逗留、休息,人员用餐必须在施工现场围墙以内。5 对水资源应合理再利用,如将排水时抽出的水用于冲洗车辆、降尘和冲冼地面。6 项目经理部配置粉尘、噪声等测试器具,对场界噪声、现场扬尘等进行监测,并委托环保部门定期到包括污水排放在内的各项环保指标进行测试。项目经理部对环保指标超标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三、扬尘控制1、组织机构的建立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扬尘控制”领 导小组,项目技术负

9、责人为副组长,组员包括各部施工员,各工种班组长。2、机构职能制定关于“ 扬尘控制”的各种施工方法、技术措施等并负责实施与检查、验收,并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使之得到有效落实。制定相关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执行强制的奖罚制度。3、管理机构图7组长:项目经理唐晓鹏吕思巧副组长:技术负责人赵晓春 周科组员:管理人员吕兰 周南奎各班组长及施工作业人员根据施工需要做相应调整4、建筑粉尘的产生源头施工现场的大量材料(如水泥、河砂、碎石)均为特细粉质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均可能向空中排放形成污染源,加之施工场地不可能全部硬化,裸露的泥土地表在无雨天气也可能产生粉尘污染,特别是在楼层清

10、扫过程中产生的灰尘, 更是最大的污染源。 因此,施工现场主要的粉尘源头如下:土石方施工过程中的粉质泥土;施工区域裸露地表的粉质泥土;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带泥带尘;倾倒建筑材料时产生的粉尘(砖、石、水泥、及其它粉质状材料);场地清洁、楼层清扫;切割、拌和、运输、转移建筑材料等过程产生的粉尘污染其它污染源。8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易产生污染的部位、作业方法等加强管理,切实堵住污染源头,减少扬尘。5、主要技术措施1 土石方平基及基础阶段污染源:土石方平基阶段的粉尘污染,重点是石方爆破或炮锤凿打及车辆带泥扬尘,要堵住污染源头,杜绝扬尘。应对措施:爆破施工过程中,应对起爆前的炮孔加盖柔性覆盖物如棕垫或草垫,

11、防止起爆后的石屑形成尘埃,造成环境污染。车辆带泥及扬尘的应对措施是,对出渣车辆的车行道路进行全部硬化(片石或水泥道路),场区内的施工便道应随时冲洗,确保施工便道无泥浆并在车辆进出期间保持湿润,以免过往车辆行驶时扬尘,同时,出渣车辆不超装、不漏撒、并对出渣车辆加盖,在施工场区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场地,确保车辆不带泥出施工现场,从而杜绝扬尘。2 地面扬尘污染源:有风或车辆行驶过程,带泥地面的尘土易扬尘,污染空气。应对措施:对车行施工道路进行全部硬化 (片石路面、混凝土路面等),减少尘土来源, 对已硬化的道路进行定时冲洗或洒水湿润, 防止尘土飞扬。3 材料进场污染源:场外车辆的带进场时的漏、撒污染场区

12、道路,卸料时的野蛮倾倒及扬尘。应对措施:所有进场车辆在施工现场大门口必须进行清扫,针对需进场的车辆的车箱外壳、轮胎等进行去渣处理,并对车辆行进路线进行洒水9湿润,然后方可放车辆进场。在材料车卸料前,针对材料的品种及特点,进行必要的处理,如袋装水泥卸料采用人工下货,页岩砖进行洒水润湿后卸料等,均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扬尘。4 场区内裸露土表及已有泥浆污染源:裸露地表的泥土及已有泥浆易造成施工现场的重复污染,特别是在有水作业(基础、砂浆拌和、石材切割等)过程中形成的泥浆,易被带上已硬化的道路,形成二次污染。应对措施:对施工区域内的泥浆,应及时组织污水泵进行抽排,将泥浆有组织排入场内排水系统,经沉淀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杜绝场内的泥浆堆积,对现场道路或其它工作面造成污染的,应及时进行冲洗,防止交叉污染。场内裸露土表,有必要的要进行隔离或明沟阻断,防止下雨时,土表泥浆冲进现场施工区域。5 粉质材料的施工过程污染污染源:袋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