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233028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的民风民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篇一:元宵节十大习俗元宵节十大习俗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主要节日,因为中国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因此有关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1元宵节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不过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和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主要的原因。所以,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

2、家,或通常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和“丁”谐音。表示期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福女儿孕期平安。3元宵节耍龙灯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气氛,流传于很多的地方。4元宵节舞狮子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演出。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5元宵节猜灯谜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全部打出灯谜,期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爱好,因此流传过程中深

3、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自:.xiaocaOfaNW 小草 范 文 网:)灯市上除有灯谜和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演出的内容。6元宵节踩高跷高跷会通常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通知大家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7元宵节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奠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8元宵节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个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么

4、能祛病延年。9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大家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和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应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10逐鼠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么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篇二:元宵节的传说及风俗:元宵节的传说及风俗:有关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个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

5、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怎样是好。过了很久很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她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全部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么一来,天帝就会认为大家全部被烧死了”。大家听了全部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认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大家就这么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6、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今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全部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元宵节的食俗: 吃元宵,还叫汤团、汤圆,最早叫浮元子元宵节各地的庆贺活动:舞龙猜灯谜:观花灯篇三: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 前179前157年 为庆贺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和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立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与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伴随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主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初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因此大家又称它为“元宵”。现在,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分,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