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21176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满分 120分,时间90分钟班 级: 座 号: 姓 名: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4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狩猎(shu) 峰峦(lun) 骸骨(hi)B档案(dng) 气氛(fn) 头晕目眩(xun)C喑哑 (n) 收敛(lin) 一霎间(sh)D啜泣(chu) 喧嚣(xi) 忍俊不禁(j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静谧 仙露琼浆 瘦骨粼峋 高不可攀 B.葱笼 灰心丧气 一丝不荀 海枯石烂 C.宽恕 丝丝缕缕 更胜一筹 津津有味 D.屡次 仰首挺立 惊荒失措 遥遥在望3、下列句子

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福州市交管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B.学校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妥当的一项是 ( ) ( 3分 )(1)场面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 的神话。(2)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 到这微弱的声音。(3)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顿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顿地面中心也高兴地

3、 他们的成功。A、奇异 捕捉 庆贺 B、奇异 捕猎 祝贺C、奇幻 捕捉 祝贺 D、奇幻 捕猎 庆贺5、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8分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 B高积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 ) C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 ) D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 6、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3分)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 。 A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

4、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7、背诵默写(10分)(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2)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3)曲径通幽处, 。(4) 争渡,争渡, 。(5) ,夜泊秦淮近酒家。(6) 正入万山圈子里, 。(7) ,为有源头活水来。(8) 无可奈何花落去, 。8、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3分)(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

5、字)( 3 分)闯红灯原因有急事看到没有车看到别人闯习惯了闯红灯人数128636984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执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3分 )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警察说:“不用找了,我再闯十块钱的。” (3)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 5分 )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

6、识,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实做到文明出行。短文中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改在下面横线上。 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 与 调换。(4)请用简洁的语言,帮同学们写一句关于“文明出行”的安全标语。( 2分 ) 二、阅读理解(31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8分)(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 )(4)不知其善也( )10、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

7、一项是()(3分)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1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 (2)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 1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每句停顿2次)(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1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1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二)河中石兽(29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

8、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5、本文选自 ,作者 是 朝人。(6分)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 一寺临河干( ) 山门圮于河( ) 阅十余岁( ) 但知其一( )17、下面句中

9、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1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C.故曰:教学相长也。(互相促进) 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倒)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 20、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班 级: 座 号: 姓 名: 饮水与健康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