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情绪管理策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1983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情绪管理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情绪管理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情绪管理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情绪管理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情绪管理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情绪管理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情绪管理策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老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心情管理策略 老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心情管理策略内容提要:心情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心情管理,指通过探讨个体和群体对自身心情和他人心情的相识,培育驾驭心情的实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老师为实施有效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心情是教学行为的重要资源,对老师的心情管理策略进行探究,使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自我限制力,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教化领域中心情管理的现状,通过对心情管理的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并结合情景试验的结果,初步探究出

2、促进老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心情管理的应对策略:(1)社会建立稳固的老师心情管理支持系统(2)学校建立完善的关怀系统(3)老师进行心情的自我管理关键词:心情 心情管理 课堂教学行为 应对策略AbstractEmotion is an individuals subjective conscious experience from external stimuli and feeling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Emotion management, refers to throu

3、gh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that their awareness of their emotions and others emotions,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emotions, and the resulting good management effe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mainly refers to the teacher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pl

4、an and produce a series of behavior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Th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mood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behavior, to explore the teachers emo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to improv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by self-control, is of great s

5、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motion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of emotion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the situational experiment results, a preliminary explore effectively promot

6、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emotion management strategy:(1) Society should build a solid teacher emotion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2) Schools should set up perfect care system(3) Teachers should take a self-management of emotional Key words: Management Emotional managemen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

7、ehavior目 录书目一、绪论1(一)选题缘由1(二)探讨意义1二、探讨设计1(一)探讨思路2(二)探讨方法2(三)探讨对象2三、基本概念及理论背景2(一) 基本概念2(二)有关心情管理的理论4四、案例分析6五、情境试验:老师心情管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7(一)老师主动心情下影响的课堂教学行为7(二)老师消极心情下影响的课堂教学行为7(三) 总结7六、老师心情管理的途径与方法8(一) 社会建立稳固的老师心情管理支持系统8(二)学校建立完善的关怀系统9(三)老师进行心情的自我管理10III一、绪论(一)选题缘由佛经道:人有七情六欲,所谓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也是我们常说的心情。心

8、情是一个感性的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每个人每天与心情如影随形,限制心情,受心情限制,与心情周旋,可以说,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老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在很久以前却被冠上了神圣的光环,从今,老师成了社会各界日渐关注的群体,而这个被社会日渐关注的群体,在得到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由于老师这个职业的特别性,这种压力是不应当在课堂上宣泄出来的,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心情是不应当出现在课堂上的。因而,课堂上老师的心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老师的心情管理得当与否会干脆影响课堂教学行为的质量,同时,出于心情的相互影响作用,老师心情的管理也会影响学生的心情管理,因而,课堂教学行为的质量在老师心情与

9、学生心情的双重作用下,如何才是良性发展,老师的心情如何管理,学生心情如何管理,通过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是作者希望通过本次选题弄清晰的问题。(二)探讨意义 (1)理论意义:希望通过对此次心情管理的探讨,能够对老师心情管理有一个系统的相识,丰富老师心情管理的理论系统。 (2)现实意义:首先,为老师更好地相识心情、管理心情奠定基础;其次,以课堂为情境,以学生问题为对象,使探讨更切合实际;再次,为老师在不同心情下,处理学生问题行为事选择的方式方法供应参考。二、探讨设计(一)探讨思路1、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与老师沟通访谈,得出老师课堂心情管理的粗略对策。2、通过情景分析法,探讨心情管理对课堂教学行

10、为的影响。3、分析相关的案例,基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案例,查找缘由及寻出对策。(二)探讨方法本探讨的探讨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情景试验法及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探讨,形成对事实科学相识的方法。这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通过对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得工作信息。情景试验法,是指通过创设肯定的情景,来诱发被试者肯定的心理和行为的变更,达到试验的目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探讨分析,培育学员们的分析实力、推断实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实力的培训方法。本探讨中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找出

11、案例中与探讨的相关性,从而判定心情管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三)探讨对象 情景试验法对象是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一(2)班师生三、基本概念及理论背景(一) 基本概念1、心情关于“心情”的准确含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已经辩论了100多年。心情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心情是由以下三种成份组成的:1.心情涉及身体的变更,这些变更是心情的表达形式。2.心情涉及有意识的体验。3.心情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综合这三点,心情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对一系列主观认知阅历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心情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

12、微妙的心情如嫉妒、惭愧、羞愧、骄傲等。心情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相互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心情,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心情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索,但事实上意识是产生心情重要的一环。2、心情管理心情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究自己的心情,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情,理解自己的心情,放松自己的心情。简洁地说,心情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心情感知、限制、调整的过程,其核心必需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心情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敬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动身,提高对心情的自觉意识,限制心情低潮,保持乐观心态

13、,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心情管理就是擅长驾驭自我,擅长调制合体调整心情,对生活中冲突和事务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看法、幽默的情趣刚好地缓解惊慌的心理状态。3、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实行的行为。课堂教学行为是老师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动方式,是老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微环节和内容,课堂教学行为的质量之间确定了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行为是联系教学系统中观念因素和物质因素的纽带,可以改造教学观念,选择合适的物质条件,主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系统的核心部分。(二)有关心情管理的理论1、心情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家对心情理

14、论的探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詹姆士兰格心情理论(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s)认为心情产生的干脆缘由是使人激烈的外部事务所引起的身体变更,心情是对身体变更的感觉。坎农(Cannon)认为心情阅历与生理变更是同时产生的,两者无干脆关系。“心情二因论”则提诞生理反应先于心情阅历,但产生何种心情阅历是由认知因素确定的。当代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在心情中起着确定性的作用,还认为评价是心情必不行少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代表有沙赫特(S.Schachter)、阿诺德(Arnold)和拉扎勒斯(Lazarus)。阿诺德强调心情的来源是对情景的认知分析,而这种认知分析是在大脑皮

15、层产生的。心情产生取决于人对情境的认知和估价,通过评价来确定刺激情景对人的意义。沙赫特认为心情状态主要由认知因素确定,具有以下特征:交感神经系统的广泛唤起,这种唤起形式在不同的心情状态之间存在微小的差异。生理唤起后,我们会依据自身对是什么引发这种唤起的认知为生理唤起设定精确的方向。他的基本观点就是通过生理唤起和认知评价之间特别紧密的相互关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心情进行限制。拉扎勒斯也主见认知评价是心情中最关键的因素,不同的认知评价导致了不同的心情。他认为存在三种首次评价:与目标相关的评价、与目标一样的评价和自我卷入型评价。此外,还有三种再次评价:与责怪或信任有关的评价、应对潜能的评价及对将来期望的评价。每一个评价过程的结果,均可能引发个体不同的心情,或修正原有的心情。由上述几种心情理论观点,可以看出心情与生理反应、认知评价有着亲密的关联。因此,进行心情管理可以从生理反应和认知说明来着手,籍由生理的松弛或者认知的变更来缓和和转换心情。2、心情智力理论 1990 年,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洛维(Peter Salovey)和约翰梅耶(J.May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