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19266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试题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一、填空1、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构造等构成。2、企业增长的动因包括: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来自竞争的压力。3、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有趋于经济中心区布局、边界地区、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显著特征。4、企业增长战略有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5、在非农产品周期理论中,非农把产品的开展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6、区域性的含义是:可度量性、系统性、不重复性。7、胡佛经济区位论的运输费用是:线路运行费、站场装卸费,并提出两个著名论点: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中间转运点最优区位原理。

2、8、主导产业有如下特点:阶段性、区域性、关联性。9、尽管公司构造是处于不断变换之中,但是人们可以将公司归纳一下几类:功能部构造、产品部构造、区域部构造、顾客部构造、矩阵构造。10、1977年英国著名跨国公司邓宁提出一个折衷理论,将三种优势相结合用于解释跨国投资,这三种优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11、一般来说,经济轴主要有一下类型: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沿大江分布的经济轴线、海岸经济轴线、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12、一般而言,扩散机制有四种表现形式:就近扩散、跳跃扩散、等级扩散、随机扩散。13、区位论研究抽象的世界,最根本的假设是均质平原和理性决策;核心思想是生产本

3、钱和运费的最低化,或者利润最大化。14、二战前经济地理中人地关系研究主要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缘政治学、人地相关论。1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有: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开展、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国际经济协调。16、文化与制度转向的形成背景: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开展的实践、社会科学相关学派的影响、经济地理学本身的变化。17、经济全球化的开展特点:经济全球化影响X围广、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全球经济形成多级格局。18、区域主义的特点:重视野外调研、重视地方的综合描述研究、划分区域的拓扑学方法。19、行为与感应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决策者行为、被雇佣者行为、消费者行为。20、社会分工的前提

4、:各地生产的自然差异、交换的开展。21、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并且一定的运输手段和商业贸易的存在是开展的前提。22、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因素有: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23、区域划分的三种根本类型是:均值区域、功能区域、行政区域。24、经济区的组成要素:经济中心、腹地X围、经济联系、产业构造。25、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有多种解释的理论视角,主要的有集聚经济原理、交易费用理论、创新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26、区域产业按产业功能分类可分为:新兴产业潜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根底产业。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可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5、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27、区域空间构造的根本要素:点、线、网络、域面。28、区域创新网络的组成要素: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关系通道、空间、结点。29、跨国公司投资的国别选择的要素取向是本钱取向、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公司战略取向。30、企业增长的战略有一体化扩X和多样化扩X;企业实现扩X的方法包括接触扩X和等级扩X。二、名词解释1、 单位运价递减率:场站费用与距离的变化无关,那么运输距离越长,每千米分摊的场站作业费用就越少,每千米的平均运输费用与距离的增加不是按等比例增加,而是呈递减的趋势。2、 距离衰减律:一般来说,各种经济活动或区域的经济影响力是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呈下降的

6、趋势。这里的距离除了指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外,还可以是文化、制度、信息、心理、动机等方面的差异。3、 折衷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利用的是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4、 空间邻近效应: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5、 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围绕特定的主导部门而开展起来的,并在地理上集聚在一起的产业群;泛指开展条件较好的城市。6、 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

7、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7、 劳动地域分工:指一些地区或国家专门生产某些产品或产品的某一局部,其它地区或国家专门生产另一些产品或产品的某一局部。各地区或国家通过商品流通和交流,满足社会对产品的需求,从而到达发挥地区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8、产品周期理论与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1产品周期理论:由弗农提出,以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与贸易的地理扩散为典型,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得空间变化。弗农以本国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出现为出发点来分析产业构造的变化过程。把农产品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把这些

8、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 2循环累积因果原理: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他们以具有累积效果的循环方式运动。即强调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9、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 1极化作用:指某一地点或地段,凭借自身优越地理位置的优势,由于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建立,不断地从周围地域甚至较远的地域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过程,这种吸引的X围、内容和程度都随着增长极的开展而拓展,正是

9、这种吸引力的作用,形成大量的外部投入,从而使极点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和自我开展能力迅速扩大,这个过程叫极化效应。 2扩散作用: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将其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广阔腹地,促进腹地经济成长。 3集聚与扩散的关系 同时存在:但在区域经济空间构造形成与开展的不同阶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同,主导作用不同,经济开展的早期以集聚为主,后期以扩散为主。 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一定的惯性。只有等到出现集聚不经济或扩散不经济时,才会受到遏制,并发生转化。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扩散并不排除新的集中。10、接触扩散与等级扩散 1接触扩散:由近及远,具有距离

10、衰减效应。 2等级扩散: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展,按区域重要等级跳跃式扩散的。11、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1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本钱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本钱下降。 2外部规模经济: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由于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聚而带来的费用的节约,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本钱下降。主要表现在工业专门化与地方专门化。12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 1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实现规模经济 2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有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11、。该类扩X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13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 1乘数原理:乘数表示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倍数。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假设干倍与投资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2加速原理:投资是消费量或收入变动率的函数,消费量或收入变动率增长,投资将加速增长,反之,投资将加速减少。投资变动的幅度大于消费量或收入的变动率。14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1主导产业: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并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处支配地位的产业。主导产业具有两大功能: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量

12、高,产品调出规模也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比重,能承当起全国或全省地域分工的某一重大任务。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强,主导产业能够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开展,并可能涉及整个区域经济活动。它是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和核心,在区域产业构造中,不仅产值比重大,而且关联效应强,它的开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开展,是区域经济开展的驱动轮,并推动区域产业构造向高一层次演进。 2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X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但其不同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全国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或与其它区域同类产品相比并不具备开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不能开展区际分工的作用。不具有主导产业的功能。15效率

13、目标与公平目标 1效率目标:要求用可能获得的各种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即追求整个国民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宏观效益。 2公平目标:要求用可能获得的各种资源取得最大的社会公平效果,即不断缩小区域间的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 3两者关系:近期:相互消长。更多的平等所增加的好处是以牺牲更大的效率为代价,更大的效率是以牺牲更多的平等为代价的。远期:两者统一。没有一定的开展速度和经济效率,就不可能积累足够的资金,用以支持落后地区的开发。没有落后地区的开发,兴旺地区开展所需要的市场原料与燃料来源也难以保证,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整个经济也难以长期快速开展。16经济区自然区与行政区 1经济区:是在

14、商品生产开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是建立在劳动地域分工根底上,拥有表达区域优势的地区专门化与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开展相结合的地区产业构造,由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群及与其严密联系的腹地X围所组成的不同等级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域经济体系。 2行政区:国家地方政权。是指为了国家地方政权职能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3自然区:自然条件相似的。17、经济类型区划、部门经济区划与综合经济区划1经济类型区划:以某一经济现象的客观分布为对象进展经济区划,所形成的区域即为经济类区。2部门经济区划:对国民经济某一部门经济活动进展地域划分,其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3综

15、合经济区划:对国民经济全部经济活动进展地域划分,所形成的区域也称经济区,它是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子系统。4综合经济区划与部门经济区区别:综合经济区是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划分,而部门经济区划是对国民经济某一部门的划分。5综合经济区划与经济类型区的区别:经济类型区以区内一致性为特征,而综合经济区那么主要考虑了区内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它是以经济联系为纽带,以较为完整的产业构造体系和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承当一定任务为主要特征。18、经济全球化、经济国际化与经济一体化1经济国际化:经济活动跨越国界的扩X,反映了国家经济活动的空间X围扩大。国际化是全球化的根底。2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的全球性不断加强的过程。不仅包含经济活动的空间扩X,而且更重要的是国际上分散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功能联合,反映经济活动组织本质上的变化。3世界经济区域化:地理上相近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