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016856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康平县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 , 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违反了规则被抓,处罚也轻,罚不当罪 , 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而全民讨论并且对此忧心忡忡 , 也是过度解读的表现。A . 调侃B

2、. 罚不当罪C . 不齿D . 忧心忡忡2. (2分) (2016高二上邢台月考)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 . 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B . 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 . 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D . 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3. (2分) (2017高三

3、下莆田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医学研究表明,在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应该是最主要的元 凶。B . 多数受访者认为传承和发扬“二十四节气”文化,关键是与现代文明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完善。C . 3月27日上午,全市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如约召开,会上详细通报了各县区的工作部署情况。D . 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报的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等单位组成的技术团队。4.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4、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A . B . C . D . 5.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 , , , , , 。一个特殊的代表扎到市民堆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转向市井深处他是中国封建知识

5、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A . B . C . D . 6.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据称,各大商业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网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B . 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除了外部需求放缓,还面临着借贷成本升高、工资快速增长和投入成本增加。C .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要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D . 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二、 现代文阅读 (共2

6、题;共31分)7. (13分) (2017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铁拐李”传奇陈圣芳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背很多口袋的褡祾,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拐李”。“铁拐李”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原来一个刁顽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铁拐李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划写满了诗文。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

7、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铁拐李”他有时也会给湾里的剃头匠几分钱,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当当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捋了又捋。然后把碗刷的贼亮,像猫子舔了似的。“铁拐李”虽然疯癫时六亲不认,举起拐杖见人就打,见狗就追。一旦安静下来,他又特别喜欢孩子。那天他在苕货家门口发现苕货在写字,便蹑手蹑脚笑眯眯地走了过去,在后面认真地端详着,并且细声细气地告诉苕货:你发倒笔了,这个勾是“利刀勾”,这个不是这样的,是“宝盖头”,上面没有一点他告诉苕货很多以后,当再遇见苕货时,他还不忘在他的草稿纸上教几个字,

8、过几天他回来时,他一定会考考苕货,如果苕货回答正确了,他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把花花绿绿的豌豆糖来,赏给苕货。有段时间,“铁拐李”突然不疯癫了,他居然背了一个上面印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的书包,一步一拐地走学校赶乡集,卖他用澴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来的口哨。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确精妙绝伦,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如果哪个小朋友吹的好,他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眯眯地说,拿去吧,不要钱。得到哨子的孩子像过年般的高兴,于是刹那间,满湾子从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声。不过,他尤其喜欢苕货,他看见苕货往往会送他几个五颜六色的泥巴哨,并且还要当面给苕货做示范,同是“

9、蛐蛐”几声,却别有一番韵味。等到学生上课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着琅琅读书的孩子,一脸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伫立良久,然后捡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涂改起来。一个老师发现了,便吼了几声,吓得铁拐李一溜烟跑了。那老师过来一看却愣住了,原来他修改了一处语法错误。从此以后,这位老师便特别关注起铁拐李来。有一天,他路过铁拐李寄住的废砖窑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城里女子,对着铁拐李声泪俱下地说着什么,而他却有滋有味吃着讨来的米饭,理也不理。后来那女子伸手去拉铁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恼了他,他挥舞着拐杖,吼道:“你滚,你滚,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师忙躲到一边,看见那女人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废砖窑。后来听

10、人说铁拐李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划成右派,加上妻子闹离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疯子;还有的人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学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师落脚地后,踏破铁鞋不远千里赶到这里打这天起,铁拐李就突然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了。开始还有人念叨一下:铁拐李好长时间没有来讨饭哩?再后来,铁拐李这个名字就像从澴河上游冲下来的一截树枝,在河湾汊里打个转顺流而下,一去无踪。而当“铁拐李”这个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时,已是十几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货,给家里寄来一张他和导师以及师母的合影。邻居们呼啦一下子围过来看,马上有人说:“咦!师母好年轻啊,怕要比导师年轻不少哩。”突然有人叫了一声:

11、“这苕货的导师,有点像铁拐李呢。”大伙围过来一看,“呵呵,别说,还真有点像哩!”马上就有人说了:“瞎说,一个要饭的,一个是导师,八竿子也打不着呀!”苕货娘说,那好办,我打电话问问就知道了。于是苕货娘在一圈人的注视下,拨通了电话:“喂,苕货,我问你一件事情哈”(选自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小说第一段,运用白描手法,简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并交代了“铁拐李”这一外号的由来。B . 小说中的“苕货”其实并不“苕”,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线索人物。“铁拐李”教他写字,送他泥巴哨子等情节,很好地凸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12、。C . “铁拐李”虽以乞讨为生,但却不要手抓的米,还在墙壁上写满诗文,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D . 小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如“铁拐李”背的书包、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现等,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了“铁拐李”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E . 该小说讲述了“铁拐李”颠沛流离的生活。全文结构紧凑,情节不蔓不枝,语言朴素精炼,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叙事技巧。(2) “铁拐李”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 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 (18分) (2015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蔡澜:名流才子的“什锦”人生1941年,南洋

13、新加坡邵氏“大华戏院”的戏楼上,一个可爱的婴儿呱呱坠地,父亲给其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蔡澜”,听起来像“菜篮”。戏楼、买菜的篮子,冥冥之中注定了蔡澜一生和电影、美食密不可分。儿时,蔡澜的家住在戏院楼上,父亲蔡文玄是邵氏电影公司在南洋的发行主管,兼“大华戏院”的经理,电影伴随着蔡澜整个的成长过程。当时新加坡分华校和英校,各不教对方语言。为求听得懂电影对白,蔡澜上午念中文,下午读英文。父亲蔡文玄还是位诗人,很喜欢文学。经常买一大堆书回来给儿女们放在地上,随儿女们挑选。姐姐蔡亮喜欢教育类的,哥哥蔡丹喜欢做生意的书,而蔡澜则偏爱看希腊神话、天方夜谭这些古古怪怪的书。电影和书都看得多了,与众不同的感触也越

14、来越多。年仅14岁的蔡澜写了一篇影评疯人院投给南洋商报,没想到报纸竟然刊发了,蔡澜很兴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被聘请为报纸电影版副刊编辑。蔡澜活得很潇洒,一拿到稿费,他就带着一帮同学去吃喝玩乐,夜夜笙歌。慢慢长大,蔡澜决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离开狮城,游历他国。因为爱好电影,而当时日本的电影很发达,他最终选择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1957年,蔡澜在日本读书的时候,看着他长大的邵逸夫先生对他寄予厚望:“那边刚好有一个经理要退休了,你正好可以接任。”于是,他担任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购买日本片到香港放映,又以影评家的身份,成为多届亚洲影展的评审员。当年邵氏电影愈拍愈多,蔡澜也经常游走于韩国、台湾地区,背包旅行。1963年,邹文怀先生自组嘉禾影业公司后,蔡澜被调返香港,担任制片经理一职,参与多部电影的制作。因为太喜欢电影,蔡澜宁可不做导演,选择制片。他认为制片就是“校长兼敲钟”:制片要构思故事,请编剧写成剧本,同时,又要接洽适合此戏的导演、演员、工作人员,计算出详细的预算,还有配音、拷贝、做海报,也要参与讨论并给出意见,一直到安排发行,卖版权,片子在戏院上映,无一不亲力亲为。有时,蔡澜可以同时拍五六部戏,但他乐此不疲,在城市猎人烈火青春等20世纪90年代风靡亚洲的商业电影中,“监制:蔡澜”的标记十分常见。虽然从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