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159503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看我国银行业改革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呈现出一种通过并购走向大型化的趋势,对国际银行业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介绍国际银行并购特征、银行并购动因和效应的基础上,对银行业发展的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制订银行发展战略,寻找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走全能化的并购之路。 关键词:国际银行业;银行并购;改革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 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成为了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主流和特点。同时金融 市场动荡加剧,国际上金融衍生工具剧增,使各国银行业经营风险日

2、益增大,竞争趋于白热 化。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并购重组形成了席卷全球的银行业并购浪潮,越来越成 为影响各国政治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研究国际银行 业的并购趋势,借鉴其经验教训,认清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对我国银行业进行 改革,走全能型银行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银行业并购特征 席卷全球的银行业并购重组浪潮,正在促使全球银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银行家杂志 1999年7月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际银行业的并购, 尤 其是欧美国家的银行业的整体格局。美国是最近一次银行业并购重组浪潮的带头人,1991年 7

3、月以化学银行和汉诺威银行为代表的6家大银行合并,开其先河;1995年和1996年银行并购 案分别达到609家和554家;1998年4月,三家特大型银行合并,尤以花旗集团和旅行者集团 的合并构成世界超级“金融航空母舰”而震惊全球。在美国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巨大压力下, 欧洲各国也加快了并购重组的步伐。在瑞士,1997年12月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合并;19 98年11月30日,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第八位的信孚银行,成为当时以资产排名的全球最大的 银行和金融服务性公司,这是横跨大西洋的世界最大的一次跨国并购事件。与此同时,在香 港,1992年香港汇丰银行兼并英国米兰银行;在日本,1995年3月东京银行和

4、三菱银行合并 ;日本的三和、朝日、东海三家银行也宣布合并,成为世界第三大银行。 20世纪90年代国际银行业并购重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历次并购重组无可比拟的。它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求大。银行并购的规模和金额的不断扩大。以往的并购常常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银行 收购和兼并中小银行,目前的并购除表现为大银行对中小银行的收购和兼并外,突出特点是大银行之间的并购。如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达成合并协议,组成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1998年12月1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将动用10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八大银行信孚银行的全部股权,合并后的银行总资产达8,200亿美元,将成为以资产排名的

5、全球最大的银行。 第二,求全。银行业的并购开始以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和改头换面的新金融机构逐步全方位、全能化地发展银行业务,发展成“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去为”的“全才”。追求业务活动领域的扩大,追求银行职能的延伸,追求服务功能的完善,追求金融产品的多功能。 第三,求广。跨国界兼并越来越多。比如荷兰国际银行收购巴林银行,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芬兰商业银行同瑞典北方银行、荷兰商业银行同比利时布塞尔银行的合并等。 第四,求新。跨行业合并成为新热点。如美国花旗银行的母子公司花旗公司同旅行者集团合并为花旗集团。新形成的集团的业务范围包含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等几乎所有的金融领域,并成为全球业务范

6、围涵盖最广的国际金融服务集团。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也充分证实了它在美国资本市场以及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实力。这种新型的并购得使银行业务日益多元化,广泛涉及证券、信托和保险等业务。 第五,求快。自1998年以来,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繁荣,使得并购后的国际银行业出现了网络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的蓬勃发展。网络的出现使银行业务运行的速度加快、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更好地吸引客户。从最新、最高的基点开始起步,去创造一个更新的领域。 三、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电子化的挑战下,从中获 得 了许多新的发展机会,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银行传统的市场

7、份额正在不断缩小;银行 所得到的保护和特权正在逐渐减少;银行经营中遇到的风险增多增大。面对重重的竞争压力 和经营困难,银行只能改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策略,迎接新的挑战。 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作为系统变革的推动力量,既决定了该阶段银行业并购的特征,也对并 购结果及其影响产生着基础性的作用。就银行业并购浪潮而言,这些经常性因素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 (一)银行业并购的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可分为技术性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具体来说包括: 一是技术进步。主要反映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创新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工程技术所 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它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它使得银行业的经营表现出更强

8、的规模经济性,从 而使得一些巨无霸型的并购得以成功。二是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改善。20世纪中后期全球,特 别是美国,经济形势和金融环境的改善,一方面激发了银行业进行并购扩张的内在要求,另 一方面也为并购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过剩生产能力的积累或金融危机。银行业 的快速发展导致的业务生产能力过剩降低了银行机构的经营效率,并购整合成为银行业达到 效率边界的必要手段。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促进了银行业的并购和整合。四是国际市场 整合,银行追随顾客。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实体经济市场向全世界范围内扩展,从 而也促进了以国际并购为重要形式的国际银行市场整合。五是放松管制。监管当局对银行业 管制的

9、放松消除了并购的障碍,提高了银行业并购的活跃程度,同时也使混业并购成为此次 并购浪潮突出特征之一。 (二)银行业并购的内在动因 银行业并购的内在动因不仅包括一些经济性因素,也包括一些非经济目的的动因。从行业的 特殊性角度看,这些动因既具有企业的一般性特征,也含有一些反映银行业地位和功能特殊 性的因素。 一是追求市场力量的动因。银行机构通过同业并购,可以增加市场集中度,提高银行机构对 零售服务的市场定价能力。二是追求效率的动因。由于管理经验溢出效应、财务协同效应 以 及规模和范围经济的存在,管理薄弱、经营效率低的机构被并购后,其效率会有显著提高。 三是追求多元化的动因。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不仅

10、能够降低银行机构的经营风险,也可 以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领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战略选择的主动权。四是追求税收利益的 动因。通过向低税率新兴市场发展的国际并购可以给银行并购带来一定的税收减免。五是追 求安全网保护的动因。银行机构通过并购增加规模,可以达到“太大不能倒闭”(Too Big to Fail)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受政府安全网(存款保险、贴现窗口等)保护的程度。六是 经 理层自身的动机。现代公司代理问题(Principal-Agency Problem)也使得管理层出于自身利 益和目标而促使机构进行并购扩张活动。七是政府的作用。政府从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和 危机成本考虑,也会鼓励银行机构的

11、并购与重组。 四、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一)银行业并购的微观效应 银行所处的微观市场是不完善的,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市场结构非纯粹竞争模式,具备某种程度的垄断性;二是市场中信息是不完备的,信息流动也不是完全富有效率的;三是市场中存在交易费用。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银行并购的经济利润的来源既可来自实际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可来自市场势力的加强或纯粹金钱或财务利益的增加,它可分为增值效应和转移效益两类,相对应的兼并分别称之为“成本型兼并”和“利益型兼并”。 第一,增值效应。增值效应源于经过并购整合资源后的银行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它们通常包含

12、了管理层效率的提高或获取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从社会福利角度而言,增值效应符合帕累托改进 ,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包含了:一是管理协同效应(Managing Synergy)。管理协同效应也称为差别效应。对现代银行 的管理需要专门的行业管理能力,它具备专用性,相当多的时候受制于规模经济。例如,两家银行通过兼并联合,被收购银行的生产资本与收购银行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经营协同效应认为行业中存 在规模经济,公司经营活动若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则可以通过兼并以获得适度规模,达到经营效应。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间兼

13、并也会产生技术上的经营协同。例如,两家银行通过合并只需一套电脑系统及其它电子设备配套,大大减少了固定成本和研究开发费用。三是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益。优势互补正如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降低了总体风险。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优势互补,体现出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的优势资源整合;二是业务优势互补,迅速抢占市场;三是实现交叉销售。 第二,转移效应。一是税收转移。可从三个方面获得:一是亏损抵扣和递延;二是用资本利得税代替一般所得税,通过收购股利支出较少的成长型银行,在其成长期之后将其售出以实现资本利得,并购银行会在资本利得的税收优惠中获得好处,并在时间确认方面有主动权。二是政府收入转移。政府为推动银行业

14、发展,调整国内银行业结构,应对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挑战,往往会给银行并购政策上的优惠和鼓励措施,以促进政府目标的实现。三是资本市场价值转移。西方企业认为当目标公司被收购时,资本市场将重新对该公司的价值做出评估。因此,并购会引起银行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那些q比率 低的目标银行股票价值的上升会使购并银行从中获取收益。四是垄断转移。银行兼并的重要动机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控制力。如果银行利用新增市场价值的边际收益率提高了,会在某种程度上带来增量效应。 (二)银行业并购的宏观效应 第一,银行并购是否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取决于它是否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市场或中央 银行用来调节货币供应的市场。并购通

15、过降低相关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及影响市场业绩来对这个市场产生影响。同时,银行并购也可能通过货币渠道、银行信贷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来改变连接央行决策和其他经济部门运行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因此,银行并购可能影响政府的货币政策效果。 第二,银行并购对支付清算系统的影响,包括影响支付和清算过程的效率、支付系统的服务 和风险等。机构和系统的合并导致的支付资金的高度集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其对运营问题的潜在影响也会出现。例如,如果一个支付银行不能有效处理支付命令,将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不仅对未能收到预期资金的单个市场参与者的流动性状况产生影响 ,也会对货币、资金和外汇市场等总体上产生影响。因此,银行需要完善的风险控制体

16、制。 第三,银行并购将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减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 例如网上银行等新的金融服务方式也增加了银行业务向社会、经济部门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美国网上银行的渗透率将由2000年的15%增长到2003年的33%,欧洲网上银行的增长率同期将从8%增长到22%。因此,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产生的负效应,可被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所抵消。 第四,银行并购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并购所产生的大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将增加金融系统 内的传染效应,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和政府的监管受到挑战。因此,如何加强综合性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和监管,是金融整合后摆在银行和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