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153523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岭南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六)班韦学艳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玩具柜台前的一位小男孩,非常喜欢小汽车。可是却不要妈妈买,也不要售货员阿姨送。表现了小男孩对父母的关爱,售货员阿姨及女儿关爱他人的好品质。【设计理念】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领悟人物内心世界的好方法。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尤其是关键词句中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的品质。通过理解意思,感情朗读和换位体验等多种方式,进入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将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心灵中。【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

2、课文。2、过程方法: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懂得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体会小兵对玩具车的喜爱,以及体贴父母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句的表达方式。2、难点:感悟小兵对玩具车的喜爱以及对父母的体贴,掌握重点句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1、CAI课件、生字卡、图片。 2、准备学生喜爱的玩具。 3、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词语只要就 目不转睛 盯着 光芒 抢着说 富裕 药品 售货员2、指名朗读。3、师: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第一组词是写谁的?【设计意图:从词语到文章的人物,既巩固了词语的认识,又

3、简单回顾了课文内容,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品读感悟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小兵的句子。2、生自主读书,师巡视指导。3、课件出示句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只要就”“目不转睛”和“盯着”等词语体会小兵对玩具车的喜爱。【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朗读要求有目的地读书,并画一画相关的语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初步体验词语的温度。】三、分角色朗读。师导语过渡:就是这么一个爱玩具车的孩子,当售货员叫他妈妈买车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

4、况。1、自由读213自然段,画出小兵、售货员阿姨和小兵的妈妈说的话。2、练习每个人物说的话,体会说话人的语气。3、重点研读小兵说的话和小兵妈妈说的话。A、课件出示句1:“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B、句2: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富裕”的意思,体会省略号包含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孩子心疼父母的原因以及孩子用实际行动证明的可贵品质。【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朗读,扣住重点词句,直达人物内心,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站”起来,让语言与人物品质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师:课文最后

5、说:“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如果售货员阿姨真的见到了男孩,男孩会不会接受她的玩具呢?2、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3、学生动笔编故事,师巡视。4、学生展示故事。【设计意图:文本的结尾是个空白点,让学生抓住这个空白点去续编结尾,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人物 表现 优秀的品质男孩 (喜欢 不要) (懂事 孝顺父母)阿姨 (送礼物) (有爱心)妈妈 (想买不能买 无奈) (爱儿子)阿姨的女儿 (找小汽车 送) (关爱他人)【教学反思】: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课。它所在的第六单元课文是围

6、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排的,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文主人公“渴望要小汽车”和“坚决不要妈妈买”这一巨大的心理反差,强烈地向我们传达着“爱母亲”的信息。然而,现在这些在春风雨露中长大的独生子,是很少有文中小男孩这样的情感体验的。如何使本堂语文课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这堂课后更加发自内心地爱父母、爱他人,真正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呢?我想,莫过于动之以情!雅斯贝尔斯曾说: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动;让这个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的高尚情感,撼动学生的心灵

7、;让学生与老师的感动产生共鸣。语文的人文教育,就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感、文感的磨练,实现“美感”的积淀,发挥其“美化人”的功能。教育不能没有感动,教师不能没有感动。教师要用自己的感动去感染学生。否则怎能教会孩子学会感动呢?教师接触文本后难以平静的心绪,在教学中化为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适时深情的小结、与学生如遇知己般的共鸣。这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中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把握字里行间中的点点情丝,从而走进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小兵的情感世界,与他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然后“自化其身”,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陶冶,成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激发思想情感,达到语文学习的思想性目的。在后面的续写故事中,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以至于在展示时,各有千秋啊!不足之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还发挥得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