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14944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合2012版课程标准和2012版人教版物理教材)市初中物理学科本书结构知识点 各章节要求目标要求 方法 课堂教学 习题 检测题 终结性检测教学模式目 录 第一章 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02) 第二章 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03)第三章 市初中物理教学进度及对人教版教材各章节的教学要求(13)第四章 市初中物理对物理概念的规范要求(25) 第五章 市初中物理对科学方法的要求(43) 第六章 市初中物理对教学模式的要求(51)第七章 市初中物理对学生探究要素的要求(83)第八章 市初中物理对习题编制的要求(84)第九章 市初中物理对检测题编制的要求(92)第十章 市初中物理终结性检测题题

2、样(94)前 言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目的是使教师清楚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编写体例的优越性,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解读,从而灵活地制定教学要求。但如果每个老师自己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就会造成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要求不统一。这样,就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区的特点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践,制定出适合地区物理教学情况的具体的、统一的教学要求,使之成为市物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行动准则和市物理学科教学及其评价的标准。这就是多年来我们编写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的目的。在2012年新版课程标准发布之后,市初中物理学科进行了认真

3、学习,并根据2012年新版人教版物理教材,对原有的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进行了修订,从而形成这本新版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为今年9月份开始的在新版课标和新版教材下的市初中物理教学提供统一要求和教学工具。第一章 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在课程标准附录2中用一些行为动词表示出来。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

4、“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分别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整个教学全过程中。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来要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情感点在

5、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情感点在要求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认同、第二层次内化。二、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上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过于模糊与交叉,不易掌握和具体操作。通过对课程标准理解,市初中物理学科根据上述三维目标的精神,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分为如下9类:1记忆类:需要记忆的内容,包括概念、规律、公式、重要常数等(详见第四章内容)。2举例类:许多知识点要求能列举有关实例。3问答类(解释、说明):能用

6、有关知识点解释、说明有关现象。4计算类:要求能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的知识点。5人文类:能记住有些人物和事件(科学家及其贡献)。6作图类:需要动手作图的知识点。7实验、探究类:会做某些测量性、验证性、组装性实验;对有的概念会进行建构实验、有些规律会进行探究实验。总之,要以实验为手段,去进行亲身“经历”。8图像类:用图像形式描述物理现象、过程、实质。9情感类:感受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第二章 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上述9类“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在课程标准和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可以表现为如下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市初中物理学

7、科课程结束时应完成的具体教学内容,也是进行平日、期中、期末训练和检测及中考命题的主要内容。(下面将第一类和第二类合并,并把需要记忆的常数单独列出):一、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注:在后面“问答”、“计算”要求中出现的知识点,在此处不重复出现;这些知识点中,有的只需要知道意思,有的只需要记忆,有的只需要举例,有的既需要记忆又需要举例;要求必须记忆的内容详见本手册第四章。第一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误差概念、用测多次取平均值方法减小误差。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由振动产生

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比较的情况;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的概念、单位();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熔化吸热;凝固,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汽化,汽化吸热,汽化的方式,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蒸发;液化,液化放热,液化的两种方法;升华,升华吸热;凝华,凝华放热;雾、露、霜的成因。第四章光现象:光源、光线,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3条);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

9、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u2f、u=2f、2fuf、uf)(像的大小、虚实、倒正)。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质量及单位;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第七章力: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弹性形变,弹力及其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日常的弹力实例(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及方向、作用点;重

10、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第八章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两种摩擦的比较;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方向;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第九章压强:压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增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大气压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标准大气压,抽水机原理及其种类。第十章浮力:浮力,浮力方向;阿基米德原理及使用范围;物体的浮沉条件(漂浮、上浮、悬浮、下沉);物体浮沉的实例(轮船、潜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及其原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功的二要素,功的定义、

11、单位;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能、能的单位,动能,势能,机械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杠杆,杠杆中的几个名词;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特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定义、总小于1、表示方法。第十三章热和能: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及发生范围;内能,热传递,热量及其单位;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自由电子,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组成和各部分作用,通路、短路、断路;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

12、,电路图;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电流(强度)的意义、单位。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电压的作用、单位,电源的作用;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作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内容。第十八章电功率:电能及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电功及其单位,电流做功的实质;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单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电流的热效应及能量转化;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家庭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输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两孔插座)。第二十章电与磁: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场的性质、方向,磁化;电流的磁

13、效应,电流的磁场方向;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方向,安培定则;电磁铁铁芯的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转化;电动机的构造、原理、能量转化;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及有关因素,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的构造、原理、能量转化。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二、问答类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首先要能够“记忆”和“举例”。在此基础上,还要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说明有关现象。1单一问答题:(1)知识点:光学: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

14、角关系)。热学: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电学:焦耳定律定性关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力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的利用和危害;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应用;压强公式;液体压强规律;大气压强现象;流体压强(气体和液体)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沉条件的应用;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要求:只运用上述一个(或互相联系的两个)知识点解释常见现象。2读图类问答题:(1)知识点(5个):投影仪的工作过

15、程;船闸的工作过程;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2)要求:根据给出的装置示意图,填空回答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过程。3综合问答题:运用上述多个问答题知识点(单一、读图均可)的组合解释常见现象或陌生现象。三、计算类的知识点这些公式首先要“记忆”。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具体要求如下:1计算公式:(1)力学公式:速度公式:v = ;密度公式:= ;重力公式:G = mg;压强公式:p = ;液体压强公式:p =gh;浮力测量公式:F浮=GF;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液gV排;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F1l1 = F2l2(“l”也可以用“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