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共10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14899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共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共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共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题目: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目录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一、关于Buck变换器的简单介绍1、Buck变换器另外三种叫法1. 降压变换器: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2. 串联开关稳压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晶体管)串联于输入与输出之间。3. 三端开关型降压稳压电源:1) 输入与输出的一根线是公用的。2) 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2、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结构图图1. Buck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图由上图可知,Buck变换器主要包括:开关元件M1,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1和反馈环路。而一般的反馈环路由四部分组成:采样网络,误差放大器(Error Amplifi

2、er,E/A),脉宽调制器(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和驱动电路。二、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1、Buck变换器工作过程分析图2. Buck变换器的工作过程为了便于对Buck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的分析,我们首先作以下几点合理的假设:1) 开关元件M1和二极管D1都是理想元件。它们可以快速的导通和关断,且导通时压降为零,关断时漏电流为零;2) 电容和电感同样是理想元件。电感工作在线性区而未饱和时,寄生电阻等于零。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ESR)和等效串联电感(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

3、,ESL)等于零;3) 输出电压中的纹波电压和输出电压相比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4) 采样网络R1和R2的阻抗很大,从而使得流经它们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下面我们对Buck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当开关元件M1导通时,电压V1与输出电压Vdc相等,晶体管D1处于反向截至状态,电流。电流流经电感L1,电流线性增加。经过电容C1滤波后,产生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采样网络R1和R2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得到电压信号,并与参考电压比较放大得到信号。如图1(a)所示,信号和线性上升的三角波信号比较。当时,控制信号和跳变为低,开关元件M1截至。此时,电感L1为了保持其电流不变,电

4、感L1中的磁场将改变电感L1两端的电压极性。这时二极管D1承受正向偏压,并有电流流过,故称D1为续流二极管。若时,电容C1处于放电状态,有利于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保持恒定。开关元件截至的状态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当又一次满足条件时,开关元件M1再次导通,重复上面的过程。由分析可得,Buck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两部分:1) 开关(晶体管)导通: 二极管D1截止;电感电流线性增加并储能;电容充电储能;输出电压Vo。2) 开关(晶体管)关断: 二极管D1导通;电感释放能量;电容放电;输出Vo。2、Buck变换器反馈环路分析仔细分析Buck变换器的原理图可知,它的反馈环路是一个负反馈环路。如图3

5、所示,当输出电压升高时,电压升高,所以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降低。由于的降低,使得三角波更早的达到比较电平,所以导通时间减小。因此,Buck变换器的输入能量降低。由能量守恒可知,输出电压降低。反之亦然。图3 Buck变换器的负反馈环路3、Buck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按电感电流在每个周期开始时是否从零开始,Buck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电感电流连续工作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和电感电流不连续工作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两种。两种工作模式的主要波形图如图2.4所示。下面分别对这两种工作模式进行分析。 (a

6、)CCM工作模式 (b)DCM工作模式图4 Buck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图1)Buck变换器的CCM工作模式由定义可知,Buck变换器的CCM模式是指每个周期开始时电感L1上的电流不等于零,图4(a)给出了Buck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的主要波形。设开关M1的导通时间为,截止时间为,工作时钟周期为,则易知有 (2-1)开关M1的状态可以分为导通和截止两种状态。假设输入输出不变,开关M1处于导通状态时,电压,此时电感L1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电感电流线性上升,二极管电流。在开关M1导通的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为 (2-2)其中,表示开关M1导通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A);表示电感L1的电感量(H)

7、。当开关M1处于截止状态时,若没有二极管D1的存在,电感L1中的磁场会将电压V1感应为负值,以保持电感中电流不变。这种电压极性颠倒的现象成为“电感反冲”。但此时二极管D1导通,将电压V1钳位在比地低一个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的电位。由假设条件可知,电压V1=0V。此时,电感L1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电感电流线性下降,二极管电流。在开关M1截止的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为 (2-3)其中,表示开关M1截止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A); 当Buck变换器处于稳态时,电感电流的增量,所以 (2-4)整理可得 (2-5)若令,则 (2-6)其中,表示开关M1导通时间占空比。上式表明,输出电压随着占空比变化。若用G

8、表示输出电压的电压增益,则CCM模式下Buck变化器的电压增益为 (2-7)2)Buck变换器的DCM工作模式 由定义可知,Buck变换器的DCM工作模式是指每个周期开始时电感L1上的电流等于零,图4(b)给出了Buck变换器工作在DCM模式下的主要波形。由图4(b)可知,DCM工作模式下Buck变换器共有三种状态:开关管M1导通,二极管D1导通和系统闲置(即开关管M1和二极管D1都关闭)。设开关M1的导通时间为,截止时间为,二极管导通时间为,系统闲置时间为,工作时钟周期为,则易知有 (2-8)假设输入输出不变,开关M1处于导通状态,参考Buck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的公式推导过程,可以推导出

9、DCM模式下,在开关M1导通的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为 (2-9)其中,表示开关M1导通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A)。同样的,当二极管D1导通,开关M1截止时,参考Buck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的公式推导过程,可以推导出DCM模式下,在二极管D1的导通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为 (2-10)其中,表示二极管D1导通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A)。当系统处于闲置状态时,电感电流和二极管电流都等于零。为了维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不变,电容C1处于放电状态。由假设条件c)可知,此时电容上的电流等于输出电流,即 (2-11)其中,表示输出负载的阻抗。 当Buck变换器处于稳态时,电感电流的增量,所以 (2-12

10、)整理可得 (2-13)令,则上式可变为 (2-14)若用G表示输出电压的电压增益,则DCM模式下Buck变换器的增益为 (2-15)另外,由图2.4(b)可知,稳态时输出电流等于电感电流的平均值,而且等于,所以 (2-16)化简可得 (2-17)其中,。联立式(2-15)和(2-17)可解得Buck变换器DCM模式下的电压增益为 (2-18)3)Buck变换器CCM模式和DCM模式的临界条件所谓Buck变换器的临界条件就是指,此时Buck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即满足DCM模式的条件,又满足CCM模式的条件。由式(3)我们知道Buck变换器在DCM模式下有 (2-19)因为,此时Buck变换器又满足

11、CCM模式的条件,所以,故有 (2-20)因此,Buck变换器CCM模式和DCM模式的临界条件为 (2-21)且Buck变换器工作在CCM和DCM模式的判断条件分别为联立式(2-10)和(2-21)可得 (2-22)由上式可以得出Buck变换器CCM模式和DCM模式临界条件的另一种形式 (2-23)由上式可知,若二极管导通时间和电感量固定,Buck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还是DCM模式由负载电阻决定。当电阻增大时,工作状态由CCM模式转化为DCM模式。4)两种模式的特点a) 不连续模式电压峰值更高b) 不连续模式电流峰值更大c) 连续模式比不连续模式具有更好的可控性。d) 不连续模式能量完全传递

12、,连续模式下能量不完全传递4、Buck变换器电感的选择选择Buck变换器电感的主要依据是变换器输出电流的大小。假设Buck变换器的最大额定输出电流为,最小额定输出电流为。当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等于时,仍然要保证电感工作在非饱和状态,这样电感值才能维持恒定不变。电感值的恒定确保了电感上的电流线性上升和下降。其次,最小额定输出电流和电感值决定了Buck变换器的工作状态是否会进入DCM模式。我们知道,当Buck变化器工作在CCM模式时有 (2-35)且当输出电压,输入电压和变换器的工作周期不变时,导通时间保持不变。由CCM模式和DCM模式的临界条件可知,CCM模式的最小输出电流为 (2-36)又

13、因为 (2-37)联立式(2-35),(2-36)和(2-37)得Buck变换器CCM模式和DCM模式的临界电感值为 (2-38)5、Buck变换器输出电容的选择和纹波电压 Buck变换器输出电容的选择和纹波电压的大小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实际的电容C1可以等效为如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其中电阻R0为等效串连电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ESR),电感L0为等效串连电感(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ESL)。当频率低于300KHz或500KHz时,电容C1的等效串连电感可以忽略,输出纹波电压主要取决于电容C0和等效串连电阻R0。图4 电容C1的等效电路及电容C1上的电流电压变化由上图可知,电容C1上的电流为 (2-39)所以,电容C1上的电流最大变化量为,故等效串连电阻R0上产生的电压波动峰峰值为 (2-40)电容C0上的电压纹波峰峰值为 (2-41)所以,输出电压上的电压纹波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