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140388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农业生态环保纲要生态环保是功在现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保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为全面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环保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的,特制定本纲要。一、目前全国生态环保状况(一)目前生态环保工作获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1.全国生态环保获得了一定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注重环保工作,采用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国内某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重要表目前: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获得进展;长江、黄河上中游水

2、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行;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保法制建设逐渐完善。2.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目前,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畴在扩大,限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目前: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草原地区的超载放牧、过度开垦和樵采,有林地、多林区的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

3、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特别是沿江、沿岸、沿坡的开发不当,导致倒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全国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贵重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生物资源总量下降;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珊瑚礁、红树林遭到破坏,海岸侵蚀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二)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3.资源不合理开发运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某些地区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用掠夺式、粗放型开发运用方式,超过了

4、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某些部门和单位监管单薄,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同步,长期以来对生态环保和建设的投入局限性,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切实解决生态环保的矛盾与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二、全国生态环保的指引思想、基本原则与目的(一)全国生态环保的指引思想和基本原则。4.全国生态环保的指引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增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紧紧环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引,分区推动,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

5、境行为,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的打下坚实基本。5.全国生态环保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保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步,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避免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某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保并重。应充足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互相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保统一规划,同步实行,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对的解决资源开发与环保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

6、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必须充足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绝不容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态环保的权、责、利,充足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二)全国生态环保的目的。6.全国生态环保目的是通过生态环保,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增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运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目的。到,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建设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力求使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区,长

7、江、松花江流域和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湖泊、湿地,西北重要的绿洲,水土保持重点避免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得到保护与恢复;在切实抓好既有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同步,抓紧建设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使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监管体系,使生态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各类开发活动严格按规划进行,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全国部分县(市、区)基本实现秀美山川、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远期目的。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重要生态功能区、物种丰富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

8、到有效保护,各大水系的一级支流源头区和国家重点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部分重要生态系统得到重建与恢复;全国50%的县(市、区)实现秀美山川、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30%以上的都市达到生态都市和园林都市原则。到2050年,力求全国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秀美山川的宏伟目的。三、全国生态环保的重要内容与规定(一)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保。7.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修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避免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保证国家和地区生

9、态环境安全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些区域的既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保护措施,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跨省域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跨地(市)和县(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省级和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8.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用如下保护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她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过承载能力的应采用必要的移民措施;变化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念环境建措设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

10、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9.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由各级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报同级政府批准。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可由省级政府委派的机构管理,其中跨省域的由国家统一规划批建后,分省按属地管理;各级政府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应予以积极扶持;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保护与建设的监督。(二)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保。10.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运用中的生态环保工作。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生态

11、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资源开发重点建设项目,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否则一律不得动工建设。11.水资源开发运用的生态环保。水资源的开发运用要全流域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运用。建立缺水地区高耗水项目管制制度,逐渐调节用水量紧缺地区的高耗水产业,停止新上高耗水项目,保证流域生态用水。在发生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超采的流域和地区,应停上新的加重水平衡失调的蓄水、引水和灌溉工程;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划定地下水禁采区,抓紧清理不合理的抽水设施,避免浮现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和地表塌陷。继续加大二氧化硫和酸雨

12、控制力度,合理开发运用和保护大气水资源;对于擅自围垦的湖泊和填占的河道,要限期退耕还湖还水。通过科学的监测评价和功能区划,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口管理制度。严禁向水体倾倒垃圾和建筑、工业废料,进一步加大水污染特别是重点江河湖泊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快都市污水解决设施、垃圾集中解决设施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鼓励奋禽粪便资源化。保证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12.土地资源开发运用的生态环保。根据土地运用总护责任,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冻结征用品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生态用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并实行占一补一的制度,保证恢复

13、面积不少于占用面积。加强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本设施建设的生态环保监管,建设线路和施工场址要科学选比,尽量减少占用林地、草地和耕地,避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强非牧场草地开发运用的生态监管。大江大河上中游陡坡耕地要按照有关规划,有筹划、分环节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并加强对退耕地的管理,避免复耕。13.森林、草原资源开发运用的生态环保。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原,应划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严格管护;已经开发运用的,要退耕退牧,育林育草,使其休养生息。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要切实保护好各类水源修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对毁

14、林、毁草开垦的耕地和导致的废弃地,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林草资源灾害性损失;加大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的封山育林育草力度,加速林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高;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樵采对林草植被的破坏。发展牧业要坚持以草定畜,避免超载过牧。严重超载过牧的,应核定载畜量,限期压减牲口头数。采用保护和运用相结合的方针,严格实行草场禁牧期、禁牧区和轮牧制度,积极开发秸秆饲料,逐渐履行舍饲圈养措施,加快退化草场的恢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因地制宜调节粮畜生产比重,大力实行种草养畜富民工

15、程。在农牧交错区进行农业开发,不得导致新的草场破坏;发展绿洲农业,不得破坏天然植被。对牧区的已垦草场,应限期退耕还草,恢复植被。14.生物物种资源开发运用的生态环保。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保证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依法严禁一切形式的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严肃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严格限制捕杀、采集和销售益虫、益鸟、益兽。鼓励野生动植物的驯养、繁育。加强野生生物资源开发管理,逐渐划定准采区,规范采挖方式,严禁乱采滥挖;严格严禁采集和销售发菜,取缔一切发菜贸易,坚决制止在干旱、半干旱草原滥挖具有重要固沙作用的各类野生药用植物。切实搞好重要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回游通道和重要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建立转基因生物活体及其产品的进出口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对引进外来物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加强进口检疫工作,避免国外有害物种进入国内。15.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运用的生态环保。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运用必须按功能区划进行,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开发运用;切实加强海岸带的管理,严格围垦造地建港、海岸工程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审批,严格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沿海防护林。加强重点渔场、江河出海口、海湾及其她渔业水域等重要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严格渔业资源齐发的生态环保监管。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逐渐建立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