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14002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 人工智能下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 提要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财会领域,对传统财会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加紧财务人员业务转型步伐,也对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财会行业引发的变革,深入分析目前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现实状况,梳理人工智能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所带来的挑战,提出应该从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方案和目标、培养理念和方法等方面深入改善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财会人才培养;高校;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概念是在 1956 年由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被提出的。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及

2、应用系统的一个新技术。伴随技术的深度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进入财会领域,开始替换基础财务工作,这对财务工作者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作为财会人才输出的重地,需要反思并立即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对财会人才技能新要求。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促进了中国会计发展环境的多元化,市场越来越开放和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并存,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推进,对会计工作环境的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推进了会计工作环境的变革,使得企业财务部门同内部相关部门联络愈加亲密,财务共享等技术的应用使财务工作愈加高效、透明,并已得到应用和推广;其次财务领域逐步开始重视“业财融合”。人工智能快速

3、发展,将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这种“业财融合”要求传统的财务核实人员向业务人员转化,表现对财务人员转型的新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掌握财务指标,也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财务部门在对业务实施管控的同时,也要向业务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服务,有效地将财务、业务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这不仅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挑战,更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二、人工智能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财会人才培养结构不能适应人工智能工作环境。中国财会行业人才分布呈金字塔形,财会人才培养结构和社会需求不相匹配。目前,财会行业的传统财会人才数量庞大,但高端

4、财会人才却是“稀缺资源”。人工智能的兴起、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已经开始替换了传统、反复的会计核实工作。尽管现在财务机器人因为多种原因还未在实践中普遍利用,但在很快的未来可能就是一场会计革命。目前,传统财会核实人员的数量连续增加,甚至趋于饱和。那些仅仅含有会计核实、报税等能力的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并不乐观。和此同时,企业目前需要的是能够经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做出决议、降低财务风险的高端财会人才,然而大多数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传统财会人才,并没有适应社会需求为企机关提供对应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财会人才。据此,人工智能时代下有效提升财会人才培养层次及综合管理决议能力,成为高校探索新的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必需考虑的

5、主要原因。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不能满足人工智能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财会专业人才教学内容关键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长久以来,高校普遍开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比较侧重财务会计的教学和实践,重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授,但在课时安排上多倾向教条化的会计核实能力培养,而忽略了现在被广泛关注的“业财融合”,再加上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等原因的限制和应试教育的固有弊端,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往往不够深入,和企机关的要求日渐脱节。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核实理念,大家对会计的了解愈加广泛而深入。在财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

6、程中,大多数高校仍局限于基础账务处理知识,而没有将更多的教学内容放在财务规则的背景解读、灵活利用规则和剖析财务报表所带来的信息,忽略培养财会专业人才的职业判定能力和管理决议能力。在大数据和云会计的背景下,会计愈加重视财务共享和企业管理和决议,会计核实导向逐步向会计管理导向转变,并相互融合。财会人才实践步骤培养缺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衔接。在财会人才实践步骤培养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未得到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限。究其原因,首先一般高校的财会专业的教授方法大多仍重视书本教材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只经过传统教学传授知识,学生没有合理的时间思索问题,不能充足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造成学生只重视

7、书本内容,不知道怎样灵活变通和应用,缺乏独立思索能力和创新思维,不能适应人工智能的新环境;其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方面的实习实训较少,“校企合作”的条件不足,或是只开设简单的会计手工和模拟实训等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拘泥于书本上面的理论知识,除了对书本上的认知,还还未能实际接触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感受不到新技术带来的冲击。三、人工智能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推进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时代,部分低端的、反复性较强的核实工作,比如录入单据、填制凭证等将被财务机器人逐步替代,所以高校培养的财会人才要立即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培养结构,培养财务核实、分析和决议能力的

8、复合型人才。通常高校财会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全方面可连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于国家发展。培养目标不是永固不变的,而应该伴随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加以创新和演化。而社会需求又和经济政策、科学技术等改变亲密相关。高校财会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下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基础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的理论联络实际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职业判定能力等的培养等。结合详细培养目标,充足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企业需求、毕业生情况、政府相关政策等,立即对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做出合理调整。另外,高校财会人才详细培养目标确实定还要依据不一样的层次进行划分,愈加关注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适

9、应不一样岗位的需求。完善财会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应该依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而完善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设置,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纳入学生学习范围,培养学生信息化思维,并将优秀的信息技术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自 2021 年以来,财政部力推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作为关键点工作来抓。人工智能对会计领域影响深远,但其影响范围仍局限在技术层面,还未包括管理会计领域。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理应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经过整理分析其所提供的数据,发掘企业市场价值,探索隐含的市场规律,进而评定和预计企业的发展情况。另外

10、,财会人才培养应重视会计职能由“价值反应”向“价值发明”的转变,关键提升学生的评定预计和管理决议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会管理、懂业务、能决议”的新型财会人才,高校的财会人才培养方法要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进财会人才的可连续发展。2、财会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和会计实践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一样的培养方法,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无法实现会计教育和会计工作的紧密结合。所以,能够借鉴专业型硕士硕士培养上的“双导师”制度,并给予推广。校内导师负责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索能力;校外导师负责传授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1、,这将有效处理财会人才培养方法和实际相脱节的问题。财会专业老师的培养也应该和时俱进。首先激励现有师资队伍立即更新专业知识,并关注企业发展动态,做到和时俱进。高校应激励老师提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多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和数据库等各类当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其次高校在引进校外的师资力量时,应优先聘任含有信息技术工作背景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人才,推进实践教学步骤和理论的有效衔接。发展“业财融合”思维,推进校企合作进程。新时代,高校应将创新观念、创业观念融入教育中,突出创新育人的目标。当代财会人才的培养,需适应现在“业财融合”的需求,摒弃一味强调会计核实的传统理念,愈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12、创新能力培养,以此来适应企业对新时期财会人才的新要求。校企合作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有必须对其做深入探索。首先,政府应制订相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保障校企合作模式合理、合规进行;增加对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提供强力的经济支持。其次,高校要营造真实的校企合作环境,加强学科资源要素的建设,如建立校内实习基地、配置相关实践设备等,和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相互配合。最终,企业要主动参加到财会人才培养工作中来,为高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为本身发觉、贮备人才。只有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更加好地促进财会学科的发展、财会人才的培养和地域经济的建设。

13、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迎接人工智能新挑战。人工智能能够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财会人职员作效率和质量。美国会计师协会曾对人工智能和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做出比较,将二者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所用时间及犯错率进行对比。由表 1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首先能够使财会人员从单一、反复财务事务中脱离出来,转型为财务分析人员;其次也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以2021 年泰康在线自主研发的财务机器人为例,经过自动复制和复现用户的交互,实现全部操作反复、规则性较强步骤的自动化操作。原本由人工实施的录入信息、合并数据、统计汇报等工作均可由泰康在线财务机器人完成,且耗时少、精确度高。目前,财务人员需从

14、以往的核实型、实施型转变为新时期的管控型、决议支持型。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会计大数据日益真正发挥出其内在价值,会计信息在财务决议中得到充足利用。会计和人工智能技术已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两门科学,而展现出一个交叉融合的态势,智能化会计无疑将使会计学科取得新的突破。在人工智能技术趋势下,基础财会核实工作将大量地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而包括职业判定、税务计划、资金管理等财会管理决议工作,反而会愈加依靠财会专业人才,这也为高校进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指明方向。高校应主动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将创新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落到实处,为国家发展培养智能化财会人才。参考文件:1王加灿,苏阳.人工智能和会计模式变革J.财会通讯,2021. 2王明吉,张馨元.新时代背景下会计转型方向和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21. 3赵瑞梅,王春萌,等.基于 AHP 的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 4余应敏,王彩淋.财务机器人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之友,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