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130457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1检测仪器及设备1.1探地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增益应不低于120dB;2信噪比应不低于60dB;3模数转换应不低于12位;4信号迭加次数应可选择;5采样间隔宜不大于0.5ns;6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7应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8应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9应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1.2探地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1.3探地雷达工作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作环境温度-1OC+40C;2工作环境湿度90%。2现场检测2.1检测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

2、测前应对被检工程进行现场调查,搜集设计、施工资料,了解工作条件及环 境安全状况。2应调查施工过程中特殊施工段,记录结构物位置和影响检测工作障碍物和电磁 干扰源的位置。3应调查已发病害,并记录其位置和类型。4检测前应正确连接雷达系统,并在检测前进行试运行。5检测前应准确标记检测里程桩号及测线位置。6测量轮连续采集时应保持测量轮随检测距离运转良好,计程准确。7在不间断通行道路检测时,检测仪器车后应跟保通警示车辆,检测车内应有专人负责安全。2.2测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线布置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2每车道应布设一条纵测线。应选取有代表特征部位布设部分横测线,对于重点 病害异常区段宜进行

3、加密测线,必要时应根据缺陷目标体形状布置横向测线。3测线每1km应有一个里程标记,标记应清晰。2.3介质参数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对道路结构层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每同类道路结构层宜不少于3处,取平均值为该类道路结构层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检测长度大于 10km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2标定宜采用钻孔实测方法,标定记录中的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剧3标定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2.3-1)(2.3-2)式中:相对介电常数;v电磁波速(m/s);t双程旅行时间(ns);d标定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2.4现场参数应根据检测目标体特征而设定,检测参数应包括中心频率、时窗、采样

4、率、测点点距等。现场检测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线中心频率应按下列公式选定:150(2.4-1)式中:f一天线中心频率(MHz ); x要求的空间分辨率; 一相对介电常数。2时窗应按下列公式确定:2dIT = 1. 3 X v(2.4-2)式中:AT一时窗长度(ns);d一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v电磁波速(m/s)。3采样率应满足Nyquist采样定律,采样率宜不小于天线中心频率的6倍。4测量点距应保证每个目标体有不少于5条以上的扫描道通过。5距离记录方式宜采用测量轮连续测量采集方式,特殊情况可采用点测方式。6当使用分离式天线时,天线间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2d(2.4-3)式中:s 一天

5、线间距(MHz );d一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一相对介电常数。2.5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时应保证检测天线平稳匀速直线行进,减少天线晃动,避免不必要的绕行。2检测时移动速度应控制在不丢失采集数据为准,不宜太快。3应密切注意雷达图像的变化,对图像异常段做好记录,必要时进行复检或加密 检测。4应随时记录可能对测量产生电磁影响的物体形态及其位置。5检测记录应包括测线位置、编号、天线移动方向、标记间隔、天线类型以及异 常描述等。3数据处理3.1原始数据处理前应检查原始数据是否完整,信号是否清晰,里程记录是否正确。 不合格的原始数据不得进行处理与解释。3.2外业原始记录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资料应

6、作废重新采集:1测点、测线、里程桩号混淆不清;2干扰背景强烈,妨碍有效波的识别;3不能可靠采集有效波。3.3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应使用正式认证的软件或经鉴定合格的软件。3.4应正确选择处理参数,处理参数应能有效压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真实反映 地下介质的情况、获取清晰的处理剖面。3.5处理后的资料应确保里程桩号和位置标记准确、无误。4资料解释4.1资料解释应在掌握测区内物性参数和道路结构层的基础上,按由已知到未知和定 性指导定量的原则进行。4.2应根据现场记录,分析可能存在的干扰体位置与雷达记录中异常的关系,准确区 分有效异常与干扰异常。4.3应准确读取双程旅行时的数据。4.4道路结构层界面应

7、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弱、频率变化及延伸情况确定。4.5雷达数据解释完后,须现场打孔验证。4.6解释结果和成果应符合道路质量检测要求。5评价报告5.1检测工作完成后,应编制隧道雷达检测报告。报告应由说明书、图件和附件组成。5.2检测报告应准确、完整,数据应真实、齐全。内容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 采用的仪器和设备、工作布置和工作量、检测数量、抽验地段及结果、资料处理和解 释、验证结果分析、结论等。5.3报告主要图表应包括如下内容:1测线布置图,含测线的位置、方向和里程等;2探地雷达时间剖面图像;3探地雷达深度剖面图像;4综合解释断面图;5病害检测结果及评价表;6病害分布统计表。5.4 报告附件应包括如下内容:1 原始记录;2原始数据(仪器原始数据应转换为标准物探格式);3检测影像资料及电子文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