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09743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大象浇花。教材简介:大象浇花是一首孩子非常喜欢的童谣歌,整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大象自我介绍,第二段是大象辛勤浇花。对该教材仔细分析p ,发如今歌唱、表演、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我为大象浇花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进步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才能。目的预设:1.学惯用粗狂豪放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2.在感受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视频,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3.在与朋友的合作中体验游戏的快乐。重点:学唱歌曲大象浇花,把上行音阶的音高唱准并且能用粗狂豪放的音色歌唱。难点:观察视频找

2、出游戏规那么,并能听着音乐玩游戏。设计理念: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展的,只要老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拟。但在新公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才能、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开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根底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根据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和需求。整个活动我是以幽默滑稽为主题,以孩子情绪化地演唱歌曲和用滑稽诙谐的动作游戏,通过演唱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究用适宜的音色演

3、唱歌曲并商讨游戏的方法,完全投入到此音乐活动中。设计思路:随着春风吹来,我班的孩子感到天气的温暖,到户外发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小鸟在大树上歌唱。孩子们对幼儿园开放的花朵特别感兴趣,每天都去看看,有的孩子还提出要给花朵浇浇水我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班的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展开了,我们先从认识春天里的花朵入手,渐渐激发孩子探究春天的机密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想浇花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猜一猜、唱一唱、浇一浇、演一演中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本节课我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让孩子倾听音乐旋律,感受音乐形象,从而猜测花园的主人会是谁,接着我就让孩子们兴趣性地学习大象

4、的自我介绍,孩子们演唱歌曲时可以刻意地改变自己的音色,学惯用粗狂豪放的声音来演唱,这与他们平时歌唱的声音完全不一样,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接着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听着音乐做游戏。整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f132.教学过程:一动物朋友来看花1.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花园2.游戏快与慢:这个花园看起来怎么样?这么漂亮的花园,把小动物们都吸引来了,听,谁来了?播放音乐。孩子们倾听后答复:音乐中节奏慢的地方就像是小乌龟、大狗熊来了,节奏快的音乐就像小兔、小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我们来听着音乐学一学这些小动物们吧。幼儿听音乐游戏二大象园丁真勤劳1.欣赏旋律1小

5、动物们来到了花园了,它们觉得这儿太美了,那这个花园的主人是谁呢?听!花园的主人大摇大摆地走来了,播放音乐这段音乐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他会是谁?2终究是谁呢?我来唱一唱,你来猜一猜。老师清唱歌曲第一段老师清唱:森林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全靠它,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幼儿猜测3看看大家猜的对不对!课件大象。原来就是花园的主人是大象,他还是这个花园的园丁哟,你知道园丁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照顾花园的人。2.学唱歌曲第一段1倾听歌曲第一段大象要欢送小朋友去他的花园玩,听,他又放开嗓门唱了起来。老师再次清唱第一段。2大象是怎么自我介绍呀?他先唱了什么?森林里我最大,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样的心情,特别了不起的

6、样子,接下来他介绍了什么?对,是他长长鼻子,为什么说长长鼻子全靠它呢?它用鼻子在花园里做什么事情呢?呜啦啦啦啦大象的鼻子可以浇花,他真是一位好园丁,接下来大象又介绍了自己的什么地方?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我们把大象的自我介绍连起来说一说。3大象边说边唱起来。再次欣赏第一段。老师演唱,有伴奏。4孩子试着演唱第一段。钢琴伴奏5孩子模拟粗狂豪放的声音你们觉得大象的歌声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平时唱歌的声音是这样吗?大象的声音就是这样粗粗的,我们再来学一学!幼儿集体演唱一遍。钢琴伴奏3.学唱歌曲第二段1大象大摇大摆地走到了自己的花园里,他是园丁哟,应该会为花朵做点什么吧,听!老师清唱第二段。2大象

7、做了什么?浇花他浇了几次,我们再来数一数老师再次清唱第二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蝶圈乐教材分析p :音乐欣赏化蝶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昆虫的一些根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开展创造力。音乐欣赏化蝶是音乐剧梁祝最后一个乐章的主旋律,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简单明了的图谱,通过与乐曲内容相吻和的肢体动作,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套圈是流传不衰的游戏,希望通过本活动

8、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及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设计思路:本节课选自经典音乐梁祝最后一个乐章的主旋律,表达人们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套圈是流传不衰的游戏,希望通过本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及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通过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参与游戏活动及与同伴合作的才能。活动目的:1.在倾听音乐的根底上,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初步理解音乐构造;(知识与才能目的)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拟蝴蝶飞以及停顿时的动作造型。(过程与方法目的)3. 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参与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活动过程: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1.故事导入

9、,师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花的王国,里面住着许多美丽的蝴蝶仙子,从那里经常传出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你们听。 (播放音乐)2.大家都说好听,那蝴蝶仙子听完这段音乐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绘制图谱,辅助幼儿倾听音乐)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故事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场,我就用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初步欣赏,理解构造。1、老师画完图谱后提问:在画什么?能看出来画了几个圆圈?(幼儿表述)2、谈话:老师画的是图谱,图谱上能看出来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前面是代表什么

10、?后面的呢?(邀请个别幼儿讲述)3、蝴蝶仙子听到这首音乐还会跳好看的圈圈舞呢!你们看。(老师随音乐示范蝴蝶仙子跳圈圈舞,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音乐)4、好看吗?那我们一起来跳圈圈舞吧。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音乐与动作相结合,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动作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化蝶的美。三、

11、动作表达,分辨乐句。1、师幼谈话:那有谁记得老师刚刚在前奏和尾奏局部做了什么?中间画波浪线的地方做了什么?飞了几次?画圈的地方怎么做的?(强调用手臂画圈要跟着音乐渐渐画)2、老师手指图谱,孩子们来跳,好吗?(老师指导看图谱,幼儿听音乐跳圈圈舞)3、幼儿尝试不看图谱听音乐跳圈圈舞。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构造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四

12、、商讨规那么,创编动作。1、师谈话:圈画好了,蝴蝶仙子想和小朋友来玩个套圈的游戏,这段音乐有四个乐句,平时是怎么玩套圈的?谁来说说?2、师再次谈话:今天啊,蝴蝶仙子说她想在中间摆一个好看的造型,(老师示范动作)请小朋友把你们刚刚当小蝴蝶画的圈套在她的身上,想一想套在什么地方?怎么套?(幼儿自由表达)3、老师做蝴蝶仙子哼唱第一个乐句摆一个造型,分别请四位幼儿到前面来,师幼结合作初步尝试圈套游戏。4、在初步套圈的根底上师幼看图谱小结游戏规那么:前奏蝴蝶仙子飞两下后摆一个舒展的造型不动,第一个乐句第一个小朋友跟音乐飞两下后来套圈,套上圈就不能随意乱动,第二个乐句第二个小朋友来套圈,依次类推,套圈时要

13、根据音乐的节奏渐渐套上,尾奏时,大家一起摆一个温馨的造型。5、师幼合作跟音乐共同游戏。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套圈游戏,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摆出好看的造型,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老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苗乡笙声设计意图: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打击乐演奏,它能初步让幼儿掌握节奏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表现力,大班幼儿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对鼓点的节奏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苗乡笙声这个活动,利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外乡乐器鼓和芦笙,

14、来让幼儿进展演奏简单的2/4拍节奏,并能按图谱进展合奏,让幼儿感受苗族原生态的乐器,体验民族文化的快乐。活动目的:1、通过体验苗族乐器,以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2、能利用乐器吹奏出简单的2/4拍节奏。3、让幼儿感受苗族原生态的乐器,体验民族文化的快乐。重点:能用芦笙、鼓按乐曲2/4拍的节奏演奏出来为重点。难点:能利用芦笙、鼓,能在八分音符的地方自如的吹奏,并能按图谱同时演奏。活动准备:大芦笙一个、小芦笙(幼儿人手一个)、大鼓一个、小鼓(幼儿人手一个)、苗族人们打鼓吹芦笙视频、节奏图谱、篮子。活动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个视频,这个视频很神奇,老师每次听到里面的声音,就

15、特别想跳舞,特别特别的开心,你们想不想看?(师可适当变换语气)师:看的时候小眼睛可要注意观察哦!2、观看视频,认识乐器。师:我发现小朋友们看得特别认真,有的小朋友还很冲动,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上面的人们在做什么?(师举手示意)幼: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鼓。师:这是苗家人最喜欢敲的木鼓。它叫什么?幼儿:木鼓。幼:有的在吹(师:吹什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芦笙。它叫什么?幼儿:芦笙)木鼓和芦笙都是苗家人最喜欢的乐器,过年过节时,苗族人们就会吹起芦笙打起鼓跳起舞,来庆贺节日。二、乐器尝试,学习图谱节奏。(一)、木鼓1、师:你们的小眼睛看得这么认真,观察得这么仔细,今天我把苗家人的鼓也带来了,出示木鼓咚。幼:鼓; 师:谁想来试试敲鼓?我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小结:你真英勇,第一个上来,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多敲几下给我们听听。请两名幼儿分别上台尝试,适度给予幼儿表扬。2、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敲了,老师也想来敲敲!(师示范图谱节奏)师:老师敲得好吗?老师敲得好,因为老师有机密武器(出示图谱),这是一个苗族的小妹妹送给我的图谱,这个图谱的名字叫苗乡笙声,她告诉老师只要跟着图谱节奏练习,就会敲得很好听,你们想学吗?(想)3、图谱节奏(1)师: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列图谱,这个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