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笔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096991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理学-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理学-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理学-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理学-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笔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觉器官考纲要求1.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2.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机能及其调节。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视觉 的二元论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光-电换能。 视锥细胞和色觉。视敏度和视野。3. 听觉器官: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的感 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4. 前庭器官及其机能。考纲精要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1. 适宜刺激:不同感受器对不同的特定形式的刺激最为敏感,感受阈 值最低,将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 370740nm 的电磁波,耳的适宜刺激是 1620000Hz 的疏密波。2.

2、换能作用:将各种形式的刺激转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感 受器电位不是动作电位,而是去极化或超极化局部电位。例如,视杆 细胞的迟发感受器电位是超极化电位。3. 编码作用:感受类型的识别,是由特定的感受器和大脑皮层共同完 成的。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4. 适应现象:指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 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现象。适应 现象不是疲劳。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二、眼的功能 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作用分别由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完成。折光系统 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进行调节。 主要的折射发

3、生在角膜。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 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真正的感光细胞。三、眼的调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晶状体曲率增加:视区皮层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睫 状肌收缩f悬韧带松驰i晶状体弹性回缩i晶状体前后变凸。当物距大于6m时,反射入眼的光线近似平行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 膜,无需进行调节;当物距小于 6m 时,需要调节折光系统的曲度。 视调节过程是眼内特定肌肉的运动过程,应该由“动眼”神经兴奋所致 而引起肌肉收缩的递质多为乙酰胆碱,因此,晶状体变化是动眼神经 中副交感神经纤维作用的结果。2瞳孔缩小: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f瞳孔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减 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及减少眼球的球

4、面像差和色像差。这种视近物时引起的瞳孔缩小的反射称为瞳孔近反射,属于视调节反 射。而瞳孔对光反射是光线强弱变化引起的反射性瞳孔变化。3. 双眼向鼻侧聚合:使视近物时两眼的物像仍落在视网膜的相称位置上。四、近点人眼在尽量调节折光力时所能看清的最近物质的距离。 近点可以衡量眼调节能力的大小,随年龄增加,人眼的近点会增大。 眼的调节能力还可用晶状体变凸所增加的眼的焦度来表示。例如,一个近点为10cm的眼镜,相当于在未调节的眼前方放置了一个10焦度(1/0.1m)的凸透镜。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神经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 射。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该反射的感受器为视网膜, 传入

5、神经为视神经,中枢为中脑的顶盖前区,效应器是虹膜。虹膜由 两种平滑肌纤维构成,散瞳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缩瞳肌受动眼神经中 付交感纤维支配。瞳孔对光反应的特点是效应的双侧性,受光照一侧瞳孔缩小称为直接 对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侧眼瞳孔缩小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射。六、眼的折光异常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之前,需戴 凹透镜纠正。远视:与近视形成原因相反。散光眼:角膜由正圆形的球面变为椭圆形所致。七、眼的感光功能1. 两类感光细胞的异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分布视网膜周边多,中央凹处无视网膜中心部多外段形状杆状锥状视觉晚光觉(对光敏感度高)昼光觉色觉无有空间分辨能力弱强视色素视紫红质视

6、锥色素(3种)会聚现象多少由于视网膜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多直径小而且多为单线联系,因此中央 凹处视敏度最高。(视敏度是指对物体分辨能力的强弱而不是对光的 敏感度。)视锥细胞承担昼光觉,对物体的空间分辨能力强,同时细 胞之间聚合现象少于视杆细胞也与其分辨能力强相适应。2.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的一种色素蛋白,是视杆细胞的感 光色素。视黄醛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视杆细胞可将11-顺型维生素 A 转变成顺型视黄醛,在暗处与视蛋白结合成视紫红质;光照时,视 紫红质分解成视蛋白和全反型视黄醛。全反型视黄醛和贮存于色素细 胞的全反型维生素A,都只有在色素上皮细胞中的异构酶作用下

7、转变 成顺型后,才能用于视紫红质再合成。3. 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光照一早期感受器电位及迟发感受器电位,与视觉形成有关的是迟发 感受器电位。 感光细胞的外段是进行光-电转换的关键部位。产生机制如下:光照激活视盘膜上的G蛋白激活PDEcGMP大 量分解一视杆细胞外段膜Na+通道关闭,Na+通透性降低外段膜超 极化即超极化迟发感受器电位。4. 视网膜信息处理: 由视杆和视锥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细胞网络传 递,最后由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八、与视觉有关的几个问题1. 暗适应与明适应: 暗适应的过程与视细胞中感光色素的再合成有关,所以维生素 A 缺 乏的人

8、暗适应延长,甚至会出现夜盲症。明适应比暗适应快,是视杆细胞中大量视紫红质分解所致。2. 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不同颜色物质视野范围大小顺序如下: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中 央凹鼻侧约3mm的视神经乳头处无感光细胞,称为盲点。3.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光最敏感。三种视锥细 胞分别含有特异的感光色素,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三类视锥色素 中的视黄醛相同,并且与视紫红质中的视黄醛相同,不同点在于各含 有特异的视蛋白。4. 简化眼: 假定眼球由均匀媒质构成,折光率与水相同;折光界面只有一个,即 角膜表面;角膜表面的曲率半径

9、定为5mm,该球面中心即节点,通 过该点的光线不折射。九、耳的功能1. 外耳:耳廓有集音作用,外耳道有传音和共鸣腔作用。2. 中耳:鼓膜-听骨链-内耳卵圆窗之间的联系具有增压效应,使声波 的振幅减少,压强增大22 倍。它们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 有效通路。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内压力的作用。3. 内耳:耳蜗具有感音换能作用。 感受细胞为基底膜上科蒂器官内的毛细胞。 基底膜的振动以行波的方式进行,即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 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振动再以行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 方向传播。高频率声音主要引起卵圆窗附近基底膜振动,而低频率声音在基底膜 顶部出现最大振幅。在耳蜗结构中能记

10、录到与听神经纤维兴奋有关的动作电位、内淋巴电 位和微音器电位。十、正常传音途径1. 鼓膜f听骨链卵圆窗f前庭阶外淋巴蜗管中的内淋巴基底 膜振动-毛细胞微音器电位一听神经动作电位一颞叶皮层。这是主要 的传音途径。2. 鼓膜f中耳鼓室f圆窗f鼓阶中外淋巴f基底膜振动。这一途径仅 在听小骨损坏时显得重要。3. 声波经骨传导。这一途径不重要。十一、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在内耳迷路中,与听觉无关,是位置感受器。椭圆囊、球囊 感受直线变速运动和头部的空间位置,三个半规管感受旋转运动。(角 加速运动)。感受细胞为毛细胞,传入神经为前庭神经。十二、嗅觉和味觉咸和酸的刺激通过特殊化学门控通道,甜味的引起要通过受体、G

11、-蛋 白和第二信使系统,苦味则由于物质结构不同而通过上述两种形式换 能。十三、皮肤感觉 皮肤的感觉主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内分泌与生殖考纲要求1. 激素的定义,激素的化学本质和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 作用的原理。2. 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构与机能联系,下丘脑 的神经激素在神经垂体的释放。3. 垂体:腺垂体分泌的几种激素及其作用,腺垂体分泌的调节,神经 垂体释放的激素及其作用,神经垂体激素释放的调节。4.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甲 状腺功能的调节。5. 甲状腺旁腺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6.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

12、调节。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8. 生殖内分泌: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 理作用。月经周期中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考纲精要一、激素的概念1.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 素对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激素既不增加能量,也不增添 成分,仅起“信使”作用。2. 激素的作用方式:(1)远距分泌: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 细胞发挥作用;(2)旁分泌:通过细胞间液直接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 作用;(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垂体门脉至腺垂体发挥 作用。(4)自分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

13、作用 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的方式。二、激素的分类和作用原理1. 含氮类激素:包括蛋白质、肽类、胺类。此类激素相当于“第一信使”,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膜上的腺苷酸 环化酶,引起的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如cAMP、Ca2+、cGMP等浓度的 变化,从而发挥生理作用。2. 类固醇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胆固醇的衍生物-1, 25-二羟基维生素 D3 也被作为激素看待。此类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 物,然后进入细胞核内,激素与核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 复合物,进而启动或抑制DNA的转录过程,从而诱导或减少新蛋白 质的生成,发挥特有的生理作用。三、

14、激素的生理作用1. 通过调节蛋白质、糖、脂肪及水盐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2. 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调节生长、发育、衰老等过程。3.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与学习、行为、记忆等相关。4.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节生殖过程。5.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1)信息传递作用;(2)相对特异性;(3)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4)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四、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1. 内分泌细胞: 神经内分泌大细胞:起自视上核、室旁核,纤维投射到神经垂体,分 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分泌各种释放激素或释 放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的各种靶细胞。2. 下丘脑激素的化学

15、本质:都为肽类激素。3. 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节(1) 反馈调节:这是主要的调节方式。 包括靶腺激素的长反馈;腺垂体促激素的短反馈;以及下丘脑激素的 超短反馈。(2) 脑内神经递质的调节:5-HT、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都发 挥调节作用。4. 垂体门脉系统 这是下丘脑与腺垂体功能联系的基础,包括两重毛细血管网,第一级 在正中隆起-垂体柄处,第二级在垂体前叶,下丘脑肽类激素通过门 脉系统调节腺垂体促激素的释放,而垂体促激素通过门脉系统发挥反 馈性调制作用。五、腺垂体功能1. 腺垂体激素的种类: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至少分泌七种激素,其中GH、PRL、MSH 没有靶腺、分别调节生长、乳腺发育、黑色细胞功能;而 TSH、 ACTH、 FSH、 LH 通过靶腺发挥作用。2. 生长素的作用和调节:( 1)作用: 促生长作用:幼年时缺乏患侏儒症、过多患巨人症, 成年时生长素过多患肢端肥大症。对代谢的作用:加速蛋白质的合 成,促进脂肪分解。生理水平生长素加强葡萄糖的利用,过量生长素 则抑制葡萄糖的利用。除生长素外,促生长作用的激素还有甲状腺素、胰岛素、雄激素等。 凡促进合成代谢、加速蛋白质合成的激素均有促生长作用,而促进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