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092819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一、 工商业储能行业前景分析在工商业领域,储能系统主要用途是峰谷套利,即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用户可以降低用电成本,同时保证用电稳定性。根据WoodMackenzie,IEA,SolarpowerEU,USDOE的数据,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158GWh上升至2025年的940GWh,复合增长率达5618%。二、 储能行业发展前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储能电池发

2、展,关于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完成两步走,到2025年,使储能电池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储能产业、储能能力、储能项目方面都做出了要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在政策利好下,预计储能电池快速发展将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储能电池可广泛应用于发电、输配电、用电等电力系统环节,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建设的快速增长为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部署奠定了基础。同时,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储能电池成本的下降。此

3、外,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技术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推动了储能电池成本的降低。随着储能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电池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发展阶段,将助力我国能源低碳化转型。储能系统安全事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因此,提高储能电池安全性能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三、 储能行业概况及发展前景当前,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作出碳中和承诺的背景下,储能系统作为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用电成本的方案而持续受到关注。因此,储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其市场需求将伴随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

4、而扩大。四、 电化学储能行业概况电化学储能作为近几年增长最迅猛的储能方式,增长速度由2018年的37%迅速提升到2020年的75%,受益于储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单位成本逐渐降低,具备了良好的商业化运用条件,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锂离子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和液流电池储能。由于电化学储能需要考虑寿命、安全性,以及经济成本的问题,而锂离子电池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商业应用广、单位成本不断下降、技术成熟,由此锂离子电池储能成为全球电化学储能的霸主地位。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锂离子电池占电化学储能装机量的92%,钠硫电池和铅蓄电池分别占比36%、35%。目前锂离子储能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储

5、能市场巨大,随着技术进步,储能方式也会产生缓慢变化,未来代表性的储能技术包括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五、 全球储能市场现状各国能源结构在碳中和背景下加速转型,全球储能市场近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183GW,同比增长185%,已投运累计装机规模达2094GW,同比增长9%。其中,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翻番达到102GW,已投运装机规模累计254GW,同比增长68%。美国、中国、欧洲为前三大市场,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0%(根据2021年新增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计算)。六、 储能行面临的机遇(一)环境保护问题和能源短缺

6、问题驱动储能行技术发展全球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变化以及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短缺问题已成为世界性共识。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清洁能源发展,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如英国、法国和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实现碳达峰,美国、日本也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实现碳达峰。2021年3月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我国已明确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方针,确立了以现代能源体系为中心的长期发展道路。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关键技术,是双碳战略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也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伴随着随机

7、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高特点,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配网运行、控制保护等方面都将发生显著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为了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储能将发挥重要作用。(二)产业政策助力储能行发展储能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储能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我国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还将带动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发展,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8、近年来储能产业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对储能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贯彻落实2019-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完善储能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储能项目示范及应用等行动计划。2020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储能发展力度,具体包括研究实施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政策,开展储能示范项目征集与评选,积极探索储能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电力辅助服务、分布式电力和微电网等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建立健全储能标准体系和信息化平台。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9、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中国要持续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未来五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海外市场方面,近年来各国发展储能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储能尚未推广或刚刚起步的国家或地区,发展储能逐渐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政府开始制定储能的发

10、展路线图;在储能已具备一定规模或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政府多采用税收优惠或补贴的方式,以促进储能成本下降和规模应用;在储能逐步深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开放区域电力市场,为储能应用实现多重价值、提供高品质服务创造平台。未来,随着以上储能行业相关产业政策不断落地,储能行业预期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七、 储能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储能电池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中游储能系统及集成、下游电力系统储能应用。储能电池上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结构件等;上游的集成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涂布机、搅拌机等。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制造,对于一个完整的储能系统,

11、一般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储能变流器(PCS)四大组成部分。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场景主要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电力系统储能。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芯、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双向逆变器、系统集成等,其中,电芯作用是储备与释放电能,成本占67%,电池管理系统作用是监测、评估、保护、均衡电池等。八、 国内储能市场现状全球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逐年上涨,占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比重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储能市场需求量大,截至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为52GW,占比为112%。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及增速逐年上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需求量大;中国储能

12、锂电池产量上涨,下游需求量大,2021年疫情稳定后产能增速明显。据CNESA统计,2021年中国已投运电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同比增长30%。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3GW,同比增长75%。2021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突破10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8GW,同比增长437%,新型储能新增规模达24GW,同比增长54%。新增百兆级项目数量达到78个,为20年同期9倍。从中国发电量结构来看,火电占比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817%下降至2021年的674%。可再生能源占比则由2011年的183%上升到2021年的326%。其中,风电、太阳能、核电发电占比增长至7

13、8%(2011年:15%)、39%、49%(2011年:18%)。装机量方面,2021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377GW,同比增长8%,接近过去5年的平均增速。2021年风光新增装机合计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量581%(风电:27%,光伏:311%)。据中电联预测,2022年底累计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预测将达到2,600GW。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1,300GW,占累计装机量的50%。未来,可以预见到储能行业的未来景气度可能会高于光伏和风电。截至2021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只有573GW,假设以发改委2025年规模30GW目标计算,年复合增速高达51%。而光伏新增装机量乐观

14、估计到2025年复合增速也就20%。从这一点看,储能未来的爆发力会更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配套储能政策,其中硬性指标与扶持鼓励双管齐下,从电价机制、项目管理、市场交易、技术攻关、商业模式、发展目标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顶层设计,助力行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

15、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与

16、碳中和,最重要的就是能源供给侧实现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发电。上图是国家这两年来出的一些相关政策。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有关储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及细化实施方案,可以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储能行业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将加速发展。2021年7月,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储能装机量的量化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并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向全面市场化发展。此外,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更是为国内储能行业带来实质性利好。通知提出鼓励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自主参与电力市场,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明确了新型储能在参与电力市场的角色及交易机制等。这一举措将可进一步加快储能市场铺开。除了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