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089861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中国画的国际化汇编 中国画是承载着东方的审美和文明,体现平静和谐精神并融诗、书、印、画为一体的绘画种类。中国的唐宋绘画在工笔人物、山水、花鸟达到全盛时期,两宋的山水画,淡烟朦胧中山光水色于有无之间若隐若现,别有意趣。元代以来,中国画在水墨山水、花鸟取得新的发展,墨色在宣纸上产生的幻化万千,比自然山水更加隽永,洒脱。中国古代绘画以其独有的匠心、魅力位居世界艺术珍品行列,成为世界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多元化文化建构和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凸现中国绘画艺术由来以久的与自然契合的精神和中正、平和的心态,以及对人性光辉和人文精*颂扬,促进中国画的国际化进程,对于振奋民族精神,进一

2、步提升中国在国际和平事务中的影响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感知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最为精粹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思想观念、文化内涵、审美取向、表现形式,在运思方式、意境营造、观察方式、形式演化、绘画手段,工具材料等层面显示出独到之处。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观念,文化心理框架的影响阻碍了人们以独到的方式寻找出因民族心理、地域特征、文化发展间本来存在的必然和偶然的联系途径,打开由于固有观念形成的相互理解的屏障,寻找二者相互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达人类艺术中本质的、共通的、美好的、和谐的精神家园。 随着中国文化倡导人类和平、团结友爱精神在全球化的展开,如何抓住这一难得*机遇,

3、完成世界化与本土化的双方推进,在未来的国际化交往中开启中国画这扇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拓展中国绘画精神,使更多的人知晓中国绘画的博大精深,知晓中国艺术家对人类永远怀着美的追求和对美的渴望。 一、历史上中国绘画对外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中国画除了对周边及东南亚有较强的影响,被称为“中国风”*绘画对西方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中国画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和与周边国的交往,中国画对在“中华文化圈”影响下的许多亚洲国家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传播。蒙古人在西征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艺术传播的使者,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对中国充满着神奇的思考与探索的渴望。马可波罗游记,使哥伦布萌生了从海上到达这神秘的

4、东方大国的愿望,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从17世纪影响过西方绘画罗可可风格的“中国风”到帝国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闭关锁国*大门,大量佚失于海外*画不断散现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大学和私人收藏,使西方人通过视觉的阅读试图感知和把握中国绘画精妙的气质内涵。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发展,一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养分,推陈出新;二是“以西润中”,在创作中吸收西方科学、严谨的素描和造型手段来丰富、改进中国画。中国的艺术家在以抒情和意象为旨的水墨画方面有新的发展,在以严谨和厚重为宗的工笔画方面有了惊人的飞跃。与油画相比,中国画更显轻松和雅致,更富有诗情和想象。在中国画家的阵营里,徐悲鸿、齐白石、蒋兆和、潘天

5、寿、李可染等艺术家脱颖而出,为世界画坛所瞩目。中国正步入一个美术空前繁荣的时期。 美术史家、原美国波士顿博物馆馆长菲诺罗莎曾说:“西画注重实物的模写,但这并非绘画的第一要义,妙想的有无才是美术的中心课题。东方绘画虽无油画般的阴影,但可透过浓淡去表现妙想;东方绘画具有轮廓线,乍看似觉不自然,但线条的美感是油画所没有的;西画油彩色调丰富,东方绘画则少而单薄,但色彩的丰富浓厚,可能导致绘画的退步;东方绘画比较简洁,简洁反而易于表现凝聚的精神浓度。”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学者站在西方视角想要揭开这个以笔墨技巧和文化底蕴完全结合的古老的东方绘画的神秘面纱。 二、保持民族绘画特色 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化使世界

6、文化具有了丰富多样的面貌。特殊性是普遍性存在的前提,因此保持中国文化尤为重要。而中国画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绘画根植于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之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西方绘画以“数的和谐”为最高追求,以结构呼应、明暗关系、物体比例等科学性或真实性作为评判的主要标准,体现了西方注重理性和知识,以及二元对立、辩证统一的思想。中国绘画寻求自然万物与画家的心灵的感应和吻合,构图、笔墨等方面更关注于气象和意境的表达,是契合天地生生不已的富有韵律感和生命力的表现,而非严格的科学化、程式化的写真。中西绘画尽管有着巨大差异和分隔,但隔而不断,在绘画的整体把握上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和内在的必

7、然联系,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审美方面的共通之处和中西文化的共性。从而对中国画走向国际从共同进步的精神中获得启发和灵感提供了翔实充分的依据。 中国画是一种跨越种族,连接历史长河,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沟通的不可替代的世界性语言。 纵览中国画发展的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中国画涌起的几次大的浪潮,常常是在吸收外来艺术和边疆少数民族艺术中.出现的。魏晋绘画的累累硕果,离不开天竺明暗法的滋养,隋唐美术的璀璨明珠,闪耀着波斯细密画的灵光。 学习和吸收外来美术以增强中国画自身充盈的活力,借鉴与修正用他山之石以激活传统蕴藏的潜力,使中国画在新的不断完善中发展与壮大,实现传统绘画语言的现代性转变。 然而,“以西润中

8、”决非是“以西代中”。中西绘画宛如分别坐落在欧亚大陆的两处山峰,令世人仰之弥高,彼此有着不同的海拔、光照、温度、湿度,绽开着与众不同的蓓蕾,飘浮着色彩各异的云霞。彼此不是填平其山峰之间的鸿沟,而是提升其各自的高度,加宽其双方的阔度,使得世界美术的大花园盛开出色彩、形状不同的丰富绚丽的花朵。 在学习外来艺术,并使之与历史所形成的民族风格相协调方面,日本的浮世绘艺术无疑是个成功的范例,这是基于中国汉唐美术的基础,再经过反复提炼鲜明的凸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意识、审美心理、社会风俗、表现风格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以其特有的装饰、单纯、简练、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特征,深深地影响了凡高、马奈等西方众多的艺术家。

9、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都有表达的自由和对艺术的渴望。不懂得吸收外来艺术的民族绘画将会枯萎,不保持并发展民族特色的绘画将会消亡,丧失了民族绘画特色,无异于丧失绘画本身。 三、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丰富和改进中国画材料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社会变革和技术发展带给人们生存状态与意识需求的转化,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双重突破,审美观念上的超越带动了材料、技能等方面的开拓。反过来,新材料的广泛使用为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提供了物质保障,创作者在新的视觉期待中不断寻求和深化映现心灵感受的焦点,逐渐确立起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和风格样式。 传统中国画材主要是由中国的纸、绢

10、,采集天然颜料制成的矿物色、植物色,毛笔、墨来组成。中国画材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世界绘画材料中历史最久远,画面颜色保持时间最长的画材之一。除了岩画等硬质材料,中国汉代帛画距今已经历过两千多年的考验,远远高于西洋油画的保存时间。中国画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优秀的画材之一。中国画材最利于诗性与意境的抒发,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的理解,对山水的感受无不借助中国画材得以表达和展现。 中国画材因其水分而导致墨与色的氤氲变化和文化底蕴使西方艺术家难以驾驭,画材所产生的独特效果、肌理、气脉、情景足可以和优秀的西洋画相媲美。西方人赞赏中国北宋的山水画就像东方人喜欢欧洲的交响乐一样。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制作

11、工艺不断改进、丰富、发展、完善中国画材,重新找回远波海外以及民间濒临失传的材料制作工艺,让传统中国画材闪现出新的更加亮丽的光泽。 以日本画材取代中国画材,以西洋画材的画布、硬质纸张取代中国的软质画材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最终将会失掉中国画材自身的优势。 任何成功的民族绘画都是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民族绘画材料分不开的。 四、进一步提高中国画作品的质量 伟大的灵魂必须寄寓在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中。人们往往把最精粹、代表时代、不会被淘汰的东西称之为传统。传统中国画正是以其高超的艺术质量而立于世界绘画之林。 中国有着在世界上占有人数众多的画家群体,中国画走向国际化不是取决于作品的数量而是作品的质量,不是取决于画家

12、数量的基数,而是取决于占有真正意义的大师的数量。因此质量是中国画本身生存、发展的维系所在,是绘画艺术长青之树的根本所在。 对中国画家来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理论修养,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提高对中外绘画名作的分析能力与鉴赏水准,提高对画面效果整体的控制能力与作品内涵深刻的把握,以一种庄静自然的心态,从容中道。 作品质量,无论你怎样形容它的重要都不为过。 庄严、对称的古埃及雕塑与优美动感的古印度雕塑堪称世界雕塑之楷模,可是在绘画方面却远没达到相应的水准,始终无法与古希腊的壁画、瓶画相媲美并在国际获得应有的位置。然而,源于南美热带丛林的玛亚文化则以其特有的原始、古朴、鲜明、精湛

13、而闻名于世,成为表现远古先民原动力的最精彩的典范而成为不朽。 应当大力宣传那些有较好的艺术潜力、兢兢业业,甘于寂寞、辛勤耕耘的艺术家,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冲刺。以绘画语言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最美丽、善良、勤劳、智慧的一面。 五、运用市场拓展中国画在国际绘画市场的空间 绘画市场是连接国与国之间绘画交流的一条特殊的纽带。绘画作品的市场价值虽然不能给一件艺术作品以完全准确的定位,却能从一个侧面对其拥有的学术价值给予相应的评判,除去政治、文化等特殊因素,市场是撬动中国画面向国际化的一根有力的杠杆。艺术市场这一国际间绘画交流的润滑剂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绘画创作的繁荣与活跃和完整的绘画市场机制常常是联系在

14、一起的,绘画作品的学术定位与市场定位常常是密切地关联的,不同画种、画材艺术质量上的文野贵贱之分也是由艺术市场或短暂、或持久显现的。随着经济生活的日益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趋繁荣,也对艺术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画的市场出现了较为乐观的局面,近几年来画价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与国内外油画市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实现中国画的艺术定位与市场定位的相互递进,如何缩小这一差距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在国际上形成汉学、艺术、商品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模式,对于中国画市场的开拓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海外建立以交流促进为宗旨*绘画中心,其中包括中国画教学、展览、组织境内外的学术研究、参观游览,以及派出或招收

15、留学生的工作。 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画教学队伍,配合以推广中国文化艺术,配合中国商品,形成彼此递进、滚动、交替、发展的模式。随着以上三者在国际中地位的提升,又会为中国画的国际化地位奠定最可靠的基础。 中国画走向国际化,无疑为世界艺术生态的平衡与多样性增添了理性的思考。 加强中国画在国际间的传播,在世界著名的美术场馆争取更多的展览交流机会,充分利用并发挥美术评论及新闻舆论的作用,介绍中国古代、近现代画家和当代中青年画家及其作品。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也为中国画这门饱蘸着华夏文化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的绘画艺术的发展营造了新的空间。 我们应该尊敬的是以艺术的光辉照亮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以愚昧来毒害我们的人;是发现美的人,而不是歪曲美的人。 一个懂得尊重艺术的民族,才能诞生伟大的艺术,一个拥有伟大艺术的国家,才能拥有激发人民不断前行*。只有具备经济和文化艺术优势的国家,才会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话,才会在未来竞争的格局中做出睿智的选择。 当今,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彼此共存的大背景下,科学、系统、有计划地推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