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089694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学生懂得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民主决策主要是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公民也应提高自身参与决策的能力等。二、教学内容解读(一)依据课标说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理解民主决策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模拟听证会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方案形成过程分析,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听证会参与,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民主决策的途径,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三)结合教材说方法对比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三、教学过程1、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教育部公布了“20个教育重大关键问题”清单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响尤其强烈。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同学们都有话要说。你是支持还是赞成。同学们各抒己见政府的决策有人支持,有人反对,那么政府应该如何决策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呢?在决策时应采取什么方式?2、探究新知,形成观念(1)各抒己见、探寻决策的方式设疑1:课本上的两幅漫画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你赞成哪种决策方式学生讨论、发表观点(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决策方式,感悟民主决策的意义。)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精英决策

3、和民主决策(板书)活动1:模拟听证会(体验探究,亲历民主决策过程)由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表达各方意见。模拟听证会: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听证会主持人:同学们,大家好。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手机的使用已经是非常普遍了,那么作为我们中学生,能否在校园里使用手机,也关系到广大中学生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就以“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为主题(挥手示意看投影)展开此次听证会。下面让我宣布听证会会场注意事项:1、听证会现场保持严肃,可作适当讨论,但不得大声喧哗。2、听证会期间各方代表依照程序,有序发表各自观点。3、听证会退场时保持安静。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此次听证会的听证代表,他们是政教处申请人陈绍熙

4、,教育局代表黄明亮,教育专家代表梁莹莹,家长代表陈柏安,学生代表林洪标,教师代表梁漪婷,另外我们还请来了媒体记者张泳欣,保证此次听证会的公正公开。以上代表的产生都是采用民主的方式选举出来的。下面首先我们有请申请人代表发言,掌声欢迎。政教处申请人陈述。主持人:听完了政教处申请人的方案,接下来我们有请教育局代表来为我们发言。教育局代表发言。主持人:教育局是希望校方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定。教师是最贴近的学生的,我们再来听听教师代表的意见。教师代表发言。主持人:听完了教师代表的陈述,我们明确了手机确实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影响。我们再来听听家长代表有何看法呢?家长代表发言。主持人:家长们的想法很实在,我们请学

5、生代表来说说他们的想法吧。学生代表发口o主持人:学生们也是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希望使用手机,对这一问题,教育专家们又是怎么看呢?有请教育专家代表。教育专家发言。主持人:媒体记者们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有请媒体记者发言。媒体记者发言。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各方代表的发言都很精彩,相信在这次听证中,各中观点也是越辩越明的,希望政教处申请人能够综合各方代表的意见做出一个科学的决策听证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参与!二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意义(板书)情景一:播放视频两会特别节目我向总理说句话设计意图:(从信息、民意对决策机关的重要性来设计,让学生感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教师提问1:我向总理说句话,总理能听到吗

6、?总理为什么要倾听百姓声音?(预设)学生回答:从决策机关来看,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教师提问2:群众的态度如何?为什么会热情高涨?学生回答:首先是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利益,其次公民通过参与,感受到主人翁地位,再次,政府提供了好的平台,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发挥。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实际回答的情况做归纳:通过网络征求意见,可以看出这样的决策有利于反映民意,群众的积极参与,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体现。国家通过制度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征求意见,是公民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板书)情境2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轮专家座谈会(人民日报、人民网共同主办)时间:2010年3月1日主题:专家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建言献策中学校长建议把更多钱花在提高教师待遇上闵维方(北京大学党委书记):解读为何要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周远清:教育规划纲要有四个亮点董奇(北师大副校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建立三项制度李文利(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关于义务教育地区差距问题设计意图:(从决策的科学性来设计,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了解决策必须符合规律)教师提问:纲要形成中听取了哪些人的意见?为什么请他们来座谈?(预设)学生回答:专家学者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重大事件进行分析,集中学者的智慧,

8、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决策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师归纳: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途径。2、专家咨询制度(板书)情境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现予公布,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公开征求意见时间: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电子邮箱: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来函请寄: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转规划纲

9、要意见收集组。邮编:102617。特此公告。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公告,让学生了解知情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而知情权是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体现决策的透明度)教师提问:纲要将其10年规划的内容发布公告,让每个人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重大事件群众享有知情权,在此基础上才能积极建言献策,发挥自己国家主人翁的作用,决策只有透明公开,公民才能更好的参与。体现国家保障公民的权利。教师归纳: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板书)情境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10、年)征求意见,已经于2010年3月28日结束,待方案完善后,择期邀请各界人士,举行听证会,就拟定方案在进行讨论,使其不断完善。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拟定决策通过听证会的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继续完善。更好的体现决策利民)教师提问:纲要在经过征求民意、专家咨询、公示后,为什么还要继续听证?(预设)学生回答:这样做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方案,根本的目的是决策利民。通过听证,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加以修正,使决策更有利于人民的利益。教师归纳:公民通过听证的方式参与决策,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决策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4、社会听证制度(板书)教师归纳:以上我们了解了公民参与民

11、主决策的四种途径,感受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更有利于最终推动决策的实践。四种途径由浅入深,从民意、专家、公示、到再完善,体现了民主决策的全过程,通过民主决策实现决策为民,决策利民。二)板书设计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精英决策和民主决策二、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四、教学反思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因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理论性、原则性、逻辑性较强的特点,使有的学生感觉教材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

12、离。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生活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乃至最终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感,这是摆在我们中学政治教师面前一个十分迫切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对学生来说,理论学习并不难,但如何才能克服“知易行难”,切实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我觉得模拟听证会的方式,值得尝试。它不仅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补充本地鲜活素材,寻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话题,使学生在参与中近距离地体验政治生活的距离,在体验中感受民主决策的意义,在活动中增强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欢迎您的下载,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