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089180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孝心社区志愿者活动(草案)活动背景:弘扬新孝道文化对于目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对老龄社会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弘扬新孝道文化在今天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科技含量的提高,作为农业社会经验和智慧化身的老年人的优势丧失,地位傍落; 2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和照料压力越来越大; 3 、随着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逐渐减弱; 4 、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和家庭在现代社会中职能的简约化,家庭养老和照料老年人的功能日益弱化; 5 、随着生育

2、观念的改变,特别是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的制度化,以传宗接代和养老防老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四二一”结构的发展,未来家庭承担养老和照料老年人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拜金主义日盛,加上法律意识淡薄,目前,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家庭和社会代际关系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老年人的风气抬头,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触目惊心的虐老案件。中国孔子基金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起打造孝心社区活动,组织生动活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深入基层社区进行孝道教育宣传。

3、活动主题 : (拟) 可根据活动的进度与节日进行调整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孝是人生中最不能等的事1 正视社会孝道的流失,倡导孝道的回归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天地之间正气的凝结,是天地的精华,宇宙中万事万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然而当今的 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知识的商品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 张,关爱和责任逐渐淡化。现代人物质欲求的日益膨胀,生活节奏 的日益加快,使他们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甚是最基本的社会责 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寿命的延长,我国已步人老龄化社会, 明日的老人可能拥有百万财富,但精神上会倍感寂寞,更需要子女 的慰藉。当代的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

4、肩负着 高度的社会责任和希望,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孝道教育,促使青少年 一代懂得敬爱父母和关爱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才有希望。2 家庭应重视对成员的孝道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是一个人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将来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有 很多教育家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作过论述,如颜之推、朱熹、王阳 明等,因此孝道教育应通过家庭在一个人幼年就开始,通过日常生 活来丰富幼儿有关孝的知识、增进孝的感受、磨炼孝的意志,巩固 孝的行为。我国古代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的家庭孝道 教育应加以批判吸收。3 学校要加强孝道教育,将

5、其纳入德育体系 孝道教育应从小进行,尤其是学校应把孝道教育纳入德育体系。学校在德育课中应有针对性的开设孝道与孝道关的课程,同时 应把孝道教育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通过各学科来培养学生的孝 道。同时,学校应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孝道教育落 实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孝道。4 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把孝道教育传播于全社会社会也应注重孝道教育。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宣孝的典型,把孝道教育传于千家万户,培养全社会敬老爱老的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每一个人认识到孝敬父母是自己的责任,不孝可耻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个人事业的

6、健康发展,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5 青少年应当在生活实践中践履孝道首先,青少年在远离父母时,必须加强 自身的修养。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不要在人生的征途中走上迷途,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次,发愤学习或勤奋工作,抓青春时光,不浪费一分一秒,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或良好的业绩报父母。从而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慰籍,让父母为自己的子女感到自豪。其三,经常与父母沟通,尽力消除父母的担忧。青少年假使远离父母千里之遥,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会牵挂他们。所以,不要以学习或工作忙为借口忘了远方的父母。即使不能回家看看,也要经常打 或发信息,与时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父母,让父母彻底安心。其四,如回到家中

7、,做子女的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与的事。最后,珍惜父母的劳动,不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尽量节省开支,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的压力。活动目的:弘扬孔子文化 打造孝心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口号: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活动形式:专家讲坛、志愿者演讲、文艺演出、拍摄敬老电影、创作敬老戏 剧、歌曲、座谈会、敬老资料展、敬老楷模表彰等活动流程:1 )联络、确定建设孝心社区的目标社区交流成熟2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社区详细活动内容3 )双方确定活动时间并确认活动期间双方责权利4 )社区提供相应场地与现场物料并组织好社区居民5 )双方紧密配合展开社区孝道教育并逐步奠实6 )根据社会活动的进展与影响与时调

8、整和开展孝心跟进与敬老楷模宣传不断将孝道文化做深做实基础活动内容:1 ) 社区负责人讲解打造孝心社区的活动意义,希望带 给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精神文明环境,弘扬中国优 良的传统文化,使孝道文化源源流长。2 ) 儒学专家或志愿者代表讲解孔子文化中的孝道精髓 与孝道的历史基础与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并引申 目前的社会现状倡导社区居民做好尊老、敬老、爱 老。3 ) 志愿者团队进行敬老文艺演出,带给社区居民生 动、活泼孝道宣传形式,以便让大家自然接受并乐 于参与。4 ) 志愿者团队与社区居民相互交流座谈,把社区敬 老、尊老、爱老的事迹做好记录和整理,便于日后 做好敬老、爱老楷模的评选和宣传;并做好社区中

9、需要帮助的老人的信息收集,报交社区管理机构备 案、并根据社区管理机构的意见提供力所能与的帮 助。5 ) 根据社区活动的进展,组织打造孝心社区的影像记 录,把孔子基金会孝道文化宣传、互动、敬老楷模 事迹、老人幸福生活片段、社区管理机构积极的工 作、志愿者镜头充分收集,做成纪录片即时当代人 为孝道文化践行者的历史记载又为全国打造孝心社 区逐步建设孝心社会的宝贵经验。6 )开展孝道文化、社区敬老、爱老、尊老图片展7 )开展社区敬老、爱老、尊老楷模评选,以起到模范影响模范的示范作用活动规模:首先在济南打造3-5 个孝心社区,总结经验逐步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先发展教育志愿者团队成员,逐步影响和发展

10、社区志愿者队伍,用志愿者影响志愿者,使每位社区居民都争做孝道传播者,使孝心文 化社区的建设永续传播。活动组织: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承办:中国孝心网 亚洲电视国际集团 孔子(中国)文化研究院 协办:孔子文化会馆(场地)中盛君安(济南)投资XX(拍摄)活动时间:第一阶段20XX8 月 20XX12 月 31 日A 志愿者团队成立与自我学习 ( 8 月上旬)8 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实施( 8 月下旬 -12 月)第二阶段20XX1 月 20XX12 月总结 20XX 活动执行经验,进行全市推广阶段第三阶段20XX-行成完善全面的孝心社区建设经验,向全省、全国复制和分享,指导各地打造孝心社区建设。孝道教育

11、从社区抓起。社区是居民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立足社区,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并与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树立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积极老龄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孝心社区建设要坚定不移的做下去,在社区扎根!活动的意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倡导。孝道文化的内涵,在 伴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

12、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熔铸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与传统文化之中,以致于对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文明”。孔子的“孝道”与构建和谐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孔子的孝道思想是儒家孝道思想的精髓,孝作为维持社会关系和人伦关系的最高准则和行为规范, 具有超阶级性和超时空性。孔子的孝道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孝是一切道德行为规范的根本;孝是人的责任感的充分体现;孝因人的身份和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孝道是治国安邦的经典良方。因此,孔子所提倡的孝道思想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并在社会上普遍的推广。20XX7月 18 日 常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