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科学考试大纲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08258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系统科学考试大纲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系统科学考试大纲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系统科学考试大纲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系统科学考试大纲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系统科学考试大纲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系统科学考试大纲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科学考试大纲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编(高纲号0700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管理科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管理(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管理科学是一门知识广泛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并结合企业活动目标,采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确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最优行动方案。从广义上说,所谓管理科学是指, 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统称。如果这样来解释,那么管理科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 制论、行为科学等。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人们普遍在管理科学和运筹学之间划上等号, 尽管管理科学范围和内容比单纯的运筹学要丰富得多,

2、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管理科学发展的实质。据此,管理科学狭义上的解释是,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数学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解决在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最好地设计和运行一个系统的科学决策方法。学好管理科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二)课程内容管理科学的内容比较丰富,有的方法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应考者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 度,为此,在具体教学的时候, 可以把讲解方法原理、应用条件与案例分析和计算机软件使 用结合起来。在通常情况下,要求完成以下的自学内容:1、线性规划。包括:线性规划建模,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的数学原理,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线性规划的应用

3、等。2、对偶问题与敏感性分析。内容包括:对偶模型,对偶理论,对偶单纯形方法,敏感 性分析和对偶价格等。4、运输问题。内容包括:运输模型,相关的基本概念,平衡运输问题求解,不平衡运输问题求解。5、整数规划。内容包括: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划的经典建模,整数规划的求解方法。6、多目标规划。内容包括:多目标规划模型,多目标的处理与综合,多目标问题的图解法,多目标问题的单纯形方法。7、动态规划。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动态规划原理,、动态规划建模,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非线性规划。内容包括:非线性规划模型,基本概念,无约束极值问题,有约束极 值问题。9、图与网络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且应用性比较强,可

4、以考虑重点学习。主 要内容包括:图的概念,图的分类,中国邮路问题,最小树问题及其解法,最短路问题及其解法、最大流问题及其解法。10、网络计划图。内容包括:网络计划图的制作,时间参数的计算,关键路径确定,网络图的优化与调整。11、决策分析。内容包括:决策的科学概念,决策问题分类,决策的基本要素,完全不确定型决策,以及风险型决策标准,贝叶斯决策,效应函数与效应决策方法等。12、多目标决策。内容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13、库存管理。内容包括:有关概念,确定型库存模型,随机型库存模型等。14、对策论。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矩阵对策理论及其解法,二人非零和对策,多人不合作对策等。15、

5、 排队论。内容包括:概念,到达与服务规律,M/M/1 模型,M/M/C 模型,排队系统的优化等。16、马氏过程分析。内容包括:随机矩阵,随机过程,马氏链,状态转移过程等。17、随机模拟。内容包括:随机数字的产生,模拟软件应用等。(三)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的各项要求:1、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中的基本概念。管理科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的概念和范畴比较多,而概念和范畴又是进一步学习方法原理的基础,如果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透彻,势必会给方法的学习制造一定的障碍。2、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方法。方法的学习是本课程的核心,在学习管理科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要搞懂方法的数学原

6、理和相关理论,然后再学习模型的求解办法。对于那些重点和难点,要反复思考,加深理解,尽可能做到熟练自如。3、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建模的数学原理。模型是管理科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手段,把一个实际中的管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这是管理科学研究的首要步骤,为此,考生在自学的时候,应注意思考管理科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对一些经典的建模问题要学会归类处理。4、要掌握相关的管理科学软件使用方法。把管理科学研究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一个普遍流行的趋势。因此,本大纲希望广大考5、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方法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能把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7、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希望广大考生在学习管理科学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把理论学习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科学的含义1、识记:管理科学的概念。2、领会:(1 )管理科学与决策的关系,(2 )管理科学的地位,(3)管理科学与经 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关系。(二)管理科学发展与展望1、识记:(1 )管理科学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 )管理科学的基本架构。2、领会:(1 )管理科学发展,(2 )管理科学的主要作用。(三)管理科学基本特征1、识记:(1 )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2)系统概念。2、领

8、会:(1 )管理科学开展研究的特征,(2 )科学研究的逻辑程序。(四)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1、识记:(1)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2)管理科学模型的构成及结构。2、领会:(1 )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2)如何将一个实际的管理问题转化为管理科学模型,(3)管理科学模型的构成要素及模型的结构。第二章线性规划(一)线性规划建模问题1、识记:线性规划的几个经典模型。2、领会:(1 )线性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2)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问题。3、应用:(1)资源利用问题,(2)配料问题,(3 )生产计划问题,(4 )动态生产问题。(二)线性规划的一般型与标准型1、 识记:(1 )线性规划的标准型,(3)线性规划

9、标准型的转换方法,( 3)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特征。2、 领会:(1 )如何将一个一般型线性规划转换成它的标准型,(2 )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特征。(三)线性规划的图解法1、识记:(1 )二维线性规划的图解法,(2)二维线性规划解的情况。2、领会:(1 )二维线性规划图解原理,(2 )二维线性规划图解步骤,(3)二维线 性规划解的情况。3、应用:二维线性规划的图解问题。(四)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1、 识记:(1 )线性规划的解与可行解,(2 )可行域,(3)线性规划的基与可行基,(4)线性规划的基本解与基本可行解,(5)线性规划的最优解,(6)角点,(7)最优解的判定定理。2、 领会:(1 )

10、基本可行解与可行解、基本解的关系,(2)可行解与基本可行解的关系,(3)线性规划的可行域是凸集,(4)线性规划的基本解与角点一一对应,(5)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在角点上取得到,(6)最优解的识别问题。3、应用:线性规划解的识别及其之间的关系。(五)线性规划求解一单纯形方法1、 识记:(1 )单纯形表上作业法,(2)单纯形方法的矩阵描述,(3 )判别数与检验数,(4)单纯形表的构造原理。2、领会:(1 )单纯形方法的解题过程,(2)怎样确定初始基本可行解,(3 )单纯形方法的迭代过程。3、应用: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求解。(六)线性规划求解一M法1、 识记:(1) M法的辅助问题,(2) M法的解题过程,

11、(3) M法的解的判断问题。2、领会:(1 )如何构造 M法的辅助问题,(2) M法的求解过程及最优解的判定。3、应用:利用 M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第三章对偶问题与敏感性分析(一)对偶模型1、识记:(1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2)对偶问题的转换。2、领会:(1)研究对偶问题的原因,(2)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二)对偶理论1、 识记:(1 )对偶问题的对偶就是原问题,( 2)弱对偶定理,(3 )对偶(原)问 题无可行解则原(对偶)问题不可能有最优解,(4)对偶(原)问题有最优解则原(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且它们的目标函数值相等,(5)互补松弛性定理。2、领会:(1 )对称性,(2)弱对

12、偶定理,(3 )无界性,(4)强对偶定理,(5 )互补松弛性定理及其应用。3、应用:运用互补松弛性定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三)对偶解的经济解释1、识记:(1)对偶解与影子价格,(2 )影子价格的特点,(3 )检验数与边际贡献。2、领会:影子价格的经济指导意义。3、应用:怎样利用影子价格改善经营策略。(四)对偶单纯形方法1、 识记:(1 )对偶单纯形方法与一般单纯形方法的区别,(2 )对偶单纯形表的编制,(3)对偶单纯形方法的求解过程,(4 )对偶单纯形解的判定。2、 领会:(1)对偶单纯形方法的解题原理和思路,(2)对偶单纯形方法与一般单纯 形方法的区别,(3)如何从最优的对偶单纯形表确定原问

13、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五)敏感性分析1、识记:(1)约束方程右边项变化的敏感分析,(2 )增加新的决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3)目标函数系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4 )投入或技术系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5)增加新的约束条件的敏感性分析。2、领会:(1 )敏感性分析的意义及其必要性,(2 )如何进行敏感性分析。第四章运输问题(一)运输模型1、识记:(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2)运输问题的解的结构特征2、领会:(1 )运输模型的建立,(2)运输模型的特征。(二)运输问题求解1、 识记:(1 )几个概念:最小元素法、闭回路与闭回路法、位势法,(2 )初始解的确定方法,(3)最优解的确定。2、 领会:

14、(1 )怎样确定初始可行解,(2 )运输问题最优解的判定,(3 )多个最优解与退化问题。3、应用: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三)不平衡运输问题1、识记:产销不平衡模型及其求解。2、领会:产销不平衡的运输模型的解法。第五章整数规划(一)整数规划的一般问题1、识记:(1 )整数规划的分类,(2)整数线性规划与一般线性规划的关系,2、领会:整数线性规划与一般线性规划的区别和联系。(二)整数线性规划的经典模型1、识记:(1)0-1整数规划,(2)布点或选址,(3)背包问题,(4)投资决策,(5)固定费用问题,(6)截料问题,(7)指派问题,(8)旅行商问题。2、领会:整数线性规划建模的方法3、应用:(1

15、)加工任务分配,(2 )工厂选址,(3 )服务布点,(4 )运动员选拔问题,(5)宾馆服务人员安排。(三)分枝定界法1、识记:(1 )分枝定界的含义,(2 )解的判断标准。2、领会:(1 )分枝定界法的求解思想,(2)分枝定界法的求解过程。3、应用:分枝定解法的解题方法。(四)割平面法1、识记:(1 )割平面法的含义,(2)割平面的构造,(3)割平面法的求解。2、领会:(1)割平面法的求解原理,(2)割平面法与分枝定界法的区别。第六章多目标规划(一)多目标规划模型及解的概念1、识记:(1 )向量间的关系,(2)绝对最优解,(3)有效解,(4)弱有效解。2、领会:多目标规划各种解之间的关系。3、应用:多目标规划的建模。(二)多目标规划的解法1、 识记:(1)评价函数法,(2)线性加权和,(3)极大极小法,(4)平方和加权,(5 )理想点法,(6 )目标规划法,(7)功效系数法,(8)分目标乘除法,(9)目标排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