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补习资料第六讲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082468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语文补习资料第六讲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语文补习资料第六讲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语文补习资料第六讲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语文补习资料第六讲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语文补习资料第六讲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语文补习资料第六讲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语文补习资料第六讲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七上周末辅导第六讲答案一、世说新语类文阅读(32分) (一)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 j)。1.解释加点的字。(2分)诣门者( ) 人以其语语之( )大未必佳( ) 韪大踧踖(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 元礼

2、及宾客莫不奇之。 (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3.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加点的字。(2分)甚聪惠( ) 乃呼儿出( ) 为设果( ) 果有杨梅(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2)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n)过门者

3、,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 解释加点的字。(2分)尝( ) 故( ) 废( ) 非(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 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2)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 二、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三、诗歌鉴赏阅读训练。 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一、 注 此诗写于整理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情感?(2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

4、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整理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整理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请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2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参考译文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1.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

5、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B卷(50分)一、 诗歌鉴赏。(4分)东 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荦(lu)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清幽,宁静的环境特点。(2 分)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2

6、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指公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

7、如子。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5.请结合文中分析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翻译:郑燮,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

8、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三、现代文阅读(22分)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于谦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

9、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钓上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能买。自己动手整理玩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

10、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A】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在自行车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骑车大概要一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来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B

11、】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我被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

12、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我是个孩子的份儿上,破鱼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乐的他撅竿儿的时候让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撅我竿儿来着!可能是他也觉得这事儿弄到这份儿上挺没劲的,撅完竿儿看都没看我一眼,蹬上自行车回家上药去了。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那竿儿虽说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们死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是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着诱惑,妙不可言。从此,我的爱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回想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那可真是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节选自中信出版社玩儿一书,有删改)8.为什么整理认为“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4分)答:因为在整理的童年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