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07719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5 伯牙绝弦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怎样在叙述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伯牙绝弦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

2、为千古佳话。学情分析:1、本文是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对于文言文的特点、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读通、读懂内容上。2 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课前安排了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文章主人公的资料,查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3、学生的朗读水平有限,教学过程中多次指导、点拨,创设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积累种花经典的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

3、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2、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教学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有关课文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播放几段不同的音乐,学生说说听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2、师: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意境,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了挚友,因此这个故事也就流传了两千多年,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25 伯牙绝弦)3、指名读课题 (注意“弦“的读音,理解“绝”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识知音 话说的好“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自由大声

4、朗读这则文言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在书上标出停顿,把课文读通顺。2、交流难读的句子,在指导过程中,为课文标出停顿。“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注意“哉”和“兮”的读法,要读的轻一些,稍微长一些)“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指名读课文。4、教师范读。三、推敲细读遇知音1、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注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交流理解中的问题。3、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师: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找出课文中具体写伯牙善鼓琴,钟子

5、期善听的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着“峨兮若泰山”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泰山?你想到了那些词语?(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读着“洋兮若江河”我们知道古文之中江河一般指“长江”“黄河”此时你又有哪些词语来形容?读出这种气势!(波浪滔天,滚滚长江,惊涛骇浪)4、体验知音音乐家伯牙用音乐和琴声在表达着一种像高山一样的远大志向,像流水一样的情怀,他的这种情怀只有谁能听懂?(钟子期) 真所谓“伯牙所念,种子期必得之。”理解钟子期与伯牙心灵上的相通,志向、情怀上的悦纳。感受伯牙在遇到子期前孤寂的心情,及遇到子期后的愉快

6、,欢喜之情。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时的感慨。伯牙得遇知音,感慨道;“善哉,善哉,_”伯牙遇到子期满心欢悦发出了“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的感慨。一个所念,一个所得真所谓“心有灵犀,这真所谓是知音。”多么美妙的境界,多么难得的知音让我们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老师读伯牙的部分,学生读子期的部分。5、体悟文字祭知音师:据记 载,这次相遇,伯牙和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再相会,可是第二年,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伯牙心情如何?(悲痛欲绝)伯牙是怎么做的?(破琴绝弦)知音不在留琴何用?这是世上

7、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再读,“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再读。 出示诗句 教师朗诵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绝望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还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四、朗朗诵读怀知音 1、正是这伯牙绝弦,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又痛失知音,让这个故事荡气回肠,也使这个故事成为千古绝唱,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在三百年后的列子中就有记载了这催人泪下的故事,记录下这两位知音的名字,让我们再读课文。 2、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诵读

8、全文。(配乐朗读) 3、试背课文。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俞伯牙 钟子期 知音说课、自评稿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的是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弄断琴弦,再也不弹琴。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用了77个字,共用五句话,第一句话总起,二、三、四句顺承而下,第五句急转而合。全文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2、能抓住注释和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

9、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积累中华经典的诗文。感受朋友之家安德真挚友情。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2、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四、教学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五、教学流程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课堂流程是(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读好课文 识知音;(三)、推敲细读 遇知音;(四)、朗朗诵读 怀知音。六、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得益于参加这次国培的一些收获和启发,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专家老师们的精彩

10、讲座,欣赏了许多优秀的课例,这些讲座和课例犹如一缕缕春风,唤起了我教学的热情;又如一缕缕阳光,为我输送了新鲜的血液,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改变着我的教学行为。非常感谢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感谢领导给予我学习进步的机会,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学习交流的机遇。这节课只是在培训后尝试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才能进步。下面我说一说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1、以读促讲,还语文课的真面目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

11、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这节课我采取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朗读。第一次,初读课文 识知音。采用学生自由读,交流读,老师范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第二次,推敲细读 遇知音。让学生在默读中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巩固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当学生自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内容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触摸伯牙与子期的灵魂,与他们同悲同喜,感悟知音的内涵,感受伯牙的遇知音有痛失知音的情怀,这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此,我给学生的理解搭了梯子:感悟知音的内涵,感悟知音相遇之喜,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第三次,朗朗诵读 怀知音。借助课后资料袋,感受

12、“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在老师的引领中反复朗诵,传唱这个故事,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采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重点让学生自学自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次培训向我们传达了这种“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最有效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时间尽量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学生自学后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学一点教一点,恰当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

13、性。3、拓展文本,深化主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收集有关这个故事的其他资料,做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这篇课文,还渗透了有关文言文以及古文化的的代代相传。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补充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绝弦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又如在最后一个环节,我借助资料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源远流长,并且入情入境的朗诵。体悟文章的情感,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4、拓展练习,丰盈文本。 在学生理解伯牙感遇知音这一环节,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写出伯牙的遇知音的感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使学生实现了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了传承文化的熏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参加培训的学友提出宝贵的建议。 一杯喷香的茶,我们细细品味,会悟出茶的神奇;一篇隽永的美文,我们细细品味,会品出它的深远;而一次活动的砺炼,我会细细品味,会品出它的责任,通过这次活动,我会抓住这个时机多学习快提高,我有责任提升,用在这次培训中白金师范大学的教授王杰话来说就是:“有了教师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我深知一位教师,优秀背后的最终受益者永远是它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