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比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075218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的比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的比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的比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的比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的比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的比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的比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电学中的一些比喻老河口市孟楼中学 黄海燕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往往是学生学习中感觉到困难的地方。电学中的很多物理量和专用名词都很抽象,而且又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如电压、电流、电阻等。以初中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很难理解这些概念的,。要想弄清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更难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把电学部分中的一些概念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打成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深入浅出,学生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在这里,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以求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解决这个学习中的难题。也期望更多和我一样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同行尝试一下我的方法

2、,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帮助。一、电压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教材没有提到“电势差” 这个概念,学生根本就不能理解什么叫“电压”。课本上所列举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仅仅能让学生记住一些数字而已。而“电压”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头脑中则不能形成清晰又明确的印象。这样对于以后学习欧姆定律也不利。在学习“电压”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我先问学生:要想使水流动起来产生水流,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马上就能想到答案。需要“地势差”。“地势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那么电压就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电压简单的理解为地势的高低,”我顺势引导学生。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弄清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我又让他

3、们讨论地势高低和水流(自然产生的水流,不包括其它外力的作用)的关系。讨论后,他们又得到了结论:有水流就一定有地势差,而有地势差却不一定会有水流。“同样的道理,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而有电压却不一定就有电流,如电路断路时。”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做题时也不会弄混淆。二、电流在学习电流时,我先问学生:“江河和小溪有什么不同?”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江河的水流量较大,而小溪的水流量较小。”“是呀,水流有大小,电流也有强弱。我们可以把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理解为河里水流的大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我又这样教他们:串联电路就像一条河,电路中不同的点就是河里的上游、中游

4、或下游。上游有多少水流下来,中游、下游就能流出去多少水,上中下游的水流量是相等的。所以,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都相等,或者说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就像三条河,其中有一条干流(如长江)和两条支流(如汉江和嘉陵江)。两条支流的水流量互不影响,但它们却共同影响着干流的水流量。所以,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同时,各支路的电流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三、电阻河里的石头对水流有阻碍作用,而电阻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把电阻比喻成河里的石头。河里石头的大小不会因地势高低改变而改变,所以电阻的大小也不会因电压的改变而改变;河里石头的大小不会因水流大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电阻的大

5、小也不会因电流的改变而改变。石头的大小与地势高低和水流大小无关。也就是说,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比喻”在中学电学教学的辅助作用兰州市第七十一中学(730080) 任具林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做一些恰当的比喻,使他们摆脱枯燥与抽象,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电学知识一、利用比喻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教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采用的方法适当,很容易激发起来相反,也容易丧失如果对学习无兴趣,缺乏动机,要想学好物理是不可能的利用比喻方法辅助教学,既能提高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授到照明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时,一部:学生对保险丝熔断问题认识模糊,认为保险丝熔断,

6、保护了电路,可又造成断电。给生活带来不便,这是自相矛盾的这时,我做这样的比喻,保险丝犹如救火英雄,一旦有危险情况,它立刻挺身而出奋力灭火,保护了大局在救火过程中可能给人带耒一些不便,但大局上幸免一场火灾保险丝这种献身精神此时是多么重要利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在笑声中解决了矛盾,并认可了保险丝的作用,此刻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正如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所提出的:“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二、利用比喻 加快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电学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等,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一些现象来证明它们的发生但电荷究竟怎样移动,学生理解起

7、来较为困难.这时我做了如下的比喻:以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为例,可把自由电子拟人化在讲到通路、断路知识时,把自由电子比喻为全校师生搞“远足”活动排成“长龙”听到“齐步走”的指令,于是整个队伍队就像一道“人流”向前流动,这个动作一下子从排头到排尾电流的形成与此类似,当接通电路时,导体中所有的自由电子都同时向一个方向移动,这就形成了电流电路中(串联或并联干路)只要有一处断路,自由电子就像接到了“立定”的指令,各自“停”在原处,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不能形成电流,用这样的比喻不但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而且还纠正了学生认为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时,电流流到断处才不流的错误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决定电阻大

8、小的因素,关于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了这样的类比,当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经过商业大街时,街道越长,人们在其中互相碰撞的机会越大,所以不易通过;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可与全体学生下课到马路跑步出校门,开大门比开小门易通过类比;导体的材料可与走路时的路况类比,这些类比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快,印象深,记得牢。三、利用比喻 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攻破教学难点初中电学中的串、并联电路连接问题,学生初学时也是较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利用比喻方法可使电路连接形象化当学习两种基本电路连接时,适时请两名学生到前面与我一同做一个表演,把两名学生比喻为两个消耗电能的用电器,让他们先后“逐个顺次”和“并列”手拉

9、手连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注意力随之集中,这时提醒学生注意:在这两种电路里,串联一条线说明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而并联则需要分流,有分流点和汇流点,每一支路都可与干路构成通路,引导学生观察:无论用电器怎样站位,在串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头尾相接,而并联电路甲用电器却是头头相接、尾尾相接,这样,从多角度,全方位使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异同;并为以后复杂电路的识别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形象的表演与电路的实物演示相结合,让每位学生以两个用电器为主线,把串、并联电路连接的电路图画出来,并标明电流的方向 通过课堂巡视,用多媒体展示台或投影将学生的电路图投到画面上进行集体评论,也可上台修改或重绘,学生

10、无一不兴致勃勃,一些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也不甘示弱,个个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争论非常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把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图中常出现的错误暴露出来,最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把学生思维纳入正确轨道并规范电路图的画法利用比喻辅助教学,在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把关于串、并联电路连接这个难点攻破了实践证明:利用比喻方法辅助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电学知识理解和掌握起来轻松多了轻松。对于承受巨大压力的现代中学生就是一种成功感,更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无形的驱动器,总之,在初中电学中恰当的比喻方法,可以培养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并能提高整体索质。

11、初中的电学部分对于好多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特别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学生能否深刻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今年的电学教学中,我采用了几个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电路形象化,使得学生理解起来轻松多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学课堂中能听到学生会心地笑声,几个比喻化解了学生对电学的畏难情绪。一有关电流形成中的巧喻首先在导入电流的形成时,我把班上的同学比喻成电路中的电荷。课间休息,大家自由活动时,人来人往,是不能形成“人流”的,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人群”。当听到课间操的钟声,大家就会依次排好队,从四楼下到底楼,这样在楼

12、梯上就形成了一股至上而下的“人流”。而在电路中,电路两端没有加电压时,导线中的电荷都在自由活动,不能形成电流,当给它加上电压时,这些电荷就好像听到课间操指令一样,会从电源的一极出发到另一极,这样在电路中就会形成“电流”了。这个比喻同时纠正了学生这样的一个错误认识:认为只有在电路中有电流时才会产生电荷,没有电流时,电路中就没有电荷存在,好像通电以后一下子电荷就从天而降似的。其实电荷早就存在于电路中,只不过电荷都在自由活动,没有列队行走罢了。二有关电压理解的巧喻如果说,同学们在重力作用下可以不费劲地从四楼到底楼,是因为四楼与底楼间的高度差,那么电荷能够自动地从电源的一极到另一极就是因为电源两极间的

13、电压了。我们在讲高度时一定得说明是哪两点间的高度才有意义,只有一个点是不能讲高度的;所以在讲电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清楚是电路中哪两点间的的电压才有意义,如果说成“电路中某点的电压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三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关系的巧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关系我是这样比喻的:串联电路相当于同学们从一个楼梯口下楼。全班50位同学们从四楼到底楼时,老师站在楼梯上的任何一点处清点人数,都能数到有50位同学,也即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四层楼的总高度等于每层楼高度之和,也即“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之和”;同学们到底楼要经过总障碍等于每层楼地障碍之和,也即“

14、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部分的电阻之和”。四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关系的巧喻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关系我是这样比喻的:并联电路相当于同学们从前后两幢楼的楼梯口分开下楼,男生从前面的楼梯口下去,女生从后面一幢楼的楼梯口下去,到底楼会合时的学生人数等于男生数于女生数之和,也即“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不管你是从哪层楼下去,你下降的高度都是四层楼高,每个同学下降的高度都是相等的,也即“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当同学们由原来的一个楼梯口下楼变为由两个楼梯口下楼,总的来说拥挤程度是减小了,受到的碰撞减少了,也即“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支路

15、的电阻都要小”。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R总R1R2/(R1+R2)的巧喻在记忆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R总R1R2/(R1+R2)时,我摆了一个“大”字造型:头晃一晃表示分子是一项,两手平伸代表分数线,然后跺两下脚表示分母是两项,并打趣到“你们可不要给我玩倒立呀!”也即不要写成(R1+R2)/ R1R2,两脚在上头往下。六欧姆定律中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巧喻在欧姆定律的应用中,电流、电压、电阻要求一一对应,并要明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三者中,电阻是个不变量,当加在两端的电压改变时,电流会跟着改变,电阻一般认为是不变的。于是,我就把电阻比喻为“老爷”,电压比喻为“太太”,那么电流就是“少爷

16、”了。例题:“一个10的导体当两端的电压是2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 ,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10V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 A,此时它的电阻是 ”。于是讲题时就这样介绍:“老爷一个10的导体,娶了个大太太加了2V的电压,生了个大少爷产生的电流是0.2A,当老爷又娶了个二太太导体加10V的电压后,会生个二少爷电流会变为1A”。听完我的讲解,学生们在课堂上笑翻了,同时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也熟记于心了。实践证明:利用比喻来说明一些错综复杂、抽象难懂的道理,将深奥晦涩的电学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既能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电学的理解和掌握轻松多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