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07219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H:1 C:12 O:16 S:32 C1:35.5 Zn:65 Br:80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C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数为6B. 电子数为13C. 中子数为6D. 质量数为6【答案】A【解析】考查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中子数是1367.又因为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2、答案选A。2.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A. 酒精和碘水B. 苯和水C. 乙酸和乙酸乙酯D. 乙酸和水【答案】ACD【解析】只有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ACD中都是互溶或易溶的,苯不溶于水,所以答案选B。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3gNa做还原剂可提供电子数为NAB. 在标准状况下,1mol戊烷的所含的原子数为17NAC. 常温常压下,22.4LNH3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D. 常温常压下,1mol氩气含有原子数为NA【答案】C【解析】【详解】A.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钠做还原剂失去1mol电子,所以失去的电子数为NA,故A

3、正确;B.戊烷的分子式是C5H12,1个戊烷分子中含有17个原子,所以1mol戊烷的所含的原子数为17NA,故B正确;C.应该是在标准状况下,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常温常压条件下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C错误;D.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所以1mol氩气含有原子数为NA,故D正确。故选C。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D. 含有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答案】A【解析】【详解】A.化合态元素形成单质,元素化合价即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物质可能发生氧化反应或

4、还原反应,故A正确;B.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能力有关,与得电子数目多少无关,故B错误;C.中间价态的阳离子,即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故C错误;D.元素表现氧化性主要是看得电子能力,最高价只能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NaCl中的钠元素,故D错误。故选A。5.当干冰熔化或气化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A. 化学键B. 分子间作用力C. 分子构型D. 分子大小【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还是以二氧化碳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并没有破坏C和O之间的化学键,故A不选;B.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故B选;C.由于干冰熔

5、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未断裂,分子的构型没有改变,故C不选;D.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分子大小没有改变,故D不选。故选B。6.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电解液为KOH,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H2O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电池能发出蓝色火焰B. H2为正极,O2为负极C. 工作时,电解液的pH不断减小D. 此电池反应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答案】D【解析】【详解】A.该电池中燃料不燃烧,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不能发出蓝色火焰,故A

6、错误;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故B错误;C.放电时反应过程中生成水,但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H2O蒸发,所以KOH浓度不变,则溶液的pH不变,故C错误;D.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实际上就相当于氢气的燃烧反应,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故D正确。故选D。【点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基础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给出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正、负极,可以直接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微粒半径:Na+K+Cl-S2-B. 稳定性:HI HBrHClHFC. 酸性: H2SO4 HClO4H3PO4H2Si

7、O4D. 熔点: Al Mg Na K【答案】D【解析】【详解】A.由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微粒半径为Na+K+Cl-S2-,故A错误;B.F、Cl、Br、I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稳定性HFHClHBrHI,故B错误;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非金属性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有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C错误;D.因为离子半径Na+Mg2+Al3+,而离子电荷Na+Mg2

8、+Al3+,金属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大,金属键越强,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熔点越高,故熔点:AlMgNa;Na+、K+的离子电荷数相同,离子半径Na+K+,金属键NaK,故熔点:NaK,故D正确。故选D。8.有关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正确的是:A. 溴水存放在橡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B. 新制的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C. 盛放烧碱的试剂瓶应用玻璃塞D. 金属钠保存在乙醇中【答案】B【解析】【详解】A.溴单质能与橡胶塞反应,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A错误;B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所以新制的氯水需要保存在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保存氢氧化钠溶液不能

9、使用玻璃塞,可以使用橡胶塞,故C错误;D.钠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能够与乙醇反应,不能保存在乙醇中;由于钠密度大于煤油和石蜡,所以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和石蜡中,故D错误。故选B。【点睛】药品的保存方法应根据其性质决定:见光易分解的避光(棕色瓶);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的或易挥发的密封(隔绝空气);固体药品广口瓶;液体药品细口瓶。9.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金刚石和足球烯(C60)B. 尿素(NH2)2CO 和氰酸铵(NH4CNO)C. H2O和D2OD. 苯和甲苯【答案】B【解析】【详解】A.金刚石和足球烯(C60)都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

10、.氰酸铵(NH4CNO)与尿素CO(NH2)2的分子式相同,均是CH4ON2,但二者的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H2O和D2O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故C错误;D.甲苯和苯在结构上相似,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D错误。故选B。10.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A. 合金B. 半导体C. 催化剂D. 农药【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可以用来做

11、导体,可以用来做合金等,像镁和铝等,故A错误;B.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C错误;D.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故D错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 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蛋白质均可通过颜色反应来鉴别B. 葡萄糖和蔗糖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于同系物C.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12、D.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因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才能发生颜色反应,A错误;B葡萄糖和蔗糖不是同分异构体,结构不相似,也不属于同系物,B错误;C因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等,C错误;D因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性质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的化合键形成【答案】C【解析】13. 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某校研

13、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提取碘:通足量氯气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加CC14振荡过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 )A. B. C. D. 【答案】C【解析】考点:考查物质性质、使用基本操作等相关知识。1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A. acbdB. abcdC. cabdD. bdca【答案】A【解析】【分析】形成原电池反应时,活泼金属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14、,根据两极反应现象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以此解答。【详解】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泼性ab;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为正极,活泼性ac;b、d相连时b为负极,则活泼性bd;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说明d为正极,c为负极,活泼性cd,则活泼性顺序为acbd。故选A。15.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和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摩尔CO2和3.6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 )A. 一定有乙烯B. 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 一定有乙炔D. 一定有甲烷【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两气态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6H4,所以两烃必有一烃的碳原子数为1,即甲烷CH4,而另一烃的氢原子数必为4,例如C2H4、C3H4均可16. 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棉织品 毛织品 腈纶织品 丝织品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由题意可知这种加酶洗衣粉能分解蛋白质,凡由蛋白质组成的衣料皆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织品蚕丝织品属于蛋白质,所以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棉织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腈纶织品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二者可用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