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消化生理特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0718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的消化生理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牛的消化生理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牛的消化生理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牛的消化生理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牛的消化生理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的消化生理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的消化生理特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的瘤胃营养特点一、牛的消化生理特点由于牛是复胃动物,比单胃动物多了3个胃室(瘤胃、网胃、瓣胃),因此形成牛对饲料消化的特殊性。瘤胃容积很大,虽不具有分泌消化液的能力,但胃壁强大的纵形肌肉环能有力地收缩和松弛,进行节律性的蠕动,以搅拌和揉磨胃中的食物。胃粘膜上发达的乳头状突起,更有助于食物的揉磨与搅匀。此外,牛瘤胃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与牛“共生”的细菌和纤毛虫,这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瘤胃的消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饲料中的70%8的可消化干物质和5%以上的粗纤维素在瘤胃内消化,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氨,以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和B族纤维素及纤维素。因而有人把瘤胃称作是一种活的、庞大的、高度自

2、动化的“饲料发酵缸”。牛瘤胃内的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除能产生纤维素分解酶,将粗纤维加以消化外,还能运用一般家畜不能运用的非蛋白质含氮物来合成细菌自身的体蛋白,进而被牛消化吸取,成为牛的蛋白质营养。非蛋白质含氮物在青饲料、青贮饲料和块根、块茎类饲料中含量较多,特别在幼嫩的植物性饲料中含量较多。因此,牛除喂给充足的粗饲料(如干草和秸秆饲料)的同步同窗应喂给大量的青贮饲料,这也是用适量的尿素等非蛋白质含氮物喂牛的因素所在。此外,瘤胃微生物中的纤毛虫具有分解多种营养物质的能力,它能将植物性蛋白质转化为更适合需要、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性蛋白质,成为牛的营养物质。在采食方式上,牛进食草料速度较快,但咀嚼不细,

3、每次的进食量很大;经咀嚼并混合唾液的食物,吞咽入瘤胃浸泡、软化和发酵,食后到0.小时到1小时开始反刍,食糜从糜胃中返回口腔再次被咀嚼后进入瘤胃,一般每昼夜反刍1次,反刍时间达68小时。在消化特点上,牛对饲料的消化率可达50%,而猪只有325%,若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为035%,则牛对饲料有机营养成分总的消化率高达6%,而马为56%,猪仅为37.2,禽类更低。因此,牛比其她畜禽更能有效地运用以千秆为主的粗饲料来生产人们心需的肉、奶、皮等产品。此外,由于瘤胃微生物还能运用非蛋白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在瘤胃分解释放的氨合成菌体蛋白,并在真胃和小肠中消化吸蛋,因此,牛运用适量的非蛋白质含

4、氮物,既能较好地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及生产对饲料蛋白质工程的需要,同步又能减轻饲养过程中对动、植物蛋白饲料的依赖,节省用量,减少开支,并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二、牛瘤胃的营养特点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瘤胃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具有供嫌气性微生物繁殖的边续接种和对粗纤维发酵降解的作用。其营养特点与其内环境和微生物区系密切有关。1 水和营养物 瘤胃内容物含干物质1%15,而含水85%0%,牛采食时摄入的粗料较重,大部分沉到瘤胃底部或进入网胃,草料较轻,重要积于瘤胃背囊,保持明显的层次性,瘤胃的水分来源除饲料和饮水外,尚有唾液和瘤胃壁透往前(分泌)。瘤胃水分具有强烈的双向扩散作用与血液交流,其量超过瘤

5、胃液体的10倍之多。喂颗粒饲料的牛,其流量平均每小时.9L,即一昼夜液体流量为瘤胃容积的2 倍(瘤胃液平均为50L)。或每隔56小时瘤胃液更新一次,称其为周转率。不同的日粮类型和饲养条件,瘤胃液容积不同,当牛处在干旱环境和长期禁饮的状况下,瘤胃的水分经血液运送至甚组织的作用加倍,瘤胃液减少。因此瘤胃可看在眼里作体内的蓄水库和水的转运站。2 渗入压 牛瘤胃渗入压为300g/k,接近血浆的水平,一般也比较稳定。瘤胃渗入压重要受饲养水平的影响。渗入压的升高还受饲料性质的制约。一般在饲喂前比血浆低,喂后半小时2小时,则可达360400g/kg。于是,体液由血液转运至瘤胃内,饮水使渗入压减少,数小时后逐

6、渐上升。喂粗饲料时,渗入压升高0%3%,食入易发酵饲料或矿物质升高幅度更大。饲料在瘤胃内释放电解质以及发酵产生的低档挥发性脂肪酸(VF)和氨等。是瘤胃渗入压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吸取Na+和VF是调节瘤胃渗入压升高的重要手段。继水分随唾液通过瘤胃以及溶质被吸取后,渗入压逐渐下降,于34小时后降至饲喂前的原水平。瘤胃液的溶质涉及无机物和有机物,溶质来源于饲料、唾液和由瘤胃壁进入的液体及微生物代谢产物,重要是钾离子和钠离子,这两种离子变化呈反比例关系。3 一定的H值 瘤胃内pH值变动在.07.范畴内,但p值低于6.时,对纤维素的消化不利。pH值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但受制于日粮类型和摄食后时间。p

7、值的波动曲线反映着有机酸和唾液的变化,一般喂后6小时达最低值,昼夜间明显地浮现周期性变动,白天较夜间明显地高,影响瘤胃p值变化的重要因素如下: 饲料种类 当喂粗料时,瘤胃值较高,喂苜蓿较喂禾本科草时,瘤胃pH为高,喂精料和青贮料时,瘤胃pH值较优低。 饲料加工 粗饲料经粉碎或制成颗粒后,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微生物活性增强,VFA产量增长,pH值减少,精饲料加工后,也呈上述反映。 饲养方式 增长采食量或饲喂次数,以及长时间放牧使pH减少。 环境温度 高温克制采文化娱乐活动和瘤胃内发酵过程,导致pH升高。 瘤胃部位 背囊和网胃内H较瘤胃其她部位为高。此外,瘤胃液损失二氧化碳,p值会增高。4 缓冲能力

8、 瘤胃具有比较稳定的缓冲系统,与饲料、唾液和瘤胃壁的分泌有密切的关系,并受pH、CO2、VA浓度的控制。瘤胃pH为6.78时,缓冲能力良好,超过这一范畴,则明显减少。缓冲能力的变化与瘤胃液内碳酸氢盐(pH46)和磷酸盐(pH)起重要作用,但pH低时,VFA起的作用较大,饲喂前缓冲能力低,饲喂1小时达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本来水平。5 氧化还原电位(Eh) 瘤胃内氧化还原电位常常保持在3000m左右,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瘤胃内常常活动的偏厌性菌群的栖息。氧化还原电位一般比较稳定,这是由于牛在摄食、饮水以及反刍时再吞咽,会使大气中氧趁机进入瘤胃,但随唾液流入的碳酸氢盐与地酵产物低档脂肪酸中和,产生大量

9、二氧化碳。瘤胃布满代谢产物二气化碳和甲烷,随唾液进入瘤有的氧被少量好氧菌运用因而维持了氧化还原电位的低水平,导致瘤胃乏氧环境,使厌气性微生物继续生存和发挥作用。瘤胃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与pH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瘤胃细菌是电子接受者,纤毛虫数量的变动与氧化还原电位基本一致,因此氧化还原电位值可以反映瘤胃微生物的辞去限度。6 瘤胃温度 瘤胃内容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并放出热量,因此瘤胃内温度较体温高12,一般为38540.0。但是,由于身体传导,呼吸及皮肤散热,瘤胃温度不致过高。瘤胃温度受部位和饲喂制度的影响到。腹囊比背囊温度为高;饮水和供应冷的饲料,瘤胃温度会迅速下降,但由于体温供应的影响,不久得以恢

10、复。瘤胃内壁存在温觉感受器,因此瘤胃内温度对机体温度以至整体生理机能调节有一定影响。7 表面张力 瘤胃液的表面张力为500-56910-N/cm2。饮水和表面活性剂(如洗涤剂、硅、脂肪)会减少瘤胃液人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和粘度都增高时会产气愤泡,导致瘤胃气泡性膨气。饲料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影响瘤胃液的粘度,如用精饲料和小颗粒饲料饲喂反刍家畜时,粘度升高;pH在555.8和8.5时,粘度最大。此外,瘤有液的比重出比较稳定,平均为1038,变动范畴一般在1.0221.05。总之,瘤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为微生物的活动,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提供了条件,瘤胃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唾液和瘤胃壁的渗入和吸取以及食

11、糜烂的排空等,使瘤胃内理化性质达到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的维持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三、牛瘤胃微生的活动与机能(一)瘤胃微生物及其种类 牛的瘤胃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微生物区系。重要有原生虫(纤毛虫)和细菌两大类,此外也有噬菌体存在,在瘤胃微生物生态系统中颇为重要。瘤胃为其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提供了抱负的环境。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反刍动物瘤胃中所发酵的干物质约为瘤胃容不得量的%16。即相称于每天有1216%的基质批量发酵,这种高转化率重要是微生物作用的成果。瘤胃内容不得物每毫升含106个原虫和1010个细菌,一头体重30kg的牛,瘤胃内容物约为0L,约含410个原虫和4101个细菌,当瘤胃微

12、生物得到充足繁殖时,微生物原浆约占瘤胃液的10。原虫和细菌各占一半。瘤胃内微生物有诸多种,典型的瘤胃微生物应具有下列条件:n 必须厌气生活;n 必须能产生瘤胃内所见的终产物类型;n 每克内容物中细菌数量必须在10万以上。、纤毛虫 瘤胃原虫重要是纤毛虫,少量是鞭毛虫。鞭毛虫一般在细牛纤毛虫区系建立前或由于某种因素纤毛虫区系消失时存在。当犊牛的瘤胃PH接近中性时,鞭毛虫开始繁殖,然后浮现纤毛虫。1)纤毛虫的种类及其功能 纤毛虫体长约为4000,数量为每m 20万200万。重要涉及全毛虫和贫毛虫,全毛虫又分为密毛属和均毛属,贫毛虫又分为双毛属、前毛属和头毛属。全毛虫体内有支链淀粉,其功能在于迅速同化

13、可溶性糖,并将80%以上的糖以淀粉状态贮存起来。牛采食后2小时,全毛虫淀粉贮存量达到最高值,这可以避免饲养后发生爆发性发酵。全毛虫体内具有蔗糖酶和-淀粉酶等,能水解可溶性糖,使之发酵产生乙酸,丁酸,乳酸,CO2 、H2及支链淀粉等,以提供机体能源。贫毛虫中以内毛虫和双毛虫最多,约占纤毛虫总数的85%98,其重要功能不仅能摄食和发酵淀粉,产生挥发性脂肪酸,CO和H并且能消化分解纤维素等。2)影响纤毛虫种群的因素 影响纤毛虫种群的因素有诸多种,重要有:日粮 以放牧和干草为主时,由于可溶性糖类比较丰富,全毛虫诸多。日粮淀含量高时,则内毛虫子的数量增多。放牧+补草+补谷物时,双毛虫的含量较多。饲喂苜蓿

14、+干草时,头毛虫和前毛虫数量较多。饲料中补加尿素时,纤毛虫的数量增长。日粮中盐类水平高时或投给亚麻仁油时,纤毛虫的数量减少。饲喂次数 日工资喂二次时,纤毛虫数量适中:日工资喂三次时,纤毛虫数增多;日喂四次时,纤毛虫数量增长一倍多(.1416个/l)。饲料加工 喂粉碎性饲料时,饲料在瘤胃内的周边效率较快,同步发酵率增长,酸度上升,克制了纤毛虫的发育。饲料颗粒化热加工后饲喂,纤毛虫的发育加快 。生理状况 妊娠与泌乳期间,纤毛虫的数量增长,饱时纤虫数量下降,而细菌数未受多大影响。周期性变化 昼夜间变化重要受饲料的影响,一般饲喂后 小时纤毛虫数量达到最高值,其中全毛虫变化很大,而贫毛虫变化很小。季节性

15、变化莫测重要是由饲料的变化莫测所致,光照和温度也可以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变化。.细菌 牛瘤胃细菌种类繁多,根据底物运用和发酵终产物可将细菌分为纤维消化菌、半纤维消化菌、淀粉分解菌、糖类细菌酸菌、产氨菌、产甲烷菌、脂肪分解菌和维生素合成菌等。现就其作用分解如下:a) 纤维分解菌 此类细菌除反刍动物外,其她动物的胃肠道内亦广泛存在。此类细菌能产生纤维素酸,还可运用纤维双糖。以纤维素为重要日粮时,牛瘤胃内纤维消化菌数量最大。重要的纤维分解菌有产琥珀酸拟杆菌、白色瘤胃球菌、湖头梭菌、溶纤维乳杆菌等。b) 半纤维消化菌 半纤维素合成戊糖以及糖醛酸,能水解纤维素的细菌一般可运用半纤维素,但许多能运用半纤维素的细菌,却不能运用纤维素。消化纤维素的细菌有:溶纤维丁酸弧菌、多生柔毛螺旋菌和居瘤胃拟杆菌。c) 淀粉分解菌 当喂给淀粉含量较高的日粮,淀粉分解的比例较大。淀粉分解菌重要有嗜淀粉拟杆菌、解淀粉琥珀酸单胞菌、居瘤胃拟杆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乳酸分解新月形单胞菌和牛链球菌。许多纤维素分解菌具有消化淀粉的能力,但淀粉的能力,但淀粉水解菌不是都不得能对纤维起分解作用的。d) 糖类细菌 大多数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