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06751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基础巩固1清朝初期,清政府将华侨视为“莠民不惜背弃祖宗庐墓,出洋谋利”,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到了晚清时期,清政府给予海外华侨国民身份,并正式将海外侨民纳入领事馆权责保护范围。清政府这一调整()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标志着近代外交观念的形成C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由清初歧视、制裁华侨到晚清时期保护华侨,这种变化体现了晚清政府看重华侨的经济实力,吸引华侨回国投身建设,减轻财政危机,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由清初歧视、制裁华侨到晚清时期保护华侨体现了观念的变化,但不能说标志着近代外交观

2、念的形成;根源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有关;材料无法体现国际地位的提高。答案:A2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安定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C政府政策支持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解析:时间“18951913年间”,是甲午战争后,这一时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因而选C项。这一时期,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革命派的起义,因而不能说社会环境安定,故A项不对。B项发生在一战期间,也不对。而D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政策。

3、答案:C3“买办”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下列有关“买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的商行、公司等机构B旧中国官方或民间设在通商口岸管理外贸的机构和人员C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佣的中国代理人D旧中国外商设在中国的商行等机构中的外资代理人或中方合伙人解析:考查对外国经济侵略的理解。买办就是替外国商行、公司进行贸易的中国人。答案:C4下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厂的两枚火花,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火柴业顽强成长,这两枚火花告诉我们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是()A政府的大力支持B积极参与国际

4、竞争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D抵制洋货,盲目排外解析:从图中的“救国”“还我河山”可以看出爱国精神。答案:C5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解析: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只是一个“短暂的春天”,根源在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未变,帝国主义一战结束后,又会卷土重来,加紧侵略。因而这种短暂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答案:C6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军事管理委托经营适地适产主义物资管制制度ABCD解析: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和控制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和委托

5、经营的方式。答案:A7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的理解能力。首先,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接着,由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湖南”“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完全是

6、出于国防的考虑,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D项正确;全面控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的,故A项不正确;题中所述与经济危机无关,故B项不正确;未见经济增长速度,故C项不正确。答案:D8.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具有代表性的棉纺织企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江南制造总局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采用机器生产但属于封建式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故A项错误;

7、材料中两所企业更多的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故B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为军事工业,未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两者都采用机器生产,都推动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D9.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189019131933种植业、渔业、林业68.567.064.0手工业7.77.77.4现代制造业0.10.62.5采矿业0.20.30.8电力0.00.00.5现代运输和商业5.14.64.0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现代产业有所发展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AB CD 解析:材料反映

8、种植业、渔业、林业比重高,说明正确。现代制造业、采矿业等部门发展,说明正确。官僚资本出现在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不正确。材料反映重工业比值较低,说明正确。答案:A10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主要反映纸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所以要换成银元,币值比较稳定,故选D项。答案:D能力提高11(2018年保

9、定质检)据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17.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从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算作是清政府主导的工业化运动,但都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洋务运动经历甲午战败而宣告破产,而清末新政始于1901年,A项排除;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19141918年)期间,而自甲午战后,列强对

10、华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表明甲午战后创办的厂矿数以及资本总额比战前增长非常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厂矿的建立是“实业救国”的体现,C项正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是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是材料内容不能体现,排除。答案:C12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

11、侵略权益解析:题中没有体现发展中国近代海军,故A项错误;题干中所述史实对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遏制,故B项错误;张謇一向主张实业救国,题中体现了其将实业救国与维护海权相结合,故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收回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故D项错误。答案:C13位于浙赣铁路上的钱塘江大桥,1935年开始兴建,1937年正式通车。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一座大型的近代化桥梁。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美苏倾力支持中国抗战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C日军集中侵略江浙地区D国民党在江西大力“剿共”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937年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

12、设运动开展时期;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美苏尚未倾力支持中国抗战;日军当时集中侵略华北而非江浙地区;红军当时已经长征,国民党在江西大力“剿共”是不符合事实的。答案:B14“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BCD解析: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不符合题意,故错误;“迨欧战告终外纱复纷至沓来一蹶不振”,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3、“昙花一现”,故正确;官僚资本一般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错误;“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以得出,国人一战期间投资规模太大,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答案:B15观察下边图表,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1936年两度出现发展高峰,其相似的原因是()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B国家实现政治统一C政府政策措施推动D经济结构趋于完整解析:1927年之后的发展列强没有放松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1919年国内没有实现

14、政治统一,故B项错误;1919年属于民国时期,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政府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故C项正确;经济结构在两个时期都没有趋于完整,故D项错误。答案:C合作探究16. 探究一:材料: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10月运到宁波。并聘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据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得出的有效信息探究二:材料: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据1874年捷报卷12得出的有效信息探究三:材料:民国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图据(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得出的有效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