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006728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2016 郭欣第一章 绪论学习目标:本章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学习本章还应该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了解学前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施的基本框架,包括对师资的认知,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对学前美术的学习内容及教学媒体等基本情况的认知。难点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价值定位。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初步梳理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施的基本框架;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认识;了解美术、美术教育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价值定位的基本

2、观点。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美术的定义及特点定义: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i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基本特点:一,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也就是说要进行美术活动,不仅需要运用人体的某些部分,如眼、手等, 而且还需借助人体以外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 二,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三,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

3、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四,感知美术形象要通过“视觉”,也就是说美术活动通过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也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文化的发展。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 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 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

4、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这一观点为不同层面的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较明晰的导向。*19世纪德国与美国美术教育差异19世纪来看,德国与美国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就差异很大。作为近代美术教育发源地的德国,从19世纪开始就比较重视美术对人的素质的影响,而将美术教育视为一种文化哲学的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纠正科学理性主义给社会及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完善人格,表达个性,陶冶情操,提高民众的审美趣味。而美国的美术教育从一开始则带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其目标主要是为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培养有一定

5、技艺的劳动者,同时也帮助人们从美的角度选择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艺术由于感情。故立意做合乎天理的事,便是道德;情愿做合乎天理的事,便是艺术。” 康有为(18581927)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鲁迅(18811936)更是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陈鹤琴指出“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儿童从2岁左右起,受其内在动机的驱使,开始在平面上涂

6、鸦,以其自身创造的视觉符号系统表现自己, 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自由创造活动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视活动的过程而不重视活动的结果。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美术游戏,具有在游戏中发展和教育儿童的一般价值,又具有美术游戏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一般来讲,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取向的普通美术教育为主,但又和中、小学校的普通美术教育有所不同,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儿童的美术活动就是一种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没有直接的功利性

7、, 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为满足。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学前儿童的美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纯艺术的领域,它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 即由美术本位出发的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因此, 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传授一些基本的、简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美术文化的意义上进行发展和延续也是必要的。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和意志去规范和扼杀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和绘画热情,使儿童的绘画失去儿童特有的天真、稚拙和淳朴。康德(1mmanuel Kant,17241804)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FriedrichWilhelmAugustFroebel,17821852)认为,儿

8、童游戏和艺术活动基本上是同一件事。他把艺术作为人的内部潜在力量的表现,一个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正是根据其内在的需要和冲动,在最美地表现其生活。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也将艺术看成满足爱好和感情的、由内在动机引发的游戏活动。这种活动没有目的,超脱个人利害,具有唯美特征。席勒(J。hann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则确信,艺术,只有艺术,才能使人从精神的必然性中而不是从物质的需求中去获得自由。里德(HRead,18931968)、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1947一 )也都相信,艺术和游戏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所不

9、同的是,罗恩菲尔德把艺术看成是游戏的一种形式,而里德却把游戏看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于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

10、个教使幼儿能按照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学前美术教师、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 学前儿童在绘画活动中要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了解其性质活地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并能灵活的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学前儿童经常使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有

11、可直接握在手中、运用简便的铅笔、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还有需要和水粉笔、毛笔、排笔、铅画纸、宣纸、卡纸等多种材料一起使用的较复杂的水粉颜料等。这些工具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油画棒的油性和固体性、水粉颜料的水性和宣纸的渗透性等。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多种多样,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学前儿童学习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也有不同,如线描笔和纸发生摩擦产生的线状痕迹, 由此派生出各种各样形状的外轮廓、结构和肌理、疏密等。幼儿通常喜爱用铅笔、水彩笔画线条,也喜欢用油画棒、蜡笔画出浓浓的、鲜丽的色块。 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 从儿童绘画的内容来看,有反映个别物体的物体画,有反映一定情节内容的情节画,还有图案

12、画等。我们根据幼儿园绘画教学领域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教育作用,开展以下四种类型的绘画教学活动: 第一类,临摹画。在范本的帮助下,加快幼儿对图形的关注和表达能力,并在临摹的过程中把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较快地获得成就感,提高绘画的兴趣。 第二类,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第三类,命题画。这种画是由教师出题目,提要求,幼儿根据要求作画,着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视觉表达能力。 第四类,意愿画,又称自由画。它是由儿童自己出题目,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自由地作画;教师需做出适当的启发,充分活跃幼儿的情感思维和视觉经验。学前

13、儿童手工制作教学的内容1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工具主要有剪刀、:胶水、泥工板、料包括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块状材料。小刮刀等;辅助材 点状材料可用于作品完成后的装饰,如珠子、纽扣、果仁、瓶盖、豆子、女十、沙子等,也可通过串连、拼贴、镶嵌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线状材料主要有绳子、线、纸条、橡皮筋、吸管、树枝等。线状材料可通过编织、盘绕、拼贴、插接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面状材料主要有塑料片、纸、纸盘、布、花瓣、木板、树叶等。面状材料可通过撕、剪、折、卷、粘贴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块状材料主要有各种材质的盒子、瓶子、球体,还有水果、

14、蔬菜、泥块、石块、纸杯等。块状材料可通过塑造、雕刻、组合、挖、剪、拼接等方法制作成立体的作品。 2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泥工。以黏土、橡皮泥、面团为主要材料,用手和简单工具制成各种物体(包括人物、动物等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 第二种,纸工。以纸(图画纸、蜡光纸、马粪纸等)为主要材料,通过折、叠、撕、剪、贴等各种手段制造出图样和形状。由于纸质不同和处理手段不同,可有各种各样的纸工活动。用较薄的纸通过折、叠手段成型的称为折纸;用彩纸通过撕、贴成型的称为撕纸;通过使用剪刀、粘贴成型的称为剪贴。 第三种,综合材料。用泥、自然材料

15、、废旧物品等综合材料,使用综合技能制成各种玩具。学前儿童欣赏教学的内容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对象的类型 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绘画作品。画种包括油彩画、水墨画、水彩画、粉画、丙烯画、蜡笔画等。绘画题材包括人物、风景、静物、动物等。绘画的表现形式包括情景画、装饰画、卡通画、漫画等。绘画根据作画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成人画和儿童画。 第二类,雕塑作品。雕塑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圆雕,它是占有三度空间的实体,不用背景,从四周观看,有如现实中真的人物或形体;二是浮雕,即浅凸雕。浮雕又有高浮雕、浅浮雕之分。古代雕塑多取材于神话、宗教题材,近代雕塑的取材极为广泛。我们在公园里、小区景观中都能见到雕塑的身影。 第三类,实用工艺品。实用工艺品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实用工艺品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漂亮的绣花枕套、精致的床单、美观的玻璃器皿等,这些用品多是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二是民间工艺美术晶,如竹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既实用,又具有观赏价值;三是特种工艺美术晶,如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它们采用的原材料比较珍贵,工艺非常精细,价格也比较昂贵,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