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06686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学习心得 全国原创: 郎舒云定州市名师郎舒云工作室4月13日至14日我们工作室组员到保定参与了“全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展示研修班”的学习,有幸聆听了黄厚江、程翔、丁卫军、王君四位语文大咖的课。听完课我们多个一边走一边谈感受,耳边忽然传来了多个老师打趣的声音:“培训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回家时犹豫满志、无限憧憬;到校后回归现实、如梦初醒”打趣的语言说出了大部分培训老师的常态,也引发了我的思索:课只是一节课的展示,课背后的东西可能才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的法宝。于是我重新审阅这四位教授的课,努力找寻独具匠心的本色语文黄厚江老师的猫:匠心一:开篇不是

2、让学生找三只猫的特点,而是让给三只猫起名字。可别小看这一个设计啊。大家想一想,找三只猫的特点,这么的设计只是停留在内容表面,很好找到。而给三只猫起名字这么的设计呢?首先,学生得找到三只猫的特点。其次,学生得找到最能表现特点的关键性词语。第三,学生得依据特点、关键词,调动自己的积累,进行语言的重组。第四,起了名字还得想一想这个名字好不好,还得准备随时回复老师问为何起这个名字。这么一比较,就不难发觉,我们的课只是停留在内容表面,而黄老师的设计不仅有阅读,有分析,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思维中语言的构建就形成了。语文关键素养在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设计中全部到位,怎能不让我们赞叹:巧!妙!匠心二:猫这篇小

3、说中主人公是谁?“什么?什么小说?猫不是篇散文吗?”下面听课老师们的小声低语,也正是我心中的疑问。快速打开baidu,baidu中也说是散文呀!回想统编教材的老师用书,记得也说是散文呀。大师会犯这么的低级错误吗?不会吧?且看她下面怎样进行吧!后面黄老师由猫联络到本身,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家是哪只猫,由学生们的本身感受谈到社会上对弱者的关爱,娓娓道来,环环紧紧围绕,小说的社会意义水到渠成。真真是颠覆了我的教学观。这个疑问在黄老师的讲座中给我们解开了。印象最深刻的是黄老师说:你把这篇文章当什么文体,你就用什么文体风格来教,最可怕的是教起来两不像!铿锵的语言说得我耳根发烫匠心三:课文中写了四只猫。“

4、四只?”学生疑问,我也努力思索。是啊,四只,除了我们注意的三只猫外,还有一只大黑猫呢。以后,黄老师抛出了问题:大黑猫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问老师们,谁剖析过这么的问题?匠心四:书上的插图是第几只猫?孩子们猜啊,说啊,找依据呀。最终结论是:反正不是第三只猫。黄老师的问题又来了:文章中显然第三只猫是主人公,为何不用第三只猫的画像做插图呢?这么引发了学生更深入的思索,小说的社会意义越发的深刻。底蕴深厚的大语文程翔老师的关雎程翔老师在关雎这节课中,以她独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娓娓道来,时而伴伴随她爽朗的笑声。因为孩子们学过,所以程老师先用连续的提问摸清了学生的知识贮备和已掌握的知识,顺便完成了这首

5、诗文学常识的学习,其中一个问题难住了学生。即:这首诗在诗经中排什么位置?学生不知道的这一点正是这首诗的深厚的文化背景之所在。紧接着程老师扣住“淑女”和“君子”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引发学生去思索,并在期间补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诗经和曹操短歌行中含义的区分,帮助学生更加好的了解“君子”。在读最终一节时扣住“钟鼓在什么时候出现”“琴瑟这个词语怎样了解,现在有哪些成语”来解读男子对婚姻的美好向往,这也正是这首诗要表示的思想感情。并在其间很轻易的让学生了解了孔子对诗经中这首诗的评价“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此,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索为何这首诗会放在诗经的第一首,并联络“夫妇,人伦之始也”,论述诗歌的

6、教化思想。在以后母语强则国家强的讲座中更是谈古论今,来强调母语的主要性,来叙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民族性,强调中华文化是民族之根。教语文一定要有大语文观。看得见的写作教学丁卫军老师的抓住细节,写好人物是一节看得见的写作课。看得见的写作对象:写作题目为初见小丁老师看得见的写作方法指导:在出示作文题目之前,丁老师先让学生说自己来之前她们想象的丁老师的样子,由此引出写好人物要抓住细节,并引导学生领悟人物的细节不只是细微处,而是那些能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精神的东西。细节描写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看得见的描写细节:当学生想象中对丁老师大多是溢美之词时,丁老师说:“让大家失望咯,我是这么个干巴

7、儿的老头儿。”丁老师手一摊头一歪。当有的同学写道“一双小眼睛,却炯然有神”,她便引导道:“你来看我的眼睛,写眼睛一定要突出人的眼光,神采,以此来突出人物的特点,那想想,丁老师的眼睛炯炯有神、父亲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全部炯炯有神,会是一样的吗?”说着,她眉毛一挑,细眯的眼一弯。那同学马上说:她的两条小毛刷般的眉毛一挑,细长的眼一弯,闪现出希冀的光。丁老师听着笑着,“好啊,写得好。当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她跨上一步,左腿后撤,微蹲,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地在黑板上刺出一行大气磅礴的方块字。”这一句是一位同学观察到后的细节描写。看的见的课堂评价:在整堂课中,她善于察言观色,抓住每个学生想表示的瞬间,给每个孩

8、子展示的机会,对每个片段全部细细品评,哪怕是一个字,全部要引领学生咀嚼玩味,师生互动共生,因势利导,从而使学生笔下的同一个人物,凸显出不一样视角下的精神特征。智慧的群文阅读王君老师的春天会不会生气,整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无不展示着群文阅读的智慧。智慧一:生气两字,指向的学生的情怀,贴近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爱好。智慧二:生气统摄了课堂四个步骤:春天、蚂蚁、女老师、王老师。这四个板块所展现的知识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文学评论。王老师将这句话分解为:一切景语皆人之不一样心情的表现,一切物语皆人之不一样思想的表示,一切人语皆人之不一样立场的折射。三个并列式教学境头。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详细事例进行

9、强化性了解。智慧三:每个步骤选材的智慧。第一步骤:春天会不会生气,整合了三个作家的部分段落,朱自清的春两个段落,丰子恺的春两段和李煜的虞美人,三篇同写春却有对春不一样的感情,在生气这个有趣的话题下,让学生由感性文字转入理性思索,训练学生比较思维和聚合思维。第二个步骤:蚂蚁会不会生气。这里选择第一个步骤完全不一样体裁的两个同题寓言,蚂蚁和知了。一个是17世纪拉封丹的,一个是法国作家萨冈的。这两文,对待蚂蚁的态度截然不一样,这个有趣的现象背后有什么原因,探索其规律,是因为思想立场的不一样,教会学生从现象思索本质。教学生创作意图驾驭世间万物。第三个步骤:女老师会不会生气。先从自然界转到动物界,再从动

10、物界转向人类现实生活当中,这里选择了一个热点事件,引用多个评论,告诉孩子们,在网络多种看法面前要有自己的立场。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哲理:一切人语皆人之不一样立场的折射。王老师经过这三看:看自然界、看动物界、看人类社会,悟出一句文学评论中隐含的生活智慧,既教知识又教智慧,真正把书读活读妙,读出知识的新应用,读出知识的新境界。这么就水到渠成了引出了扩展步骤,王老师会不会生气。智慧四: 杨绛的百世感言和苏轼的定风波.三月七日恰到好处的出现,向孩子们展示了杨绛和苏轼的内心世界是多高的精神境界。这节课,打通了教法和活法,对孩子们来说,得到了比知识更主要的教育:怎样面对他人的言论,怎样守住自己的本分,面对人生该保有怎样的心境王老师,让孩子们以清水般的杨绛先生为楷模,以文豪东坡为标杆,引领孩子们向着这境界成长。写到此,不禁感叹:课背后的东西是大师们深厚的语文素养,是她们独具一格的教学观念和特色,是她们多年如一日对自己风格的坚持和完善,是她们对真语文的了解和阐释,是她们沉下心来潜心教学自觉抵制浮夸之风的精神!反思自己,在语文路上行进了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