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制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066079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控制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本控制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本控制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本控制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本控制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控制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控制制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有关成本费用的管理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p 和考核待成本管理各环节中,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从而实现公司目标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第三条 成本控制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门为主,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分级归口管理原则实行成本管理责任制。第四条 公司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建立成本中心;同时,据此制定公司总部、分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各岗位或员工个人的目标责任成本表。第五条 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的全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成本控制。1

2、在市场预测、设计、科研、试制等过程进行成本预测、决算,确定目标成本,则时制定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2在生产、制造等过程实行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世纪核算,分析p 和控制成本的差异,并将成本指标分解,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3在销售、技术服务等过程,编制经营成果、成本指标定成情况以及成本报表,并将成本指标分解,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第六条 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不得扩大和超过。对于乱挤成本、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的,财会人员有权力监督、劝阻、可以拒绝支付,并有权向上级财务主管部门直至总经理报告。第七条 公司地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

3、、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各项罚款、赞助、损赠支出;有关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第二章 成本控制基础 第八条 做好各种定额工作,要求数据完整、准确。1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应由技术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2产品的外购配套件消耗定额由设计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3设备的产品配件消耗定额由设备动力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4工具消耗定额由工具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5劳动工时定额由人力资部负责归制定、管理。6成本费用及资金定额由财务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第九条 制定公司内计划价格,办求合理、稳定。该价格一般一年内不变,但每年要结合实际情况调价一次,从而减少价差。1材料

4、物资计划价格由供应部归口制定,由财务部统一管理。2工具计划价格由工具部归口制定,由财务部统一管理。3备品配件计划价格由设备动力部归口制定,由财务部统一管理。4工艺协作计划价格由生产计划部归口制定,由财务部统一管理。5产品劳务计划价格由财务部归口制定、管理。第十条 整理原始记录,做好统计工作,要求做到凭证完整、数据准确、报表及时。1生产原始记录录格式应由生产计划部归口制定。2技术原始记录格式应由技术部归口制定。3材料物资原始记录格式应由各材料物资归口制定。4设备动力物资原始记录格式应由设备动力部归口制定。5财务成本原始记录格式应由财务部归口制定。第十一条 配备好计量装置和流量议表,要求做到计量科

5、学、数字准确、计费合理。1材料物资的计量装置由材料供应部归口购置管理。2三气、水、电的流量议表由设备动力部归口购置管理。3所有计量装置和流量议表由计量部负责统一校正、维修管理。第十二条 建立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要求做到收发有凭证,仓库有记录,出公司有控制,盘存有制度,保证账实相符。1材料物资的管理制度由供应部制定,材料物资由供应部管理。2设备及备件的管理制度由设备动力部制定,设备及备件由设备动力部管理。3工具的管理制度由工具部制定,工具由工具部管理。4在产品、半成品的管理制度由生产计划部制定,在产品、半成品由产计划部管理。5产成品的管理制度由销售部制定,产成品由销售部管理。6家具用具的管理制度由

6、总务部制定,家具用具由总务部管理。第三章 目标成本 第十三条 目标成本是某一产品在一定时期所要求实现的成本水平。开发新产品和改造老产品,都应实行目标成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事前控制产品成本水平,使产品既保持其应有的功能,以有最低的成本。第十四条 目标成本管理的程序,是依据市场调查、经济预测及公司的利润目标,提出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以此作为设计产品耗用材料与工费的限额;同时力求做到功能好、成本低,并据以评介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经营决策,指导产品生产,不断地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第十五条 目标成本的制定,可考虑采用下面的公式。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测销售价格-应纳税金-目标利

7、润 1销售价格预测工作由销售、财务和技术等部门负责,在市场调查和经济预测基础上进行。2目标利润是公司在计划期必须实现的利润水平,由财务部负责。目标利润应根据公司预期的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加以确定。第十六条 在产品投产前,应通过对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p 的研究,开展价值工程,选择最佳方案,从而制定目标成本。其基本公式为;价值= 成本(或生产费)功能(或效用)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如果要使产品保持应有的功能,同时又体现最低的成本,必须从改善功能和降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其途径如下。1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2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提高功能。3在功能提高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成本。4在

8、功能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则时使成本大幅度下降。第十七条 目标成本制定后,应以财务部为主,会同生产、技术等部门进行分解和分配,作为设计、工艺、试制、投产等过程的主要经济数据,并作为全体员工努力实现的目标。1按料、工、费等项目进行分解,分配给设计、工艺等技术部门及生产、人办资等部门。2按产品的部件和关键性零配件进行分解,分配给设计、工艺和科研等技术部门。3按可控制的现行成本进行分解,分配到各个部门、分公司、车间和班组。第四章 成本计划 第十八条 成本计划的编制 1以目标成本为方向、定额成本为基础、降低成本为保证,形成先进可行的成本指标体系。2对有关业务计划(销售、生产、采购、人工等)和财务计划(现金

9、、费用预计财务报表等)进行试算平衡,使成本具有可操作性并达到领先水平。第十九条 成本计划体系。1在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和利润目标,以及降低成本措施方案的基础上,年度成本计划应该以固定费用预算、生产费用预算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作为重点。2季度成本计划应以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和公司、车间及部门的成本计划为重点。3成本计划的编制工作应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门为主,其他销售、技术、生产、计划、供应、劳资等部门应给予密切配合并参加现制定。4年度和季度的成本计划草案由总会计师审查后,提交总经理批准,然后通知全公司执行。第二十条 成本计划的程序。1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中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及固定费

10、用和变动费用的预测来进行平衡,从而确定计划期内产品成本的控制数字。2制定计划期内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改进经营管理等节约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的措施。3以成本计划控制数字范围和降低成本的措施编制当期固定费用计划,同时拟订压缩主要产品的工、料消耗的计划指标,并据以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第二十一条 成本计划的内容。1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或增产节约的措施规划,包括改进技术、降低消耗、修旧利废、改制利用、提高工效、降低废品、增进协作、增加销售、改进管理等多种增收节支措施。2固定费用的预算包括基本固定费用和半固定费用预算。按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进行“本量利分

11、析p ”,用以确定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控制数字。对半固定费用与产值变动的关系,应积极统计分析p ,并确定相关比例。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4按主要产品和成本项目分别编制产品成本计划。5生产费预算,即以固定费用预算和按产值确定的变动费用的基础,控制生产费用总额。调整计划期内在产品等的增减数额后,即反映出当期产品计划成本。6制造费用预算,按照规定的项目,则时考虑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产量变动,从而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产量的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第五章 定额标准成本 第二十二条 定额标准成一,即以材料技术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及费用预算定额为定额标准用量,以材料计划价格、每工时计划工资率、每工时计划变动费

12、用分配率为计划标准价格,所计算出的定额成本或标准成一。第二十三条 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1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定额用量计划价格 2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定额用量计划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定额用量计划费用分配率 4固定制造费用工定额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5产品定额成本+1+2+3+4 6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成本差异定额变更 第二十四条 以定额成本为依据,按毛坯、加工、装配等车间,计算出各生产步骤的分步成本,据以计算产品的定额成本,据以计算产品的定额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1原材料定额=定额用量计划价格。2毛坯件加

13、工定额成本=定额用量计划工资率。3毛坯件全部定额成本=原材料定额成本+毛坯件加工定额成本。4加工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资率。5加工件全部定额成本=毛坯件全部定额成本+机加工定额成本 6装配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资率。7装配全部定额成本=加工件全部定额成本+装配全部定额成本+外购配套件定额成本+包装及其他材料定额成本 8产品定额成本=装配全部定额成本 第二十五条 按成本类型,选择适用的控制制度(如下表所示)成本类型 适用的控制制度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 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 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 弹性预算 固定成本 配置性固定成本 协商后的固定预算 约束性固定成本 根据专门决

14、策预算制定的固定预算 第二十六条 如按现行定额作为标准用量,将计划价格作为标准价格,这样计算出来的定额成本与标准成本是一样的,但两者作为成本核算方法或制度来说是有区别的。第六章 成本差异分析p 第二十七条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直接材料用量差异=计划价格(实际用量-定额用量)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第二十八条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 直接群众观点工效率差异=计划工资率(实际工时-定额工时)2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计划工资率)第二十九条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

15、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1变动制造费用率差异=计划变动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定额工时)2变动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计划分配率)第三十条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1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计划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分配率-定额工时)2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开支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第三十一条 成本差异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凡实际成本大于定额成本的均为超支、不利因素;凡实际成本小于定额成本的均为节约、有利因素。第三十二条 成本差异的量差和价差。发现实际成本偏离定额成本时,就需要分析p 成本差异的量差和价差,以便进一步查明原因,并采取和极措施纠偏差,以控制成本和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第七章 成本管理责任制 第三十三条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1公司成本管理在总经理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为主,其他有关部门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