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受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06584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感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感 受 目标很明确:教好知识,带好学生。 首先是不断的学习。唯有在学习的状态中才能对问题有持续的热情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在学习的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许多专题上,也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保持学习的心态,在把这些对知识的领悟传达给学生之时,往往也能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感触到新的思路,理解学生的思想,使得教学更适应一对一的个性化特质。 另外一个层面是在教与学之外,适当的参加一些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因为一对一老师的课余时间较少,需要主动寻找这样的机会。老师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学生才不会是单调的。 其次是交流。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传递和思想的交流。平日里教师间的

2、交流讨论相当重要。 一方面是知识与教法上的交流。我们的教师团队本身就比较优秀,其中每一个个体都有独到的思想,不断的探讨与交汇,不但提升个体,更能使得整个教学团队的水平更进一步。 另一方面是关于学生特点的交流。虽然每位老师都有很多学生,包含了很多类型,但是各个老师所面对的学生还是有较大区别,因为孩子的世界永远是多姿多彩的。这方面的交流讨论,能使老师更多的了解各个学校,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便于寻找灵活多变的教法。 借用周总监的话说:我们不是one to one,我们是N to one.在家教中心,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各位老师合力完成的。每一个学生背后往往不只是在所学科目的一位或者几位老师,而是一

3、个教学团队。 第三是充分重视教学过程。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显然是最重要的部分。 相对于孩子在各自学校的课程来说,各种大班和一对一毕竟都是课余辅导。时间有限,而所学知识又往往比基本内容要更深更广。让知识精炼而有效的让学生吸收,让学生从知晓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需要许多的努力。 前面提及的提升教师个人的素质和多种准备只是前奏,课堂上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实行个性化辅导才是主旋律。有些学生是聪慧细致的,以讨论方式边练边讲就是温馨而高效的学习过程;有些学生天性好动,对实际问题很感兴趣,往往需要寓教于乐;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见解独到,教法应该不拘一格,启发为主;还有些学生知识有欠缺,信心不足,需要打好基础,循序渐

4、进。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哪怕对同一个学生,在讲解不同知识点或者面对某个考前备战的时候往往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者有时候状态很好,一日千里,有时精神不及,踯躅不前。所以作为老师不但需要平日的积累,还要求临场的应变。 梁启超曾对其子梁思成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语:做学问当用猛火攻,慢火熬,循环交互。不论学生学得多么迅捷,或者进展多么缓慢,都要时时提醒,学习新知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此外,应适当的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和考试。在竞赛前的集中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并锻炼应试技能,调节竞争心态和斗志,如果指引得当,对于孩子的成长很有裨益。 两个鲜明的感受:第一是辛苦。学生、家长,在为各种大班或一对一课程而不断奔波着,老师们也在各个教学点各个教室之间往来,废寝忘食简直就是周末时节的标准写照。学生、家长、老师都这么辛苦,无非是为了孩子能学的更多,学的更好。 第二是努力。不论多么辛苦,绝大多数学生的上课都是风雨无阻,老师们也一直在勤勉的备课、上课、总结。师生一起播种,耕耘,浇灌,期待能收获丰盛的果实。 作为一对一老师,不求桃李天下,但愿满园芳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