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板块运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065829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5板块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5板块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5板块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5板块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5板块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5板块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5板块运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地理教案授课学校:教师:授课班级:日期:课题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篇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说出八大板块的名称、分布以及基本观点;2. 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3.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如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 过程与方法:1阅读专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初步体验从材料中获取信 息的过程;2.通过观看flash动画、阅读“世界地形图”与“板块边界示意图”判定板块边界类型 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提高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感悟科学探究

2、的 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 神。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的名称、分布,板块运动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裂谷、海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高大山系的成 因。教学方法讲授法、地图法、讨论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学过程时间 分配教学 环节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导入导入在上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张图。这是我们 地理教材封面的底图,大家来说下这是什么地方啊?不错,这是喜马拉雅山。曾经有一位在青藏高原跋涉的旅 行者在途中休息时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头,却惊讶地发现 那是一块海洋生物化

3、石。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上怎么会有海洋 生物化石呢?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其实早在4000多万年 前,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是什么力量让喜马拉雅山“长 高” 了呢?再看这张图,这是一张世界各大洲轮廓图,看到这张图, 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手勾勒出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哦,很好,有同学注意到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 他们看似原来是在一起的,那么又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分开了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开这些谜题,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内容 板块运动。(与下板书:专题5板块运动)观察图片, 大胆质疑, 启发学生 的思维,同 时也是激 发学生的 求知欲。8新课 教学、大陆 漂移刚才同学们发现大西洋两岸非洲

4、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 在一起。其实,早在1910年,德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天文学家 魏格纳卧病在床,看着眼前的一张世界地图,也发现了这一现 象,并且提出了他的假设,他认为大陆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水 平移动。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flash来了解一下他的这一学 说。(观看flash约1分钟)(写下板书:一、大陆漂移学说)观看flash,思 考体会大 陆漂移的 一个大致 过程;读学说看完了 flash,我们大家对这漂移学说有了初步的了解,那 老师有问题问冋学们了,魏格纳是从哪几方面来验证它的假设 的呢?下面就请大家把学习任务单拿出来,一起来完成任务一, 找一找大陆漂移的依据。(2分钟)(写下板书:依

5、据)刚才大家基本都总结出来了,我们把大陆漂移的依据归结 为4点:分别是大陆轮廓吻合,古生物群连续,古冰川连续和 地质构造连续(北美东部阿帕拉契亚山脉向北消失于纽芬兰海 滨,年龄与地质构造相当的山脉则发现于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 那维亚半岛)。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大豕 起看下,注意红字的重音部分。(写卜板书:观点)那么,看似已经很有说服力的大陆漂移学说为什么还是得 不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呢?大家再想一想,刚才我们所讨论的 证据只是证明大陆曾经发生过水平移动,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 了大陆漂移呢?也就是说大陆漂移的原动力是什么呢?这一点 就是大陆漂移学说无法解释的地方,尽管

6、魏格纳也曾提出它的 观点,但都因为这些力量太小不足以推动大陆的漂移而被否认 了。直到魏格纳的去世,大陆漂移学说也渐渐销声匿迹。但是, 他所提出的“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的观点还是得 到了大家普遍的认可,他那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 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的。图,获取有 用信息并 归纳10、海底 扩张 学说(一) 洋底地 形那么,大陆漂移的原动力究竟是什么呢?科学的脚步并未 停止,到了 20世纪的50年代,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人 们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了海洋,科学家们首先利用声纳技术 探测出了洋底的地形。这是一张大西洋底的地形图,我们看到这中间地势最高的 就是海底山脉,我们

7、称之为大洋中脊或者是海岭;而旁边靠近 大陆地势最低的地方我们就称为海沟。可见,洋底的地形是中 间最高,旁边靠近大陆处最低,这是如何形成的呢?读图观察, 产生疑问 引起思考() 海底岩 石年龄 分布规 律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又收集了许多海底的岩石, 结果又对这些海底岩石的年龄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一张海底岩 石年龄的分布图,看着这张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抽一位 同学回答。首先看看图例,我们会发现海底岩石的年龄一般都 不超过(2亿年);再看看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呈(对称分布), 且离洋脊越近年龄越(轻),好,这里我们就产生一个疑问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我们陆地上的

8、岩石有些有超过38亿年,而海底的岩石年龄都不超过2亿年, 那么,更早年代的岩石去哪里了呢?这和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 规律、海底的地形分布有没有关系呢?读图,找规 律思考(三) 海底扩 张原理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数据分析,终于在20世纪的60年代 由美国的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共同提出了一个可以解释这些现 象的学说一一海底扩张学说。(写下板书:二、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的问世也使大陆漂移的原动力问题在海洋上得到 了合理的解释。接下来呢就请大家拿出学习任务单,首先完成任务二的第合作完成 学习任务, 思考交流一、第二小题,如果觉得有难度可以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一会 儿请同学上黑板来画一下。(画板图,学生

9、讨论、上台画)大家 都画对了哦。(写下板书:依据)教师总结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写下板书:观点)地幔物 质沿海岭处上升在顶部的开裂处涌出,遇到海水冷凝成新的洋 壳,同时,将老的洋壳向两侧推移,直到老的洋壳碰到了陆壳, 由于洋壳的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到陆壳之下,形成海沟, 然后插入地幔,重新熔融成地幔物质,如此的一个往复过程。 而推动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就是我们最初画的地幔物质受热上 升,遇冷下沉所形成的这个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所以我们也得 到一个结论:(海岭)是洋壳的诞生处;(海沟)是洋壳的消亡 处。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的贡献之所在,它不仅为大陆漂移学 说找到了原动力,而且这个说法也为后面的板块构造学

10、说奠定 了基础。17、板块 构造 学说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人将海底扩张学说的基 本原理扩大到了整个地球岩石圈,同时又吸取了大陆漂移学说 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之上,提出了一个 新的学说一一板块构造学说。(写下板书:三、板块构造学说) 那么什么是板块呢?板块分布在哪里呢?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 什么呢?板块运动又造成了什么后果呢?让我们一一来揭开这 些谜题,首先,什么是板块?承上启下, 看到了新 的一页内 容,思考(一) 板块的定义这是一张地球内部圈层分布图,地球内部圈层从里向外分 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其中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其

11、中的物质呈熔融状态,被 认为是岩浆活动和地震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就是软流层以上 的部分+地壳的部分(写下板书:板块的概念)。由于岩石圈并 非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说,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所构成 的。看图,理 解,有一定 新的联想(二) 板块的分布那么,全球共分为哪几大板块呢?请大家阅读书本44页的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大家再看看哪一个板块几乎是被海洋所覆盖的呢?我们把 几乎被海洋所覆盖的板块叫做大洋板块,而把既有大陆又有海 洋的板块呢就称为大陆板块。因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印度洋 板块其实是大陆板块。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还有

12、唯一一个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且这些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上(写下板书:2基本内容1)六大 板块)。看图,记 忆,自己学 习读图(三) 板块的 边界类 型那我们再来仔细来看看这张图,除了板块的分布、名称之外, 我们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哦,同学们注意到了板块的边界, 而且这个边界有两种颜色,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 分别是(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那么这两种边界有什么不同 呢?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我们看下这图,红色界限与绿色界线分别以哪些地形为主? 红色的生长界存在洋岭、红海;而绿色黑色的消亡界存在群岛、看图,思考褶皱山脉、海岸山脉和海沟。下面就请大家把学习任务单拿出来,完成任务三的第一小 题

13、。(四) 板块运 动的结 果师生一一解释,我们来看视频,板块张裂最终形成海洋过程: 一起来看这个视频:板块A和板块B两个大陆板块发生张裂运 动之后首先形成裂谷,然后有海水入侵,形成海洋,海洋向两 侧继续扩张则形成大洋。接下来再回到开头思考思考喜马拉雅 山脉是如何形成的(联系导入)、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 落基山脉(以学生解释为主)。好,大家都解释得不错,看一下,这就是大家刚刚总结出来 的表格,那么在这张表格中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呢?接下来就 请大家继续完成任务三的第二小题,如果有难度可以同桌或者 是前后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我们在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在生长边界,板块做张裂运动, 形成裂谷或海洋

14、;在消亡边界,板块做碰撞运动,当大陆板块 与大洋板块碰撞,会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当大陆板块 与大陆板块相撞,会形成高大的山脉(写下板书:3)板块运动 机制及结果)。好,现在都填进表格了吗?那么从这张表格当中啊,我们就 可以看出是板块运动的力量,塑造了我们地表如此多种多样的 形态了,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板块运动呢?还记得板块运动 的驱动力是什么吗?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任务二中让大家画箭头 呢?我们说海底扩张学说的贡献之处就在这里,他的地幔物质 热对流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最后,板块运动的后果,刚刚我们已经得出了一张表格,我 们也看到了板块运动塑造了这么多种的地形,我们把它全部反

15、映在一张图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板块的边界处地壳活动比 较活跃;板块内部则相对比较稳定(写下板书:2)板块的边界 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则相对比较稳定)。除此之外, 板块的边界处还是地震和火山的多发地。看图思考, 小组讨论, 完成学习 任务3结课小结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了, 从板块的定义、分布、驱动力,及其运动的后果4个方面来论 述它的主要观点。从最初的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再到今天的板块 构造学说,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始终值得我 们大家去学习,它们被誉为大地构造学的“三级跳”那么板块 构造学说是否已经完美了呢?其实并不然,例如地幔物质的热 对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流的范围到底有多大等等,仍然 是未解之谜,因此,大地构造学的“第四跳”还等待着你们的 发现。回顾整节 课的重点 内容教学提纲:教学后记: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 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 1) 六大板块2)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 板块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