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0649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下册各课时教学反思 (全册)一、四则运算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书上的例题出发,一步步深入主 题,要求学生在我的讲解之下能够自己逐步推导出加、 减法的相关要 领。随后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 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由 始至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小组交流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加 之我及时的指正, 使学生慢慢地从加法的意义过渡到减法的意义。 随 后我适时推出关于加、 减法各组成部分名称的知识点, 使学生进一步 全面对加、减法的认识。最后在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当中,点明加、减 法各

2、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概念。练习中我 安排了相应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加、 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与 0 有关的运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除法问题,考虑 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教学时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以及 一步步的引导, 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方法。 除了教 材上给出的解决鲜花与花瓶数量关系的事例以外, 还让学生自己想一 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问题用到了乘、 除法,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 起来。通过身边常见的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

3、密切联系,加深对乘、除法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再者,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注重密切数学与生活之 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 由始至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 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引入 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中,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乘、出发啊在生活中的意义。在探索方法的 过程中,我给学生提高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乘、 除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计算的结果。在教学中,我让 学生在小组合作, 并为学生创造条件, 使他们有机会展示多样性的解 决方法, 并且积极讨论, 为接

4、下来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奠定基 础。1.3 括号本节课首先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适当回顾, 唤起学生对四则运 算的回忆, 有意识地对算式的运算顺序的注意, 为下面的探究括号的 新知做好准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开动脑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注重体现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 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让动手 能力强的学生来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促使学生间的互动, 初步 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中从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小游戏入手, 24 点中蕴含了四则运 算,能够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与运用

5、, 使 学生在游戏竞争的过程慢慢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 各式各样的练 习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和思考,体会到所要学习的数学概念。1.4 最佳方案的选取本节课主要学习最佳方案的选取, 是一节综合性知识课。 本节课 我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 数学意识, 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以各种数学活动贯穿始 终,在各种方案的比较分析中, 认识最佳方案选取的技巧以及该知识 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最佳方案的理解, 提高 思考能力,而且为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同类问题的发掘提供了指导。 同时练习题呈现了身边丰富、 有趣的实例,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最佳方

6、案的获取就在自己的身边。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 设计了 学生感兴趣的项目, 让学生由始至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 在实践活动 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 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 生,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思。二、观察物体(二)2.1 观察物体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1. 联系旧知,知识铺垫本节课一开始, 我就听过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 帮助学生回 顾旧知识。不仅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了 知识铺垫,而且使 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思维基础, 使学生更容易进 入新知识的学习。2. 组织学生细观察、多操作。针

7、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 注重让学生进 行观察、操作。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从不同方位看物体的不同,在 操作中掌握新知识。 学生观察和操作很高, 课堂氛围热烈但又不失秩 序。3. 平稳过渡,不至于突兀 教学完不同的方位看同一个物体后,我听过承上启下的一段话, 使课堂自然地过渡到对下一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节 奏,不至于因为转变的突兀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完这堂课, 我觉得虽然这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很多, 但是 由于学具太小, 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时候不够清楚, 甚至由于角度问 题,观察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我建议最好每个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 方体的学具, 这样便于操作

8、, 学生对物体的观察也会更具时效性和准 确性。2.2 观察物体(练习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这节练习课已经不像一般的 练习课,而成了学生操作、交流讨论的“实验课”了。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模式, 课堂气氛活跃, 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活动 中,各抒己见。另外,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节课当中,板演的是组 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 时候,适时地进行提示和指导。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教师也“乐 的轻松自在”。作为一节练习课,根据教材练习的编排特点,我设计 了多层次的练习, 并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 这 是对学生的思维的一次拓展

9、。三、运算定律3.1 加法交换律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发现, 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教 学难点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 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再 在教师提供的信息下,学生提问题;最后要求学生解答“李叔叔今天 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并交流,学生可能 通过计算 40+56和 56+40这两个算式,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 的;再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举出几 个这样的例子, 看看从中能发

10、现什么。 让学生与同桌讨论并用一句话 来概括所发现的规律。用语言表达交换律比较麻烦, 怎样表示才既简单又清楚呢?让学 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 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 生用图形、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都可以,最后得出用字母a+b=b+a表 示加法交换律更简单、易记。3.2 加法结合律本节课的教学, 我注意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 即让学生踏踏实实 经历了“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 这一数 学知识探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举例、得出规律,让积极主动的探 究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探究时,我酌情因势 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上, 我鼓励

1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去探究新知识。 言语讨 论中无形的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协作能力, 同时在与别人思 想发生碰撞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最终达成探究的目的。3.3 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通过上两节课学生接触、 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本节课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教学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来进行简便的计算。 通过分小组交流、 独立思考等形式, 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中发散思 维,更快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 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去归纳,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 发挥引导课堂方向 与辅导知识的作用,把握

12、整节课的节奏,更好地教授知识。3.4 连减的简便计算本节课为减法的简便运算课, 学生在已有的加法的运算定律知识 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指导,在变换加减的同时,发现其运算中相通 之处,进而能够很快地掌握减法简便计算的规律与诀窍, 对知识的接 受速度会大大提高, 整堂课的效率也会提高。 这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 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时节奏安排, 所以教师须在课前对已有知识进 行检验与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学生在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时, 遇到小括号, 容易出现加减符号 混乱的情况, 这是这节课需重点强调与教授的地方, 这也是我有所忽 略的地方,以后应加以完善。3.5 加减法的简便

13、计算(练习课)通过这节练习课, 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消化程 度,然后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学生学习, 并制定接下来的教 习计划。学生通过这节练习课也可以自我检测对知识的运用情况, 进 行自我检查。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练习,有助于让学 生脱离枯燥的练习计算课, 进入轻松的练习氛围, 有利于教学效率的 提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教师适时对 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顺着教师引导的方向继续思考, 进而让学生更 有方向性,更有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3.6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本节课首先通过习题的回顾, 大致掌握学生的知识存储程度, 进 一步巩固加法的运算

14、定律, 从而自然地引出 “乘法是否也有这样的运 算定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结合具体情 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体 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举例验证,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规 律,将计算规律的探索学习与解决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 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 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 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的归纳 总结,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节课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 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

15、通过学生的观察、 验证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去感受再 经过学生的大胆交流, 自然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的内容, 较好地培养了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7 乘法分配律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 育”的过程。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 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加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习 者个人之见的联系, 努力将“静态的” 知识赋予“生命”、还原成“过 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 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出规律。 在教学过程 中,我利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知矛盾, 特意设计了让学

16、生探究发现、 交流讨论的活动, 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 在探究发现乘法分 配律的活动中,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 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 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 说说自己的新发现; 我尽可能少说, 为的就是要多给学生自由探究的 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3.8 乘法运算定律(练习课) 本节课是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课,为了避免练习课的枯燥乏味, 教材设计了丰富的生活情境。 作为教材的实施者, 我根据教材提供的 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讨论,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另外,本节练习课,我采用“难讲易练”的原则,帮助学 生化繁为简,分解难点,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既 能使学生掌握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3.9 简便计算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