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05984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2016-2021河北语文中考真题汇编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三小题。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剐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塬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

2、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万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鞋”;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

3、”。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固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泰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1)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

4、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了什么?(2)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3) 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三小题。 所谓转基因,是指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植物丙,可能与植物甲、也可能与植物乙外形相似,但三者的基因组都不相同。 简单地说,转基因就是在某种基因中引入外来基因。而太空种子所发生的基因变异,却完全是在某个种子的单体内部完成的。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

5、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其内部 DNA 上的基因,会发生断裂、扭曲、重组等各种变化。 那时,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仅仅发生变异而不是消亡。当种子回到地面,种入土壤,并发芽出苗、成长壮大时,它所表现的各种特征,就都是受到变异后的基因所控制的了,但是,在接受射线轰击、发生变异,再回到地面种入土壤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种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就连跟这个种子挤在一起的其他同类种子的基因,也不可能跑过来跟它捣乱一下。 所以,太空种子只是在“变基因”,而不是在“转基因”小麦依然是小麦,只不过变得产量更高,或者更抗倒伏;

6、青椒依然是青椒,只不过变得个头更大,口感更佳。总之,永远不会“小麦吃出青椒味,青椒用来做面包”。(1) 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有哪些?答: (2) 第段中,加着重号的“捣乱”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答: (3) “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答: 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三小题。何尊 这是一件青铜尊。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最高展台。 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浴血并肩奋战,建立了新的

7、王朝周朝。 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另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虽然王朝新的领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得同是年轻人的何热血沸腾,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了千年

8、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

9、土掩埋的青铜尊于 1963 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国。(1) 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2) 何事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 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漫话石鼓文 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

10、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

11、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 1128 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 1933 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瑾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

12、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选文有改动)(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2) 请简要概括选文第段文字说明的内容。(3)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答案1. 【答案】(1) 示例一:中国的“姓”,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示例

13、二:母系氏族社会,“姓”代表母系血统。示例三:母系氏族社会,“姓”是按母系血缘来区分的。(2) 示例一: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示例二: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3) 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2. 【答案】(1) 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种子的基因们没有被完全摧毁。(2)

14、干涉和参与。(3) 示例一: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是苹果的基因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水果。示例二: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与苹果、梨的基因组都不相同。3. 【答案】(1) 记载父辈们建国的功绩,新王迁都的成就,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2) 中指的是城邦中心,国指的是家园需要保护。“中国”一词在何鼎铭文中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3) 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于变化,是艺术瑰宝;记载了周朝祖先的丰功伟绩,历史悠久,是历史瑰宝;何尊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传承更迭,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瑰宝。【解析】(1) 阅读全文可知,答题区间在第三段,根据“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

15、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2) 阅读全文可知,答题区间在第四段,根据“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3)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何尊,外形,历史由来以及价值作用。本题正式考察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梳理和筛选能力,从这三方面入手,就更较为清晰的明确答案要点。4. 【答案】(1) A(2) 第段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3) 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体现了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解析】(1) 根据原文可知,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可知选项 A 中“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去掉了修饰词“现存的”,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