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0059007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桥》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桥》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桥》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桥》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 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桥 教学设计 桥 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认识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描述导入,孕伏情感: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

2、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瞪”。 、检查: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二、感受情势危急 、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

3、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谈体会: 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谈感受: 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

4、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桥 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麻桥为“皮巧根桥”。 教

5、学方法 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泽征尔的判断,下面请同学做导学案上的温故互查。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见过什么桥?(生答:见过木制的小桥、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立交桥)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板书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 二、阅读感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解决导学案上设问导读。 三、自学检测(解决导学案“自学检测”) 四、合作交流 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解决课件

6、“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深刻地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看课件)(1)皮巧根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2)是怎样架桥的?(3)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2、学生交流。(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五、展示点拨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要跳过急水河还有人掉进河

7、里,发生危险,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至第8自然段。  读了这些自然段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课文中写第一个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个孩子想做打鱼英雄,第三个孩子想第一个飞到月球上去,他们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你画了些什么句子。 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教师课件出示:  A、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  B、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C、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nb

8、sp;教师根据学生读出的句子,概括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树架在河岸上砍树枝加栏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为什么后来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寻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学生读1415自然段  指名汇报(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他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他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他学习。) 七、巩固练习(做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 八、拓展延伸,鼓励练笔  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你能以“

9、爱心”为题,通过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吗?(做导学案上拓展延伸) 桥 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

10、、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11、?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段: ()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12、。 学生默读、勾画。 ()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