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057445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电影甲午风云中再现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杨靖宇2、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重庆谈判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4、与“县委书记”“治沙兰考”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的标志性事件是 A、台湾的局调整“三不”政策 B、两会达成“九二共

2、识” C、“汪辜会谈” D、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6、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成果是 A、楔形文字 B、种姓制度 C、基督教 D、金字塔 7、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8、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9、二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0、下列图示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国际化趋势 B、区域化趋势 C、一体化趋势 D

3、、多极化趋势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4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4分)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4分)创作

4、哈姆雷特的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发现美洲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美国总统林肯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4、列举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各一部。(3分)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对史料的分析和归纳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结合表格中的史料,回答问题。史实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与哪一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关?(1分)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

5、划)。依据主题选择上述史料归类(写出相应的序号)。(4分)主题一 经济成就:、 主题二 外交成就:、结合表格中的史料再补充一个主题。(1分)主题三 科技成就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俄(联)农业生产的情况项目 年份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4.5544.24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材料三:1978年邓小平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现在 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要学会用经济方法

6、管理经济。”材料一中苏俄(联)农业生产情况的变化得益于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 作用?(2分)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二中的经济状况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罗斯福为解决“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 问题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2分)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国家工业复兴法。结合材料三,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为了“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什么决定?(2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1分) 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17、阅读

7、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力学的科学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的结果。但是,基础理论与生产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工人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果。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建立了第一个科学技术研究所在这里,知识同 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材料三: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驶向太空,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材料一中的“力学”理论是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写出一例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2分)牛顿。火车、轮船。根据材料二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爱迪生在电器领域有什么发明?写出一例。 (2分

8、)知识同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耐用的碳丝灯泡。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什么?(2分)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1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18、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步入近代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2分)鸦片战争。辛丑条约。变革经济工业化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9、2分)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政治民主化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1分)辛亥革命。思想科学化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1分)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1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于 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 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学史感悟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1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科

10、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救不了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探索精神、爱国精神、牺牲精神;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振兴中华。19、国际会议是各国为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召开的,既有大国间的博弈较量,又有各国的合作共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大国强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处置战败国德国而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请再写出一例 二战前体现大国强权的国际会议的名称。(2分)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

11、。【正义联盟】二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例“联盟”建立后进行的反法西斯军事行动。(2分)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合作共赢】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 会议的名称是什么?(2分) 经济全球化。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关注现实】你认为当今有哪些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需要在国际会议上解决?(1分) 环境问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DCDBBAD二、归纳列举题(共15

12、分)1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1分)南昌起义;(1分)遵义会议;(1分)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1分)12、土地改革的完成;(1分)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一国两制”的构想;(1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13、莎士比亚;(1分) 哥伦布;(1分)林肯;(1分) 贝多芬。(1分)14、英国:权利法案;(1分) 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一例即可,1分)法国:人权宣言。(1分)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分)主题一 经济成就:、(1分)。(1分)主题二 外交成就:、(1分)。(1分) 主题三 科技成就。(1分) 16、新经济政策。(1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1分)国家工业复兴法。(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等。(符合题意即可,1分)17、牛顿。(1分)火车、轮船。(一例即可,1分)知识同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1分)耐用的碳丝灯泡。(1分)航天技术。(1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1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