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056661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摘要: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关键词:云南 生态环环境 植被分布 On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Yunnan Province integrated with ecosystemAbstract: Yunnan is in relatively lo

2、w latitude, i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alternative function of southwest monsoon and west wind circulation season of Indian Ocean. Thereby it is featured with Southern-Asia traits: dry season and wet-season a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while the annual yea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small, yet the

3、eastern part is impacted by eastern-Asia monsoon and with high mountain climate, the radiation is quite strong of the sun, also, the daily temperature range is wide.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physical landscape, the heat, water as well as earth condition within Yunnan province are distinct, forming t

4、he complex natural environment manifested by the indigenous vegetation.Keywords: Yun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云南省就其整体而言是一个雄伟的高原,境内地势高耸,呈北高南低的倾斜。由于其内部山岳高耸,河谷深嵌,地貌结构十分复杂。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不同

5、的植物种、植物群落或植被类型所适宜的或可能适应的气候范围,即以植被类型作为气候类型或分区的标志。植物、植被、植物群落、土壤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三度空间分布,都与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植物地理气候指标涉及 3方面:气候因素的性质,其量度及其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各植物种在遗传本质上对气候的需求和反应;植被或生物群落与气候因素的特定关系,这不仅是个别种对气候反应的简单总和。1 云南省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类型1.1 云南的气候特点云南气候类型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温度带和湿度带与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常常是密切相关。许多植物种分布的垂直高度、纬度和大陆度的界限往往限于临界低温,地理界限与最

6、冷月平均温度的等温线通常是对应的。北半球寒温性针叶林带的北界或山地上限,通常与7月份平均温度为10的等温线一致;夏绿阔叶林带分布的北界或山地上限,则往往与1月均温0的等温线一致。但是由于植物和植被的分布不仅取决于气候,还取决于历史上的原因、生物或人为因素,植物或植被分布界限与等温线并非经常吻合。某种植物可能适应于某个气候区,但还来不及分布到那里,或由于生物竞争、地形障碍等原因而不存在于该地区,植物种的进化和植被的形成也常落后于气候变化。 云南省的气候特点既不同于南亚,也不同于东亚的气候。东亚地区的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盛行西北季风,而夏季由于太平洋上高压的影响改为东南季

7、风这两种风向为180夹角,两者一年完成一次循环。南亚地区受热带季风影响较大,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由于行星风带的南移,盛行西南风。而云南的季风气候则是冬季盛行西南偏西的风向,夏季则盛行西南偏南的风向,两种风向的夹角不到60(与季风定义有些出入)。故它与南亚、东亚的季风均有所不同。冬季干燥,夏季潮湿多雨。此特点与南亚季风相似。冬季温度偏高,夏季温度偏低1.2云南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气温的地区差异。云南省内南北向的温度梯度极为明显,而这种热量水平的南北差异,产生于北高南低倾斜地势的基础之上,所以它们的大致范围受到地势的特点的影响。一般热带在东南、南、西南三个方向围绕云南高原的边缘分布;而高原寒温带则

8、偏处于滇西北的一隅;另外,高原的大部分则属于亚热带。同时,云南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气温的垂直差异十分显著。降水量的地区差异。云南年降水两的分布总趋势是南多北少。雨季开始时期的早迟,其分布与雨量多少的分布大致吻合,即雨量多的地区,雨季来临也比较早,雨量少的地区,雨季开始也比较晚。其间约有一个半月的参差。错综复杂的热量和水分配合状况。在云南植被的环境中,地貌的作用主要在于它在区域的大气候背景之下,对于热量和水分的配置起着支配性的影响。不仅对于地方气候、山地气候和小气候特点的形成,而且对于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等等的水文地理特点的形成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而其中,地貌对于气温和水分条件的作用,以

9、及造成的结果又各自具有其不同的特点。云南错综复杂的地貌形态,使得气温以及雨量的分布,两者之间的配合状况都显得十分复杂多样。11.3 云南省的热区特点云南省以其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物多样性而著称于世,而滇南热带地区( 云南热区) 更以其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在我国热区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云南热区是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地区的统称。即热量条件满足于10年积温60000 ( 3以上,年平均气温18,最冷月平均气温 10的地区2。根据有关资料,云南热区总面积810k m2左右,约占全省面积的20,分布于全省15个州、市的99个县、市(区)。因此可以说,热区是云南大的自然地理系统的低热

10、层,是云南巨大的山地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是云南热区最为重要的特点。 1.4 云南地貌形态的基本特点云南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最高处的是滇西北海拔6740米的怒山山脉主峰卡格博峰,终年白雪皑皑;最低端的是滇南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仅764米,常年阳光明媚,青翠苍郁,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海拔高差竟达66636米。滇东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地层,造就了林立的奇石,多姿的峰林,奇特的溶洞,壮观的叠水瀑布。滇西横断山脉系青藏高原南延部分,高黎贡山,云岭山脉,巍峨神奇,深邃陡峻,高耸入云,直刺苍穹。大山之间,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汹涌奔腾,形成了世界闻名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势呈北高南低倾

11、斜,从南到北逐级作梯层式下降。云南地貌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切割高原特点。按照高原面解体的进程及其表现特点,云南省内可以大致沿点苍山-哀牢山为界划分为两大部分。此界以东,地貌一丘陵状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为和缓,高原盆地较多,而高山深谷很少。这一范围内又可大致以沿昆明河口线铁路为界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石灰岩岩溶高原,西部为滇中的断陷湖盆高原。点苍山-哀牢山一线以西的西南部分是分割得较为破碎的山原地貌。1.5 河流与湖泊众多云南省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600多条河流,它们有的源远流长,流经数省乃至数国,有的较为短小,仅在省内便汇入干流,它们分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南盘江,伊洛瓦底江等六大水系

12、,分别流入东海,南海,安达曼海。云南河流水系结构复杂,它们多数为山地型河流,河床陡窄,水流湍急,落差大,瀑布多。云南地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深嵌于高原面以下的纵横交错的河谷,对高原地貌具有显著的分割作用。这许多深切的河谷,一般都呈峡谷的形态。局部河段两侧开展为稍宽的盆地,可成为低盆地和新盆地。这些河谷的底部与高原面之间通常都有很大的高差。云南的湖泊多为断陷湖泊,主要因断层陷落而成,一般具有形状狭长,岸陡底部较平等特点。云南的湖泊,全部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区,积水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900亿立方米,多为淡水湖。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滇池,约300平方公里,最深的是抚仙湖,最深处达

13、155米,海拔最高的湖泊是德钦的那错海,海拔达4960米,湖水透明度最高的是泸沽湖,透明度达12米。1.6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可溶性岩石主要是指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卤盐类等岩石。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出露地区,面积超过124*104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共55*104km2,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喀斯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砂矿为突出;奇特的

14、地貌景观又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地下洞穴中所埋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但是喀斯特地区经常发生地基破裂,水库漏水和地表缺水等现象,不论对生产和生活都带来许多弊端。1.7 冰川与冰缘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在年平均温度0以下地方,地表常被冰雪覆盖或埋藏着多年冻土。我国冰川、冰缘作用区的面积估计达225104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强。在第四纪最大冰期时,冰川、冰缘作用区的面积更为广泛。在这广大范围内,冰川冻融作用强烈地塑蚀着地表形态,引起了一系列的地质、地貌过程,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冰川和冰缘地貌。滇西纵谷区,山高谷深,崖悬坡陡,梅里雪山,主峰海拔高达6740米,白马雪山,哈

15、巴雪山,玉龙雪山,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1.8 重力地貌云南是高原又是山地,坡地重力地貌对云南来说十分普遍,但又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块体运动经常突然发生,而且来势凶猛,云南的交通、厂矿、城镇、都会受到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胁。我们在云南的这二十天的考察中,正巧是云南的雨季,是重力地貌引起的灾害的高发期,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重力地貌对云南的影响。1.9 土壤类型的多样云南自然条件复杂,成土因素差异很大,土壤类型很多,分布错综,而不同的土壤条件具有相应的自然植被。云南的红壤系列包括云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广泛分布的各种红色和黄色的酸性土壤,主要由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燥红土及石灰岩土等。

16、这些土类发育过程中,脱硅和富铝化过程明显,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硅和盐基遭到淋失,钙、镁、钾残留量很微,粘粒和次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从风化壳到土体都有明显聚集。自然植被下的这些土壤中生物循环强烈,土壤表层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枯枝落叶,这些大量的生物残体,通过分解吸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重新回到土壤中。由于富铝化和生物富积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是这一类土壤形成的特点,所以随着热量、水分条件的不同,土壤也和植被一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点。2 云南植被的分布云南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与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又为泛北极植物区系与古热带植物区系的交错地带,是世界上罕见的多种植物区系的荟萃之地。云南汇集了众多的植物种类,形成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种子植物299科,2076属,约15000种,占全国种子植物种类总数的50%,是世界生物多样性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一些重要物种的原产地,其中许多为珍稀濒临物种。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