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05333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一 教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与追求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丁常云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道教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它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道教对于理想仙境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于人与自然 万物和谐 的一种 向往,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借 助力。这种追求,一方面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描述;另 一方 面也体 现在道 教的神 仙信仰 之中和 对自然 的态度 上。道教对理想仙境 的追求,首先表

2、现在对神仙洞府的 描述。早在 山海经中就有万神共住的昆仑山,山上 有西王母和黄帝等神仙居住。山中有各种神兽,有不死 树和 掌管不死药的仙人,还有壮如蜂、大如鸳鸯 的鸟, 有无核仙果和吃了不疲劳的草。庄子逍遥游中描 述的仙人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 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此外,还有大量的典籍中描述了道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还体现在对自然 的态度教的神仙洞府,如史记封禅书载:海上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列子冲虚真经载:海上有五神山,一叫岱舆,二叫员峤,三叫方壶,四叫瀛洲,五叫蓬莱。东汉时道教正式形成以后,又逐步形成了以“ 一三

3、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为主的人间仙境,成为道教徒修道和举行宗教活动的神圣殿堂。道教所描述的这些仙境和洞天福地,皆为道教神仙居住之所,同时亦为自然环境保护最好的地方,也是自然 世界最 为和谐的福地。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还反映在神仙信仰之中。道教的根本信仰是“道”,道生天生地化生万物,是宇宙的本原。老子也是道的化身,圣母碑说:“老子者,道也”。所谓“聚则成形,散则为气。老子一气化三清”。道教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从“无”到“有”的化生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有三十六天,地有三十六地,天地之间五岳四渎、+洲三岛、洞天福地等,皆有神仙圣真主理O道化生宇

4、宙天地万物,神 仙 也 是 道 气所化。所以,人对神仙信仰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道教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之中,人为最灵,能够认识掌握自然之道,所谓“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遵循自然规律而不妄为。因此,道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表现在神仙信仰中就是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崇拜,进而对自然万物的关爱和保护O上。道教所追求的理想仙境,实际上就是人们所向往的 一种“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逍遥境界。道教认 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规 律性,无不遵从一定 的自然法则,所谓“天地之性,万 物各自有宜。

5、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 可强也”。庄子认为,天地、日月、星辰、禽兽、 树木都有其内在的本性和 规律,“天地固有常矣,日月 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 矣”。如果没有认识自然规律而轻举妄动,就会导致灾 难;如果不顺应自然之道,刻意作为,“以人灭天”, 则会“乱天之经,逆物之情”,必然会造成“云气不待 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盖以荒”,以及“灾 及草木,祸及昆虫”的灾难性后果和生态危机。相反, 如果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宇宙的运动规律,不仅可以“凡事无大无小,皆守道而行,故无凶”,而且可以“天 人合发,万变定基”,从而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境 界。二、道法自

6、然的和谐原则道法自然,意为纯任自然,不逆自然而行。道德 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河 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 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 受任何外物所制约。所以,“道法自然”说就是主张天、 地、人三者之间自然共生,共同 遵循“自然”法则 的 天 人和谐。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人与自然万物都是“道”的化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即自然之道是贯通天、地、人的,“天地”又遵循

7、自然之道,人也遵循自然之道,天地与人皆合于自然之道,万物都是按照“道”赋予它的秉性,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干扰它,更不应该随意对它进行伤害或杀戮。所谓“天地之大德 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自然生长。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老子认为,人要效法天效法地、效法道,遵循道的自然法则,进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葛洪抱朴子内篇称:“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这里所说的“任物自然”,就是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顺乎无为之天道,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

8、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O第二,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 的统一整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黄帝阴符经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可见,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是天道自然的法则,自然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太平经又称:“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男女同心而生子;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共成一国。”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长,这是旦古不变的自然规律。道教还认为,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

9、生,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最有智慧的物类。因此,把人放在“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第三,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O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 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太平经说 :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就是告诉人们,人安身立命于天地间,要想得到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

10、安宁,然后人类才能长久安宁。而“安天地”,就是要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因此,阴符经开篇就提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所谓“观天之道”,就是要认识自然规律,“执天之行”就是要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就在于此。只有懂得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从而不违背自然规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讲“道法自然”就是不要破坏自然界以及自然万物的和 谐。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 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 不可。太平经称:

11、“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共为理, 更相感动”,“故纯行阳,则地不肯尽成;纯行阴,则 天不肯尽生。当合三统,阴阳相得,乃和在中也。古者 圣人致太平,皆求天地中和之心,一气不通,百事乖错”。只有阴阳二 万物,才能有 合并为太和之 气绝不达,太 中和气得,万 即为“太阴、 三气和谐而达 还进一步指出 之气所生,即 又说:“天、 凶则俱苦,故 自然界中一部 须要互相尊重 的理念非常重 然之间的和谐道教又是 气的相互和谐 自然界的太平 气,太和即出 和不至,太平 物滋生,人民 太阳、中和” 到平衡,即自 ,人是自然万“天、地、人 地、人民万物 同尤也。” 分,本身就有 、和谐共处。视自然界万物一种“以人为 产生中和之气 。太平经 太平之气。断 不出。阴阳者 和调。”这 三气的和谐, 然界生态平衡 物的一部分, 本同一元气, ,本共治一事 也就是说,天 着共生共荣的 由此可见,道 的和谐,尤其本”的宗教,并共同生养还说:“三气 绝此三气,一,要在中和。里的“太和”,“太平”则指。太平经也是自然中和 分为三体”。,善则俱乐,、地、人同为关系,因此必教“天人合一”是重视人与自合一”的和谐理念 如在自身修养方面 至“天人合一”的 内在的和谐为初始 运为主线和内容, 地自然之间的和谐 谐,追求的则是与 谐也是离不开社会 有道教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