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智能摄像机”和“小蚁智能摄像机”同条件下实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05323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0智能摄像机”和“小蚁智能摄像机”同条件下实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60智能摄像机”和“小蚁智能摄像机”同条件下实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60智能摄像机”和“小蚁智能摄像机”同条件下实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60智能摄像机”和“小蚁智能摄像机”同条件下实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0智能摄像机”和“小蚁智能摄像机”同条件下实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60智能摄像机”和“小蚁智能摄像机”同条件下实测 同样环境、 同样终端, 360 智能摄像机VS 小蚁智能摄像机 的实测。视频一:四客户端同时访问一台 360 智能摄像机视频二:四客户端同时访问同一台 小蚁智能摄像机网络连接能力,我认为实际上是这两台设备最大的区别。因为这两台设备使用了截然不同的两套网络连接方案。 360 智能摄像机使用的是“平台模式”,而小蚁智能摄像机使用的是“点对点模式”。 我通俗的说一下这两种模式的差别吧: 平台模式( 360 智能摄像机) :摄像机就近连接到 360 在不同地区骨干机房搭建的服务器集群平台,并将音视频传给平台,借由平台的服务器及高带宽线路将音

2、视频传输到手机客户端。点对点模式(小蚁智能摄像机) :摄像机与手机建立数据链路,摄像机的音视频直接通过网路进行传输。一张图说明两个产品的架构方式:这两种方式展现给用户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 、 “平台模式”相比“点对点模式”的网络适应性要好很多,一般家里的入户线路+路由器的形式两种设备基本都能联通,但是如果是一般公司的路由器下再挂路由器的组网方式,点对点模式很难完成NAT 的穿透,于是小蚁摄像机就很难上线了。 就比如我所在的公司, 360 智能摄像机能够顺利使用,而小蚁摄像机根本无法完成配置。 2 、当多人同时看1 台摄像机的时候,“平台模式”只需要摄像机上传1 路音视频,之后每个客户端从平台

3、服务器获得数据,这样摄像机的带宽压力就很小。而“点对点”模式,则要为每个客户端都传送一路音视频数据,而一般家庭网络的上行是很少的,就比如我家10M 光纤宽带, 同时 3 个客户端看就非常卡了, 如果再多人看,上行就完全堵塞了。也正因为上述原因, 360 智能摄像机有“秀”功能,可以让很多人同时“围观”一个摄像头的视频。而小蚁智能摄像机没有此功能,并不是因为还没有开发,而是因为“点对点”模式的先天缺陷决定了小蚁摄像机不可能有“围观”功能。 3 、当跨地区或跨运营商时,“平台模式”也比“点对点”模式效果要好很多。 因为平台模式的摄像机和手机客户端都是就近连接所在区域、所在运营商的服务器,跨地区、跨

4、运营商的服务器之间都是高带宽骨干网连接,等于是平台帮助用户抵消掉了跨地区、 跨运营商的网络损耗。 而“点对点”模式就完全没有平台依靠,只能靠摄像机与手机之间的一般网络进行联通,设像一下:你拿着“中国移动”网络的手机在上海看北京家里“中国联通”网络环境下的摄像机,如果仅凭普通网络直连的话, 效果有多差可想而知吧。 综上“平台模式”在用户感受上会比“点对点”模式好很多, 但是“平台模式”的服务成本肯定会比“点对点”模式高很多,毕竟要部署大量的服务器及高带宽线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同样149元的价格, 360 智能摄像机会比小蚁摄像机更值, 因为“平台模式”后面看不见的资金投入可比“点对点”模式高太多了,小米终究是个硬件公司, 网络和平台与 360 相比还是差距不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