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众数中位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04986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众数中位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众数中位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众数中位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众数中位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做出恰当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二)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3、 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4、 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5、 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让学生体会数字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评判

2、能力。教材分析: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经常需要对大量而繁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选择。数据是常见的信息表现形式,数据的“平均水平”是常用的评判标准。本章就引入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材力求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对问题的评判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2、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自主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1、师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众数与中位数)。2、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3、(二)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演示)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工经理主任职员A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G月工资600040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0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三)学生讨论与交流 师 请大家帮帮应聘者,共同分析一下该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 生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互换观点想法。 师 巡回指导,听取学生的不同观点,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 (四)教师启发与点拨 师 经理、职员

4、C、职员D从什么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1200、1100这两个数在这组数中是什么的特征呢?1、学生描述,教师引导板书,并有意识的书写。主要写出众数、中位数的特征。2、学习众数,明确众数就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随机询问学生的年龄,并让学生说出,其中的众数。(2)某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男式皮鞋的情况如下表。尺码/CM2424.52525.52626.527数量/双415344829185你认为这家鞋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皮鞋?为什么?3、学习中位数。职员D描述的数在这组数中是什么样的特征呢?(这组数的最中间,给出概念)(1)下面是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的记录单。编号1

5、23456789成绩/下102170969097106110182100找出其中的中位数,可能有两种情况,让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明确:中位数就是指这组数据中最中间的数。(2)假如再添一位同学的数据,你会找吗?编号12345678910成绩/下102170969097106110182100104你能找出其中的中位数吗?讨论应该怎样找呢?(3)你觉得中位数应该怎样找呢?(五)创设问题情景1、用众数、中位数的眼光分析例题。2、为什么该公司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的多?(六)学以致用 1、下面是小明10次一分钟内打字成绩记录表。编号12345678910成绩/字20304041404836504039(1)分别求出这组数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2)你觉得小明的打字情况,用哪种数表示更为合适?为什么?2、下面是第一小组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单位:平方米)86、84、50、92、87、80、83、43、88(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2)用哪个数据代表这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比较合适?(3)为什么这9个家庭住房面积的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七)师生同析议一议结合具体情景,谈谈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感受?(八)课堂小结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回顾思考,然后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