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04455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摘要:随着经济和现代化文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面 临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已经 成为新的发展潮流。然而,我们一直强调绝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先 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先污染后治 理”之风实际仍然存在。本文分析了“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在我国规 模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对策,力图 通过揭示“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说明我国不能再重复这种老路。从18世纪的现代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时代。 随着蒸气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大量使用,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 工业,社

2、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类以各种方法大规模地利用自然 生态环境资源,如矿产、水、大气、森林等,建立起了一大批资源密 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业,如采矿、冶金、化工等。大量的废气、废水、 废渣产生出来,同时原始森林、湿地等对改善环境有极大作用的生态 系统日益遭到破坏。全球正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 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 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1。经济的发展是否 一定意味着环境退化,此问题尚无定论。从历史上看,虽然大部分的 证据

3、表明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自然环境的退化;但是,现代可持续发 展理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的出现似乎又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提 供了一个希望,环境与经济也许是可以“双赢的。众所周知,西方 发达国家在其近20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 的道路。发展前期所造成的环境退化,使得发达国家在后期花费了大 量的资源进行环境恢复。以此为鉴,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发展中都极力 希望能够避免这一过程。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一倍,可居住土地减少了一半;能源、 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大:此外还有国际的压力。现在一系列的国际规则 都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我们的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转移不出去。由 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西方10

4、0多年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围的20年中 集中体现。在这种前提下,先污染后治理”这个路予在我国根本走 不通一. “先污染后治理”的含义及成因从字面上看“,先污染后治理”就是先任由污染发生,或污染在 人们还未意识到时就已发生,然后再采取行动控制、克服污染。进一 步分析会发现“,先污染后治理”实际上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第一、 企业运作过程中,对外部环境造成了污染,随后在社会施加的压力之 下被迫自行或由社会对污染进行治理,这是人们使用“先污染后治理” 一词时主要表达的意思。第二、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了污染物,但 并不向企业之外的环境排放,而是在企业内部即对其进行处理。这实 质上还是“先污染后治理”,只是人

5、们一般并不将其看作是个问题, 也不以之作为管理对象。1. 技术与经济因素形成了“门坎”技术难度大,又提高生产成本,常常成为企业采用“绿色技术” 和控制、减少污染技术的“门坎”,“门坎”又随企业发展而降低, 此过程就成为“先污染后治理”的内在微观依据。消耗资源多的技术 产生污染的可能性相应也大,“绿色技术”自然可降低污染。所以, 减污、治污要求企业生产向资源节约方向调整。粗放型资源开采方 式能使直接生产成本降低,相应的资源价格也低,也能降低工业产品 的成本,而由此给环境造成的损害是企业外部的事,产生的损失并不 由企业直接承担。这种环境影响的外部性有利于企业完成资本原始积 累,并由小到大发展,也为

6、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经济保障。便成为“先 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动因。2. 认识上的滞后性和行动中的惰性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使得相当一部分的环境破坏以渐变形式出 现,这种环境影响实际发生的滞后性便导致人们对环境损害的认识的 滞后性。由于对污染的认识落后于污染的发生,行动又落后于认识, 所以,直到经济达到一定水平,污染也越来越清楚,甚至直接威胁到 当地的基本生存条件时,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治理工作才能展 开5。3. 行政把关不严使污染企业得以创办虽然规定企业成立注册时要提交“环保批复”资料,可是我国现阶段 企业上马太多、太快,相当部分企业申报又多有隐瞒,甚至向政府有 关机构寻求庇护,工商管理部门

7、又不具备审查企业是否污染环境及是 否采取了治理措施的能力,很难对之全面核查,而环境管理部门受人 员、经费所限。更难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尤其是那些有较可观的经 济效益并能给当地财政带来收入、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的企业往往会 受到地方当局的保护与纵容。另外,现行环境管理部门受所在地政府 横向领导的组织体制也对其独立依法开展工作形成制约。4. 其它原因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是现实中执行并不力。 而且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法律再加上企业污染后也没有得到有效制 裁,使得这些环保法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还有污染治理市场化程度 低。进行除污处理成本很高,而我国有特别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使 得企业不

8、愿意进行相应的净化,这也是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之一。二. 解决对策太湖水污染事件,无锡蓝藻水危机的发生,以及滇池水污染等等,大 自然已经用它的方式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地行动 起来,以应付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解决对策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入、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 得的成果。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理论认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300年的 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 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一系列的全球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有能

9、力支持 工业文明的极度扩张。人类需要反思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和后 果,需要用一个新的文明道路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条道路就 是生态文明的道路。人们通常把农业文明称为“黄色文明”,把工 业文明称为“黑色文明”,把生态文明称为“绿色文明”。生态文明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 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 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 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 态文明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

10、发展;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 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 好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把文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生态 各个领域,依靠科技进步,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 新路子;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 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 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形成节约资源能源 的体制机制;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逐步 改善生态环境;等等Mo(二)深化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

11、法律、 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 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在 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资源约束日益成为一个必须引 起高度重视的因素OU。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在资源、环境、生态面前 不能随心所欲。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约束,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实际上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党的十六 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成为全 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 容,并上升到国家意志、法律的高度加

12、以确认,把它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o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发展理念,要求以长远发 展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发展,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这是针对在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以 及只是追求当前发展,不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短期行为来说的。可持 续发展要求把发展的各种条件,如资源、环境、生态等作为发展的要 素,要考虑这些方面对发展的制约。发展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光凭 主观愿望就能够实现的,不考虑其他条件制约的发展,只能是短期的 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自然、生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破坏了 自然这一载体,也就是破坏了人类社会自身。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 展,首先要

13、保护好自然和生态,要建设生态文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牢固地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走 文明发展之路go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环境污染 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通 过各种方法,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1. 法律手段通过税收这一杠杆,以税收进行奖善惩恶。一方面政府部门对于按照 要求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企业单位给予优惠,推行税收优惠政策;另 一方面针对企业单位不按照规定排放污染物的实行严惩,这种严惩要 有一定的惩戒性,相关国际经验表明,污染者上缴给政府的治理费用 高于自己治理的费用时,污染者才会真正感到压力。此

14、外,要督促企 业完善其排污系统。而且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这是最关键的, 也是最难的。依法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依法追究那些制 造污染给群众、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Wo2. 行政手段一是改变现有企业环境污染收费模式。收取排污费不能一刀切,要科 学合理,尽可能做到按量收费。政府部门运用价格和收费手段不仅可 以推动节能减排,同时也能增强企业自身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按量收 费不是简简单单的按照排放量收取费用,在实际操作中,收费额度应 当随着排放量的增大逐步增长。二是给予环境管理部门“一票否决权”。对企业的开办及改造进行审 查时,环境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表决权,给予其“终局性”权

15、力,以 便从开始就遏制住污染的发生。在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的自身收益 常与经济目标挂钩,这就决定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以牺牲环 境利益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所以,需要改进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 核指标,还可以公开环境信息的办法Wo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环境质 量,并对当地领导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工作实行监督,以使其加强对环 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应设法让环境监察管理部门从地方利益中 解脱出来,以便不受利益干预地独立依法行使职能。3. 经济手段第一,就是我们在制订发展目标当中,不要只看经济增长。而且要看 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第二,要严格实行产业政策,特别是基础设施 和企业的准入制度。那些污染环境、浪费

16、资源的企业和基础设施一一 律不能搞。第三,耍加大对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特别是对重要的水 体、空气和地的面源污染,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治理UR。4. 社会手段首先,要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使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环保 法律法规;其次,要切实使行政机关在进行打击环境污染企业的污染 活动或者进行专项整治时,要真正做到公正公开执法,对其他的潜在 污染企业起到警示作用:最后,要飞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以及舆 论作用,对一些污染环境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从而在社会上对当事人 形成制约与监督Mo三. 结语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责无 旁贷,中国政府和民众应积极响应并行动起来。我国处在工业化的发 展初期,我们应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摆在同样的位置。可能在短 时间内这两者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在长期内,经过人为的调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会趋于一致,为了保护环境而限制一些地方有时 为了环境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