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04418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浅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私家藏书作为古代藏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恢弘规模的图书或是屹然矗立的藏书楼等实体,还是在长期的藏书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保护措施。形成的习俗、风尚和藏书家们主体的潜层心态,无不有着丰富的文化

2、积淀。我们应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放入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发展中进行考察。一、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沿革我国藏书历史延绵千年,商周时就有了收藏档案、简册的官方机构。私家藏书相比官府藏书出现得晚,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沿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国私家藏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广搜文献。“定礼乐,明旧章”。但早期图书的载体多为笨重的竹木简,贮藏、书写、携带均不方便。靠手抄复制,成之不易,聚之更难,私藏者寥寥。还有部分载体为成本昂贵的帛书。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当时藏书活动的发展速度。第二阶段,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时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藏书数量规模上有明显的增加。这不仅得益

3、于这个时期的学术文化的大发展,更有赖于东汉末年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进突破。纸比竹木简易于收藏、携带、书写,比帛书的成本又低廉,对典籍的复制流通起了革命性的作用。第三阶段,古代私家藏书的兴盛时期,由宋代到清朝末年。两宋尊文抑武,文化的繁荣使得藏家人数激增,私人藏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同与仿效。加之宋代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世代藏家,像新喻刘氏、安阳韩氏、宋城王氏等: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部各有特色的私家藏书目录,对中国目录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称。中国古代私家藏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藏书活动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图书、藏

4、书楼等实体文化,藏书措理之术和藏书习俗、风尚的行为文化,还有藏书家们主体的心态文化等,可以从文献收藏文化、学术传承衍生文化、书楼营造文化进行初步的解析。(一)、文献收藏文化私家藏书收藏文献,不仅数量多,种类遍及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而且系列互补,价值较高。对于辩证和考实提供详实的帮助,有着官藏有时无法达到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同时,突破地域限制,不限于本地而面向全国跨域搜求和收藏。历代藏书家都非常注重对收藏的文献典籍进行整编,认真严格的沿循整修、鉴别、勘误、补缺、编目等流程。他们也很重视与其他藏书者,官府藏书和书院、寺观等其他藏书机构互通有无。这些为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

5、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二)、学术传承衍生文化私家藏书本因学术所生,为治学而藏。藏书家和学问家往往合二为一,以达到对收藏的典籍实现学术传播衍生的目的。尤其是世家藏书,既以文献收藏传承为己任,更以学术编纂传衍为使命。如明代海盐好古堂胡震享,出身书香门第、藏书世家,毕生搜求和修治唐诗,编撰了唐音统签和唐音癸签两大鸿篇巨制。胡震享去世以后,两书仍陆续刻印流传社会。清代朝廷四库全书和全唐诗,都是以唐音统签为底本集编唐诗。藏书家们校正辑佚、编总刻印、自撰著述,形成了一种学术的传承衍生文化。(三)、书楼营造文化私人藏书家们对于藏书的处所偏爱有加,从外部选址到内部布局,甚至楼院匾额名称都匠心斟酌,形成一套独特的

6、文化景观。藏书楼的构筑、造境、匾名都独具匠心。在拟象构筑方面,私家藏书楼形而下的务实技艺和形而上的虚道超越,交感相渗。互妙相生。如宁波“天一阁”楼下六间,一字排开。一一隔断;楼上六问,合而为一,中间用书橱隔开,用以藏书。在园林造境方面,如清代朱彝将后花园改建为私家藏书园,不仅累石垒山,而且引水为涧。三、发挥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的积极作用私家藏书文化,既有如藏书风尚、习俗、藏书心态和有关整理、研究典籍的知识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又有如图书、藏书楼、藏书印,图书的交换和流通等属于社会存在领域的内容。尽管这些物质和精神的形态不同,但它们同属于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生产的范围,能够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7、生产技术的提高。因此,应充分发挥私家藏书文化的积极作用:(一)、继续发挥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绵延数千年的我国藏书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优秀传统,藏书文化对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很大。我国私家藏书有大量的私藏书目留存,采用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域的私藏书目进行计量上的描述和分析,可以较为直观而准确地说明某种文化风气的流变。由于私家藏书相对于官府藏书更具有韧性,使它保存下来一些官府藏书没能保存或根本不可能保存的书目,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文献佐证。(二)、给现代图书保护技术有益的参考在长期的藏书活动中,为了减轻各种因素对图书的破坏,私人藏书家们在学习官府藏书经验和总结民间智慧的基础上,归纳出了

8、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护图书典籍的措施。这些技术仍可以为现代图书馆印刷型文献的保存提供指导。(三)为现代图书馆提供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借鉴中国古代的私人藏书家们都特别留意于馆藏建筑。与官方藏书不同,私家藏书楼的具体样式或楼阁或房舍,形态比较丰富,在长期的私家藏书史上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传统。其中以明代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成就最著。清乾隆时期,为藏四库全书而建的文源、文津、文渊等七阁即仿范氏“天一阁”。当然,古代私家藏书活动的文化的现实作用远不止以上,多元的文化价值正好体现出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与官藏、书院藏书和以主要收藏寺观经典的寺院藏书活动一起,构建了我国古代的藏书事业,反映了古代藏书文化

9、的风貌和内涵。我们应从不同角度对私家藏书活动进行考察和研究,更好的为今天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

10、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11、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

12、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