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043607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根底目标1、读准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正确理解重点字的意思。2、熟读课文,在自主疏通文意的根底上当堂成诵。深层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什么叫白描,加深对描写这种叙述方式的理解。3、感受本文作者的那种与众不同的心态和旷世独绝的孤怀雅兴。【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作者描绘雪景的独特手法。2、正确把握本文写景、叙事、抒情三者相结合的特色。3、理解文中“独与“痴两字的内涵,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驰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

2、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展示图片)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见,拥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见不同的西湖。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二、走进作者,介绍背景,强调作者的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

3、境也随之败落,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态度淡漠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这点在他的文章中时有体现。三、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出示疑难字词的图片崇 chng 是日更定 gng 毳 cu 凇 sng 沆砀 hng dng 芥 ji强饮 qing四、默读文章,听文章录音五、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意义,重点字词共同解决1、提出重点字词: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是日更定:完了,结束。 余拿一小船:撑,划。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更有此人:还。 余强饮三大

4、白而别:豪爽。2、学生自己疏通文章大意。六、分析文章结构,按写景和叙事两局部进行写景: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高低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出示西湖雪景画面,要求学生结合画面再次感受这奇丽的景色。3、再次提问:作者在描写雪景的时候,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呢 和你们平时写景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两段关于描写雪景的文字:“雪渐渐下大了,纷纷扬扬,小雨点般的雪粒变成雪花。车窗外,漫天遍地都是皑皑白雪,大地像铺了一张巨大的地毯。公路两旁的山林,松柏挺立,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白杨树银装素裹,分

5、外妖娆。一阵风吹来,树枝左右摇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像白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 。“雪来了!她憋足了劲地下,纷纷扬扬的大雪漫天飞舞,悄然无声地下;细小的似棉絮,大片的像鹅毛,她们随风飘舞,奔跑着,旋转着,一刻也不停。只有困了,累了,这些精灵才慢慢地投入大地的怀抱。有时她们默默而至,只有在你早晨拉开窗帘的一瞬间,才会发现屋外已是银色的世界。有时她们翩翩而来,一天到晚不停地下,不一会就包裹了整个世界。 明确:本文从大处入手,开头两句描绘西湖全景,紧承其后的便是景中所见,寥寥数语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辽阔深远的画面,这种描写手法叫做白描。叙事:1、赏雪的人很多,张岱的赏雪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表明了什么明确:

6、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而且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体现了他那种与众不同的情怀和旷世迥绝的孤怀雅兴。(教师可在此引入本文的纪年方式,点明他对故国的留恋。)2、下文中提到“舟中人两三粒,与“独字是否矛盾明确:在作者眼里,芸芸众生不可为伍,像舟子这些凡夫俗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3、当张岱奇迹般地在亭中见到另两个人时,他又会有怎么样的心理要求: 阅读该段文字,结合当时背景,给他们设计一段对话。 讨论他的心理活动。教师小结: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大喜过望应是最根本的感情,然而短暂的相遇之后就是

7、分离,不禁让他悲从中来,但毕竟天涯遇知音又是让人愉悦不已,情感一波三澜。4、对于张岱的这种行为,文中舟子用“痴来评价,谈谈他“痴的表现。明确: 在此时此地漫游西湖,实是“痴人所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湖中偶遇,不论是否相识,不论对方的身份地位,只是豪爽痛快地对饮而别。这对常人而言实是难以理解。 本是故国难觅,知音难求,文章中弥漫着淡淡的愁绪,等到奇遇同道中人是大喜过望,豪气冲天,而转眼就到的离别又让他喜极而悲,但想到天涯遇知音又转悲为喜。其间悲悲喜喜,起起落落,均集中于一人身上,怎能是一个“痴字了得!教师总结:叙事是本文的线索,写景是本文的重点,事因景有了亮色,景因事有了内涵。事和景的融合正是本文最大的特色,而两者当中又始终贯通着作者的复杂情感,三者有机结合,天衣无缝。七、齐读课文,当堂成诵八、布置作业1、抄写重点字词;2、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